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英 山东省平度市万家中心幼儿园 266700
在这个变化万千、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孩子们单纯天真,好奇心、求知欲、模仿力等都很强,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却又少之又少,因此危险常常随之相伴。所以从小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课。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校园伤害事件,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群体更是提高了警惕,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加大了安全设施的投入。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固然重要,但是加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方式也不容忽视,因此日常安全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安全的行为方式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与途径:
一、整合各科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
整合各科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接受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的自我保护知识,成为大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幼儿如何保护眼睛时,我设计了“小小眼睛真有用”、“眼睛里的世界”、“摸人”、“眼球操”、“眼睛生病了”、“我看不见了”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体验眼睛障碍的害处,教育幼儿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良好习惯。
二、设计情境活动,获得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我在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活动时,让幼儿获得自我保护知识和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幼儿认识“119”、“120”、“110”等电话号码时,其中有一项活动设计是“神奇的电话号码”,我通过木偶表演,创设了森林小动物遇到困难和险境寻求帮助的游戏情景时,幼儿们情绪高昂,积极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使幼儿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且印象也会特别深刻。
三、创造环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幼儿能自然接受,印入脑海,增强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物质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墙角和各区活动角,绘制相关图片,告诉小朋友走路要走人行道、不触摸电线和开关、不把异物塞入五官等,并将这些图片布置在墙上,定期更换。教师可随时引导小朋友观察:图上讲了什么事?有哪些道理?另外在班内设“小药箱”,在里面备些医用棉球、纱布、创可贴等,让幼儿认识并知道该如何使用。
2.心理方面: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小朋友面前做危险动作,不放置危险物品在幼儿触摸到的地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自己更应该懂得保护自己。
四、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的基础。
通过各种活动,让家长逐渐改变旧的观念,减少包办代替,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这是我们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的基础。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些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比如开学初我们举行了消防知识演练活动,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当日家长们的感触很深。这些活动的开展从一定程度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奠定了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
五、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训练自我保护行为。
1.参观活动。如:带幼儿参观消防队,请消防员叔叔讲灭火知识和着火了如何保护自己;带幼儿观看警察叔叔如何指挥交通,在活动中,小朋友们会发现“那些人不走斑马线”、“那些车闯红灯了”、“那些叔叔、阿姨横穿马路”等一些违章违规行为。这说明他们能明辨是非,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这种行为的现场教育,更易被幼儿接受。
2.游戏活动。如游戏《大马路》,我事先准备好红绿灯标志,场地上布置出大马路,有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人行横道、十字路口。游戏一:红绿灯,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以在人行横道上自由行走,亮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小朋友们停止脚步,不能再前行。游戏二:过马路,我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过马路,看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整个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灯过马路和他们的反应能力,更让幼儿清楚地懂得和了解到基本的交通规则,训练了幼儿从小就能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3.随机教育。如:有一位小朋友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非常关心,也都很紧张。我马上让鼻子出血的小朋友坐下,细心地给他止血,并安慰他:“不要怕,血马上就会止住的。”全班小朋友都看了我处理这件事的全过程,于是事后讨论中我提出问题:“某某鼻子出血了,你心里觉得怎样?如果老师不在,你会怎样做?”因为有了刚才的观察,幼儿都有了办法:(1)让他别怕,坐好别动;(2)用棉球止血;(3)用毛巾冷敷。通过这样一个偶发事件,让幼儿学到了处理外伤的方法。
要让孩子在不断的锻炼中逐渐掌握多种生存技能。安全知识不是卷面的考试,它是要和生活真实对抗的。我们不能让孩子由于“无知”而出现意外,更不能让孩子因“纸上谈兵”而当真正面对危险时却束手无措,导致悲剧的发生。仅凭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幼儿时时刻刻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建立安全行为的动力定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幼儿的安全。
论文作者:李敏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
标签:幼儿论文; 自我保护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活动论文; 安全意识论文; 眼睛论文; 小朋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