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55130
摘 要: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有着非常丰富和具体的内容。一节精彩的数学课离不开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成功
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民主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很显然,在实施民主教学、突出平等学习、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流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流、生生多向交流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民主气氛下,不断地探讨和交流,加深了自身经验的理解,对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必然也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形成教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的课的良性循环。
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机,是成长的起点。而学生的兴趣源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提高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出问题是学习活动进行的关键环节。“学习始于问题”,教学时要利用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碰撞”,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的构建。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兴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我们身边,且无处不在。
4.利用多媒体,提高兴趣。心理学实验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等),可以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自身要充满激情,感染学生
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习的发展。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堂中的评价往往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学生劲头十足,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学生会失去兴趣,郁郁寡欢。有时不光影响一堂课的情绪,还会影响一天的情绪,更为严重的甚至影响对某一教师、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评价,也要避免同学间的嘲笑。总之,要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教师自身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才能做到教学“得法”。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高生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