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以文化人 以礼育人 传统文化 礼仪教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德不孤,必有邻。”“志于道,据于德。”“富润屋,德润身。”……崇德向善、邻里融洽、团结和合、向善向上价值取向和人生智慧,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继往开来、生生不息宝贵财富和精神血脉,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创建“以文化人、以礼育人”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活动体验、实践检验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新途径。
一、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许多高职院校将礼仪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搬上学生讲台,组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礼仪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形成了以《礼仪教育》公共必修课为核心的,以社团、活动、社会服务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育人模式。
立足第一课堂,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礼仪教育》公共必修课及美学、音乐鉴赏、书法等艺术选修课,逐渐形成了“以文化人、以礼育人”的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办好第二课堂,成立了国学经典鉴赏、茶艺社、汉礼社等传统文化社团;举办经典诵读大赛、茶艺等传统文化活动;建立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开展传统文化实践等社会服务。
礼仪文化将修身为本、德技并修思想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从知行合一、文化教育、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现代转换,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端正人生价值观、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源泉。
二、设计与实施
(一)加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构建“以文化人、以礼育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课程
1.创设礼仪教育文化公共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是全面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高职院校学制短、课程多和高职学生理论素养弱、实践欲望强的特点,创设适应高职课程体系的公共必修课《礼仪教育》纳入全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上学习,课下实践增进了学生对 “诚信”“敬业”“好学”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落实“以礼立人”的育人理念。
2. 开设“艺术鉴赏”实践选修课程。
在《礼仪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常设《美学欣赏》《音乐鉴赏》等琴棋书画诗礼茶实践选修课,让学生乐学善用,涵养性情,实现“艺以养人”。
(二)搭建实践平台,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搭建修身实践平台,唤起学生文化自觉。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琴棋书画诗礼茶等雅艺为修身内容,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活动中涵养身心。茶艺社、国乐社经常为各类大型活动、会议提供服务,展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
2.搭建活动育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使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所进步,更是在综合素养等方面凸显了优势。
三、保障机制
为切实保障高职院校礼仪文化教育的有序运行,建立制度、机构、师资、资源等保障机制。一是出台系列制度文件,为文化素质教育确立制度保障。二是成立专门教育教学部门,统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三是组建“专任教师+国艺讲师+讲座教授”跨界融合的师资团队。四是构建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乐学的线上线下学习空间。线下建设校内外传统文化实训基地;线上利用网络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环境。
四、成效与推广
(一)育人成效
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规范制度的遵守、举止谈吐等方面的表现都会对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场的表现达到较优秀的水平。
(二)社会影响
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社团参与社会建设,学生体现出来的高素质和出色表现,都会得到社会赞许,为传播礼仪文明,传递礼仪文化,助推城市文明,服务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五、应用前景
经过探索和实践,礼仪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育人模式在职业人才培养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方面起到了固本铸魂的重要作用。今天,在党的十九大“坚持文化自信”精神的作育下,在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见的指导下,我们将在更大的平台上培养出更多具有本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论文作者:昃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论文; 礼仪论文; 优秀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