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论文_王建波

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论文_王建波

哈尔滨云美消防设施安装有限公司

【摘 要】智能建筑是利用整个系统集成的方式将各种高新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建筑物的建造。这可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并且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本文主要从这一背景出发,分析现阶段智能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电气施工常见问题,并且提出一些预防性措施。

【关键词】智能建筑 电气施工 常见问题 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中出现大量的高层建筑,满足城市发展人们各种需要。然而在建筑的内部设计中,电气的具体施工建设设计也是十分的重要。传统的建筑物多数为矮层建筑物,电气一般分为强电和弱点两种,并且当时的弱电设计多数强调是电话的连接、电视的连接等等。而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出现,建筑物的功能明显增多,使得建筑物的弱电设计范围也得到明显的扩展,尤其应该满足城市办公自动化以及各种高新技术设备正常工作运行的需要。所以针对现阶段社会表现出来的对建筑电气的需要,首先提出了综合性弱电布线工程。而在此基础之上,智能建筑随着社会发展潮流出现,并且在相关的工程设计过程中进行实践。

一、现阶段智能建筑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整体施工水平需要提高

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电气技术的具体应用程度并不高,并且不同地域之间的发展也表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整个产业现代化水平以及产业化水平很低,从而使得许多相关技术产品并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与社会发展表现出一种滞后的矛盾,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施工技术以及各种需要的软件产品。并且在实际的建设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对整个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表现出一种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的期望,许多设计人员并不熟悉具体的智能技术和建筑物中所需要的具体智能设备得选择方法,使得现阶段许多实践过程中,智能建筑物出现效果极差的情况。

(二)施工规范不健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智能建筑物的施工技术呈现出一种蓬勃的发展趋势,但是建筑物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与整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体内容并不相符合,尤其是在设备的选择方面以及系统规范性差以及施工标准不完善。另外,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整个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各种材料的管理和质量监督等方面,并不具备与之相应的技术法规和施工规范标准,尤其是在最终建筑物的验收过程中,整个智能化的电气设备并没有明确的验收标准以及在验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质量测试等进行质量验收。

二、现阶段智能建筑针对电气施工的技术要点加以分析

(一)电线管道的铺设

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物对弱电使用的范围明显扩大,针对这一问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这样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应对:

(1)电缆外部的导管在弯曲过程中半径应该不小于整个电缆在弯曲过程中所允许的最小的弯曲半径,这一允许必须要在具体的规范要求范围之内。

(2)绝缘体导管在具体的埋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埋设的地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水泥砂浆进行表面的填充,尤其是在砌体上进行埋设时,应该选择强度高于M10等级的水泥,并且整个保护层的厚度要超过15毫米厚。

(3)不同的导管在利用螺丝等小零件进行连接时,要做出不同的应对。在非镀锌导管进行连接,必须要在连接处连接地线;当镀锌导管进行连接时,应该在两端接专门的地卡来连接地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二)弱电系统的安装

弱点设备的安装是智能建筑与一般建筑电气施工的不同之处,和强电设备相比,电子、通讯等智能设备属于连续不间断工作的重要负荷,需对智能设备准确划分用电等级,采取相对应的供电措施,用以保证设备用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结构化综合布线时应根据不同系统、不同的传输距离选择不同的传输线缆,既要保证数据、图像等的传输质量,又不能造成浪费。在布线时要遵循EIA/TIA-568、ISO/IEC-11801国际综合布线标准等,选用最佳性价比的布线产品,根据现场世纪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布线方式。

三、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智能化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建筑中线缆密布、系统设备繁多,微电子装备复杂,而且防护能力薄弱,如果不能保证对系统的安全防护,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为了保证智能化系统和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必须要采取专门、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加以保护,智能建筑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防雷、接地、抗干扰三种保护手段。

(一)防雷保护措施。要设置天线防雷措施,将天线装置建筑物顶部,必须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而且连接点一定不要少于两处,如果天线的突出部分超过了大楼的防雷范围,要装设独立的避雷针,避雷针要与天线避雷接地装置进行可靠连接。为综合防雷,天线宜装高天线馈线系统避雷器。此外,进出建筑物的备种金属管、电缆、引入线应在进出处与大楼防雷接地装置相连;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口处,将电源金属外皮、钢套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如电缆转换成架空线,应在转换装置避雷器;对于信息系统和电源系统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分级别保护。

(二)接地保护措施。智能建筑的接地保护系统应该采用TN-S系统,该系统属于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具体措施为:可采用独立接地,将防雷接地与直流接地和保护接地分开,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干扰源,为了安全起见,接地系统的距离一定要大于20m,而且它们的接地极与地线之间要保持绝缘,绝缘电阻应在2MΩ以上,接地电阻小于4Ω。或采取联合接地措施,将各种接地通过接地线将各种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

(三)智能建筑抗干扰保护措施。在建筑物建筑群以外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内部设备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电磁干扰,电磁干扰将会使智能化系统设备产生误码、错码,产生误动作,使信号系统受到污染、产生噪声。强大的脉冲干扰还会导致电子器件、设备的损坏;在实际工作中,使设备性能下降、无法工作的理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净化建筑物电磁环境,防止杂散电磁波干扰以及提高建筑物内系统和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抗干扰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常见的防干扰措施主要有主动治理和被动治理,主动治理是针对干扰源本身实施的措施,被动治理是通过外加滤波器达到抗干扰目的的措施。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总体水平,专业设计院应与甲方及时沟通,编写标书,参加招标、评标等工作。发挥专业设计院的技术优势。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系统集成的具体实施,应从使用功能角度出发,切忌浪费资源,增加投资。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准确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磊. 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大观周刊,2012(8):121.

[2]罗更生. 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2009(18):100-101.

[3]刘国卿. 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100-101.

论文作者:王建波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论文_王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