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资源的路走不得——关于我国部分矿产资源浪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矿产论文,资源浪费论文,状况论文,我国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世界上采用一种衡量各国贫富和实力强弱的新方法,即看其隐性财富的储备,主要是看其地下埋藏的资源有多少,而不看其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等表面数字。也正因此,国外珍惜资源的例子太多了。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之举。
相比之下,我国在珍惜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很严峻。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认识到中国并非是地大物博的,但这却丝毫没有使部分地区的人们增强珍惜资源的意识。事实上,国内大部分地区仍在走拼资源的老路:四川省土法炼硫磺屡禁不止;湖南茶陵茶镇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办起了77个小炼铁厂;河北满城的一个村竟办起了98个小造纸厂;山西许多地方的小煤矿挖得乌烟瘴气;贵州一些地区的土法炼汞、砷、铅等已造成种种不良后果;中央电视台日前披露贵州一座投资7 个亿的冶炼厂,因周围小矿滥采乱挖破坏其主矿脉而陷入窘境。近年中外媒介指出我国生物产业倒挂现象严重。如我国是珍稀植物银杏的故乡,资源总量占全球的70%左右,国外厂商每年要从我国购买1000吨银杏叶,每吨仅1000美元,而人家从每吨银杏叶中提炼中间体产品就可获2万美元利润,若再制成药品,则价会更高。以上种种浪费资源的例子。在我国均比比皆是。若论浪费资源和至今仍在走拼资源之路,辽宁省是再典型不过了,也为此吃尽了苦头。
辽宁省政协常委吴锡玖在去年政协会上的发言,可谓击中了辽宁多年来一直走拼资源老路的要害:“辽宁几十年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运转,已暴露出三大突出矛盾:资源供需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经济运行质量低、效益差,后果严重”。
辽宁本为矿产资源较丰富的省份,建国初期作为共和国建设的装备部,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如今,许多宝贵的资源已近枯竭或已经枯竭。全省10大有色金属矿山中,现已有8个因资源枯竭而停采, 成为辽宁三大特困行业之一,余下的矿山将于2000年全部退役。作为辽宁主要能源的煤炭,储量仅为全国总量的1%,而消耗则占全国的10%,省内的6个中直煤炭矿务局已有5个成为衰老矿区, 大批工人面临转产分流的痛苦抉择。“煤都”抚顺和亚洲最大的阜新海洲露天矿,都将无奈地翻过昔日辉煌的一页。
辽宁的菱镁矿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之首,但多年来资源浪费惊人,尤其体现在进出口资源倒挂上,即以低廉的价格出口资源,又以高价进口国外加工的成品。实际上,我们的行为正在为发达国家抢占中国市场铺路搭桥。我国的镁矿资源90%集中分布在辽南地区,在出口的产品中竟高达95%为中、低档。由于管理不力,开采量过大,各乡镇企业为争出口竞相压价,自相残杀。镁砂出口已从最初的每吨约200 美元降到40美元左右,使许多厂矿处于微利或无利甚至亏损状态,作为国家级的辽宁镁矿公司也在这番自家苦斗中陷入绝境。有关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辽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菱镁矿产资源,实际上已被外商无偿利用,我们所出卖的只是廉价的人力资源和能源。不仅如此,作为欧共体镁质材料主要生产国的希腊和土耳其则将中国告到欧洲法庭,起诉我国对外低价倾销镁质材料。至于菱镁矿产资源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浪费情况,更叫人气愤。仅开采和粉碎过程中被废弃的粉状原料就高达30—40%。而由于集体和个体矿业的一哄而上,加上矿山采剥比的严重失调,则大大降低了矿脉可开发的年限,较权威的估计是仅可开采数十年。对此,省政协常委马凤书和张士立联名向辽宁省政府呼吁:合理利用我省菱镁矿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勿再搞杀鸡取蛋之蠢行!
