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外政党政治研究领域的三个谬误论文

关于国外政党政治研究领域的三个谬误论文

关于国外政党政治研究领域的三个谬误

夏庆宇1, 张 莉2

(1.河南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州 451191;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 100732)

摘 要: 当前,我国政治学界在国外政党政治研究领域存在三方面值得商榷之处:第一,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仅仅是争取利益的工具。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很多政党组建的目的除了实现某种利益之外还包括实现某种独特的政治主张。第二,将一国的政党体系的形态与“政党制度”的概念相混淆。事实上一国的政党体系的形态不仅仅是由政党制度决定的,还是由政治惯性等非制度性因素及许多偶然因素决定的。第三,用政党在某一时期的政治表现来衡量该国在相应时段的总体政治倾向、政治氛围。事实上在政治氛围较为和谐之时,国外执政党有可能同时推行左翼和右翼政策,因此在判断某一国家的总体政治氛围时,主要应当对有关国家的长期政策倾向作跨国比较,而不应当用该国的左、右某一翼的政党在某一时段的政治表现作为衡量的依据。

关键词: 政党;政治;国外;西方;欧洲

在我国政治学界,存在一些关于国外政党政治的习惯性说法,它们并不够准确,急需予以更张,本文兹举三例。

为了养护肠胃,平时也不建议大家喝太热或太凉的水,喝太烫的水会把口腔和食道黏膜“烫坏”,太凉又会刺激胃肠道。

一 不应简单认为“政党是争取利益的工具”

“在周朝,‘党’是指国家的基层组织,500户人家或5个家族为一‘党’。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伦理和政治道德规范逐渐成熟,‘党’的含义演变成意气相投和与之相类似的同僚朋辈,又称‘乡党’、‘朋党’、‘党人’,以此形容那些为了某种利益而抱团的群体。”[1]在中国历史上,“党”并不是一个褒义词,“结党”通常被认为是为了“营私”。受到中国这种对“党”的传统理解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党是为了利益而出现的,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都是资产阶级争夺利益的工具。但应当看到,并不是所有政党都是为了争取、实现政党的利益或某一阶级的利益而组建的,有些政党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念、政策主张而组建的。当然,每个政党都会有自身的利益,但不能认为政党仅仅是为了实现利益而成立和活动的。

具体来说,在国外的政治实践中,政党往往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意识形态共同体,政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争取政治利益。在西方国家,由于各政党本身、各政党之间通常可以自由分化组合,因此,这些政党往往也是志同道合者的共同体,如果内部信奉的意识形态不一致,那么他们往往会发生分裂,不可能长期存在。有时候,持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会为了利益联合起来,但往往在共同的利益消失之后联合组织又会因内部的意识形态分歧而决裂,甚至有的时候哪怕这种决裂会对政党的利益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意识形态不同的人群难以长期维持在一个政党之内,因此西方政党身上的意识形态标签即“左”、“右”通常是非常明显的。

1.3.4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橙皮苷3.75 m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橙皮苷对照品储备液,浓度为 0.15 mg/mL。

例如,荷兰的“社会主义-民主工人党(SDAP)”成立于1894年。尽管该党属于左翼政党,但该党内部的一部分成员认为该党的立场、主张并不够“左”,因此在1909年,这些成员从社会主义-民主工人党中分裂出来,成立了荷兰共产党(CPN)。这种分裂会使党的影响力遭到削弱,但依然因意识形态分歧而发生了。

又如,冰岛“社会民主党(SDP,A)”成立于1916年,尽管其在成立之初支持对大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大幅提高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等传统的左翼政策,但在“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该党逐渐向中派靠拢,甚至在经济政策方面出现了中右翼倾向。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民主党中的中左派党员对该党的右倾感到不满,因此从该党分裂出来,成立了“自由主义者和左翼人士联盟(ULL)”。但这个新政党的影响力十分微弱。

再如,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比利时讲弗莱芒语的人口与讲法语的人口之间的民族矛盾明显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该国此前存在的全国性政党都以民族、地区差异为基础而分裂为法语区、弗莱芒语区的两个政党。首先是基督教社会党在1968年发生分裂,后来社会主义党在1978年分裂为法语区的社会主义党(PS)、弗莱芒语区的社会主义党(SP),这两个党的得票率一般均会超过10%,但影响力比分裂之前大为减弱。

微子启是商纣王之庶兄,这“庶”是何种之庶呢?是异母之庶,还是同族同宗之庶呢?微子和箕子都臣服于周武王,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还支持周武王,以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微子启和箕子与商王纣的关系并不是那么亲近的呢?也就是说,这个庶不只是异母之庶,而是同族同宗之庶,因此,当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时,其二人并没有表现出同归于尽之意。宋之始祖实际上是微子启,而微子启与商纣王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我们认为,这也许是解开宋之得姓之疑惑的一个关键所在。

