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120例重症儿童作为对照组,然后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管理后的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120例重症儿童作为试验组;观察并记录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记录两阶段各项评定指标可知,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不良护理事件概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4.17%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8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明,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责任感,严肃工作制度对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有极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满意度
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完善,加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医学事业得到的空前进步。对此,人们对医学治疗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权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与其他病房不同,由于在此进行治疗的患者均为重症患者儿童,儿童本身其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相比其他病人还要稍微差一些,因此在住院期间极易发生各种不良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患者家属与医院的关系恶化,严重时还会出现“医闹”事件[1-2]。对此,本文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实施效果展开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起到一定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将分为两个阶段开展,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120例重症儿童作为对照组;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管理后的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120例重症儿童作为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为1至11岁,平均年龄为(4.73±4.51)岁;病症分为:消化系统疾病27例、呼吸系统疾病68例,循环系统疾病12例;血液系统疾病13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为2至11岁,平均年龄为(4.75±1.44)岁;病症分为:消化系统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66例,循环系统疾病14例;血液系统疾病16例。参与此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共70名,男性护理人员17名,女性护理人员53名,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6岁,平均年龄为(35.2±3.1)岁。全部护理人员均为两阶段参与人员,中途未出现更换、缺席、增添现象。两组患者其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总结其护理不足之处为:(1)护理因素。由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属于较为特殊的病房,其护理任务较为艰巨,护理人员难以实现全方位实时护理,做不到对每位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加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的开展缺乏相关对应指标,另外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耐心,对部分患儿稍微不愿意配合就放任不管,护理时行为比较随意。
(2)医院清洁意识较差。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其身体本身就比较虚弱,免疫力较为低下,加上来往看望人数较多,极易造成环境感染。有时护理人员对清洁情况不重视,加重了患者感染发生概率,导致患者感染情况持续提高,造成恶劣影响[3]。
试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总结其优点为:(1)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素质。首先定期开展相关管理知识的学习课程,树立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让其明确其中的利害关系,纠正不良护理风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注重每个环节的监督实施力度,加强护理效果,对于敷衍了事的护理人员予以强烈惩罚。
(2)建立良好的清洁意识。考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清洁消毒,患者所使用医疗设备定期进行更换、清洁、消毒,避免因病房或者医疗设备清洁程度不合格造成患者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每天限制看望患者的人数,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所有看望患者的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均需要在进入病房前进行以此消毒措施,并明确看望时间以及规矩,降低外界造成感染的概率[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判断,其表格内容为基础护理、人文关怀、消毒管理、护理文书书写、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数据录入SPSS 18.0版统计学软件中予以处理,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并进行x2检验,若数据对比显示P<0.05,代表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对比两个阶段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出许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以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实施效果为目的,采用分组时间段进行,以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不变为基础,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5]。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其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的控制了病房清洁情况,降低了患者的感染发生概率,实质的提升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为以后护理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明确了护理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彭素近,胡小薇,罗飞旦等.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0-112.
[2]葛子涵,王启梅.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7):234,230.
[3]李婧.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评价[J].饮食保健,2017,4(28):231-231.
[4]黄昏.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6):412-413.
[5]赵素波.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策略[J].饮食保健,2016,3(3):175-175.
论文作者:刘亚姿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重症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儿童论文; 病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统计学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