其实,对辽南菱镁矿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笔者已跟踪调查了近10年,先后发表了长篇调查报告《山之愁容》、《请珍惜这脊梁中的精髓》、《我们丢失了什么》等。其中《山之愁容》发表后,当时的主管副省长、现任辽宁省委书记兼省长闻世震,阅后立刻致函省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要求提出整改方案。此后,又成立了省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也有过整顿和取缔等动作,可资源浪费的现实仍依然如故。前不久,笔者随国家环保局和中纪委监察部组成的检查团在营口港看到,岸边露天堆满了原料,公路上穿梭不息的多是满载矿石的卡车,海港里往来的船轮主要往外运送矿石,还有木材、原油等。还须提到的是闻名海内外的岫岩玉资源,由于滥采乱挖和粗制滥造,不仅在中外市场上卖不出其应有价值,而据有关专家推测其开采年限不超过10年,这宝贵的不能再生的资源将面临枯竭。前些年,我国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木片出口一度失控,去年初,笔者写下了《来自口岸的特急报告》,引起国家各部委的重视,朱镕基和李岚清两位副总理分别批示。最终将其纳入国家配额管理轨道,有效地扼止了廉价出卖林业资源的狂潮。
资源浪费的结局必将导致资源的大量进口, 事实也正是如此。 从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铁矿石只能满足冶炼能力的74%,辽宁就更严峻了,现有年冶炼能力66万吨,而矿山生产能力只有6 万吨,生产原料严重不足;10种有色金属矿山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冶炼能力的65%;至于铜、铬等,仍需长期大量进口。未来的10年间,将是我国一大批大中型矿山集中闭坑和矿山接替紧张时期。
国人是否都知晓这样一个常识性道理:我国有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要取自矿产资源。难怪众多专家一致呼吁,要把“节约资源”同“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一样列为基本国策。
资源浪费还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仅以辽宁为例,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和工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和产品结构粗放落后等因素,已使辽宁成为环境污染最重和耗能最大的省份之一。辽宁本属沿海地区,可在全国27省生态环境质量排列中竟排到最差一档。而更为严峻的是,在众多大中型企业浪费资源的势头尚未扼制住的前提下,众多乡镇、三资和个体企业浪费资源的势头凶猛。小矿山、小炼油、小化工、小水泥、小造纸、小冶炼……真是星罗棋布,它们不仅与大企业争资源,更因设备简陋、工艺落后,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而又无力去治理。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小造纸污染一条河,一个小治炼弥漫半个天的现象。好在国务院已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去年秋果断下发了限期取缔和关停“十五小”污染企业的命令。至于水资源“贫病交加”的状况,即水资源匮乏又水污染严重,这已是4000余万辽宁人共知的严酷现实。因此才有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工程、投资百亿余元、历时15年的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之举。
资源浪费更导致了工业产品成本提高和经济效益的低下。辽宁出口产品的绝对值过去一直处在全国第一位,近年已退至七、八位,去年全省自营出口额仅相当于广东省的东莞市水平。目前辽宁的工业产品有2/3左右,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 虽然辽宁的产品均源源不断地外运,可多为附加值低的钢板、铁筋、铝锭、矿石、木材、粮食等粗加工产品,而外运至省内的则多为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家具、食品和饮料等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精细产品,这一出一进,价值则天壤之别。鞍山钢铁公司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特大企业,可谓有巨人般的辉煌,可其营业额仅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1.2%,韩国三星公司的5%,巴西石油公司的15%左右。一位专家参观鞍钢、本钢、沈阳冶炼厂、抚铝等大企业后,叹息道:真是尴尬的效益!如此看来,单纯强调发展规模经营非万全之策。辽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尽管占全国的10%,但1993年总产值在全国所占比重已降至5.48%; 当年全国评出的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辽宁就占了56家,而目前仅剩下5家了, 前后不到10年。难忘去年省政协会议期间省内外企业大搞产品销售的场面:南方厂家提供的是LG电脑微波炉和微电脑按摩垫等产品,价虽高但畅销,而本省的人参、蜂王浆、纪念币等产品,质好但卖不上价钱。日本工程界流行一句话:“没有电脑的产品,不算真正的产品”。此话有些偏颇,但细品味却有道理。如今一旦离开了电子及计算机工业,很难有能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产品。辽宁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大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35%左右,高出日本9倍以上。工程机械原为辽宁强项,由于各厂家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使广西柳州和徐州工程机械乘虚而入。辽宁的消费品市场基本被外省占领,1994年辽宁市场零售额为200多亿元,辽宁产品仅占4.6亿元,而重工业产品却占90%多。辽宁地产品在省内的销量,已由原来的70%降至30%~40%。沈阳飞龙集团董事长姜伟焦急道:我们没能力抢占别人的市场,可也不能让掉自己的市场啊?
还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的人才资源也正在大量流失,日前继无锡人才招聘团满载喜悦地离开辽宁后,由200 多人组成的河北人才招聘团又抵辽宁,预计将又有2000余名人才从辽宁流失。为什么辽宁就留不住人才?这其中绝不是个“钱”的问题!另外,辽宁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52年的3.7亩下降到1993年的1.28亩,预计到2010年将减少到0.6亩……种种宝贵的资源如此浪费下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失去了载体。
面对辽宁目前原材料的生产和消费基本属于资源消费型、数量型和低效益型结构的现实,省政协常委袁文华建议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彻底改变辽宁经济的粗放型,最后实现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并使经济持续发展。省人大代表张淑蓉呼吁,对有限的资源要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显示其价值。省人大代表、鞍山市委书记董伟提出,对于一些稀有资源要收缴资源费,以防止其流失和浪费。
记者在对辽宁近15个年头的采访中发现,不仅在资源的合理开发乃至在发展经济上,辽宁缺乏宏观调控,导致政令不畅,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素质较差,导致政策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更令记者困惑的是,浪费和破坏资源有罪已成法规,何况“新刑法”中已增补上对“破坏环境与资源罪”的处罚细则,可至今不见有人对此负责任。无数事例已表明,资源的危机已制约了经济的眼前发展,更谈不上实现今后持续发展。对廉价出卖和破坏资源者,应给予有效的监督和处罚。
事实上,辽宁曾有过机会再振昔日“辽老大”雄风的。80年代初,全国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电视机和第一台电冰箱均出自辽宁,按说,辽宁完全可以成为全国“新三大件”商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可如今这些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均拱手让给南方各省。汽车工业也如此,辽宁本可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但最后还是失去了良机。就连曾一度跻身全国汽车厂家5强之一的沈阳金杯汽车公司, 最终也被长春一汽兼并了。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各自为政又肥水不外流的弊端,真是害苦了辽宁!看看今天辽宁各市几乎都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便可知为什么至今仍形不成合力的根源了。
环保产业被誉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朝阳产业”,可辽宁的环保产业多年来发展迟缓,不仅无大作为,就连省内的市场也被外地厂家占领。其中的水处理市场约有90%被南方占据。记者曾专程去过江苏的宜兴,在一块弹丸之地上竟飞速建起了全国赫赫有名的国家级环保高科技园区,成为全国环保产业的龙头,大量人才和资金向这里聚集,这均与当地政府的全力扶持分不开。作为工业基地的辽宁,不仅有发展环保产业的实力,更有广阔的市场。现已展开的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投资高达百亿元以上。期盼着已酝酿数年之久的辽宁省环保产业会议早日召开,不能再错过机遇了。
几年前,辽宁就喊要尽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可至今仍未真正调整过来。“七五”和“八五”期间,辽宁仅技改投入就高达150亿元, 而大中型企业未见好转,许多企业仍在原材料生产基地上转圈。这关键是资金投向问题,应集中资金保重点,即保几个能支撑辽宁经济的支柱企业和集团,切勿再洒芝麻了。尤其对老企业改造,要使之脱胎换骨,不能简单地缝缝补补或扩大生产。邓小平南巡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其中,广东用了18个月,江苏和浙江及福建用了16个月,山东也发展上去了,而辽宁则一直没能进入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
俗语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众多良机均被辽宁白白失去!辽宁人该惊醒了!当务之急是更新观念,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种类的调整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不能再走拼资源的老路了!
如今,良机又摆在辽宁人面前:国务院已下决心,争取用3 年左右的时间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体改委号召要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在批准辽宁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市中,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8个,这是对辽宁的政策倾斜。
辽宁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诸多,但除了观念陈旧外,还应建立新的机制。仅以节约资源而言,省计、经委和工商、环保等部门要把好关,扶植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限制和禁止高耗资源的产业发展,这也是日本和韩国的经验之举。说到观念问题,省政协委员、香港荣利公司董事长李宝南先生的一番话叫人深思:“辽宁人的市场经济的观念太淡了,总不能跳出计划经济的框子,南方人的胆子就是比北方人大,南方人是灵活而又不违法。”记者还以为,东北黑土地太肥沃了,易滋生小农意识,小富即安;而多年大工业基地又养成一股傲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思进取。这也应验了一句民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今年的辽宁省人大和政协会上,闻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辽宁发展“钱从何来?”从观念中来,从行动中来。确令人闻之振奋!前不久,辽宁与奥地利合资成立了以生产高档次菱镁产品的“辽宁奥镁有限公司”,使辽宁宝贵的资源物尽其值。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上已获成功!沈阳东大阿尔派等一批高科技含量公司正不断壮大。
但记者忧虑的是,过去辽宁为老工业原材料基地,现在要建成新型原材料工业基地,这仅一字之差,并未改变辽宁仍走拼资源老路的实质。而且,目前辽宁的龙头企业仍是石化和冶金等,均属拼资源型。而一些高耗能的企业仍在上,其中有许多企业是以天燃气为原燃料,而辽河油田的天燃气产量正在逐年减少,这便是日后潜在的危机。另外,辽宁“九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记者以为,关键看如何决策?走什么样的路?若仍以重工业为基础,发展原材料工业,那就是仍在走拼资源的老路,结果很可能是产值上去了,但利润降下来了。最终辽宁经济重振昔日雄风之梦仍难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