许多国外政党是为了实现某些由特定意识形态推导出的政治目标而出现的。例如,如果认为工人阶级是最可贵的阶级,就会出现以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为目的的政党;如果认为资本家是最高贵的阶级,就会出现以维护资本家的统治地位为目的的政党。因此,在自由建党、自由参选的情况下,如果社会中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就会随之出现与这种意识形态相对应的政党。由此可以总结出一条政治规律,即:政治组织的变化要晚于意识形态的变化。这表现在两方面:

政党发生分裂会降低政党的政治影响力,进而会有损于政党的利益,但以上所列举的政党仍然发生了分裂,这表明政党会因为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民族情感等方面的矛盾发生分裂。这就说明:政党不仅仅是为了利益而存在的,政党也是为了实现某种“主义”、某种理想、某种主张、某种价值观、某种意识形态而存在的。由此可以发现,某一政治组织成立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实现某种利益,二是实现某种政治主张,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是基于某种意识形态的政治诉求。因此,可以说,政治组织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欲实现某种利益,二是因某种意识形态的存在。

一方面,从时间次序来看,通常在出现某种意识形态之后才会出现相应的政党(当然,有些政党在成立时并不推崇某一特定的意识形态,但“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样的政党在现实中往往走不远)。例如,欧洲先出现了民粹主义意识形态,其后才出现了民粹主义政党——当民粹主义政党出现时,就已然表明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工人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该党认为应当淡化左翼色彩,争取更多的非左翼选民的支持,因此将名称中的“社会主义”一词去掉,更名为荷兰工党(PvdA)。同时该党还将党纲中的源自马克思主义的那部分内容删去了。尽管希望借此争取并不拥护社会主义的选民的支持,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荷兰工党的支持者仍然主要是不信教的工人阶级。从60年代起该党开始吸引到一些非传统支持者的支持,此后这类人员在工党中的影响力增大,这种情况导致工党内一些偏左的人士在1970年退党,另外组建了“1970年民主社会主义派”(DS’70),这个新政党属于中派政党。

另一方面,通常情况下,如果意识形态出现了变化,那么政党往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在欧洲近代史上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包含着许多自发的、带有各自的独特性的思想,由于这类思想在产生之初相互之间存在相似性,因此各自独立产生出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家们往往存在惺惺相惜之感。在这种情况下,主张社会主义思想的人往往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政党,如第一国际的建立。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思潮的丰富发展,其内部不同流派的特色也逐渐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信仰社会主义的组织之间也会因为推崇不同的思想流派而产生分化甚至是对立。例如,在历史上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最终分裂为主张共产主义的法国共产党与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法国社会主义党。可以说,在现实中,意识形态的变化往往引发政治组织的变化,甚至有的政党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形势的变化而放弃原来的意识形态、转而奉行其他的意识形态,这也会导致政党发生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苏东剧变后,许多东欧的共产党因为客观形势的压力而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改奉民主社会主义,相应地共产党也就转变成了民主社会主义政党。

二 不应滥用“政党制度”一词

荷兰历史上出现的主要左翼政党有:

“政党制度”这一概念的本意应该是指某一国家对政党及政党的参政活动所做出的法律规定。但是西方国家在哪些政党可以组建、哪些政党可以参选方面往往不会做出过多的法律规定(目前西方国家不允许建立的政党基本上是法西斯主义政党、恐怖主义政党,在历史上一些西方国家还曾禁止组建共产党)。在上述情况下,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指的是选举制度,这是因为西方国家会对选举制度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各国针对政党的法律规定往往属于选举制度的一部分,最终决定各政党“命运”的制度性机制主要是选举制度。同样在上述情况下,西方政党的形态通常比较松散且组织形态会经常发生变化,例如,有的政党有正式的组织,有的政党仅仅是松散的竞选联盟、议会党团或政党联盟;有的组织实质上是政党,但是名字并不叫政党,如“爱沙尼亚中派”;有的政党经常改换名称,但事实上是同一个政党,如进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之后的戴高乐派。

图表式节点管理模式在油田社区服务板块的应用…………………………………………………………………杨 勇(4.91)

基于上述情况,由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党形态不是由法律规定的,而是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由制度性及非制度性因素共同作用、自然形成的,因此在描述西方国家的政党生态、样态时宜使用“政党体系”这一概念。政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政党所呈现出的总体样态,如可以说“英国、美国的政党体系是两党型,德国、法国的政党体系是多党型”。

为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我省出台《河北省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的分析较为抽象,下面举例分析西方国家的左翼政党的政治表现与有关国家的整体政治氛围之间的关系。

当然,许多西方国家实行选人、选党混合制,即一部分议员通过选人的方式产生、另一部分议员通过选党的方式产生,例如克罗地亚;有些国家——如德国——则实行两张选票的制度,即选民既投票给个人又同时投票给政党。但是,尽管从形式上看一些国家(如德国)实行的是选人、选党相结合的制度,但实质上有关国家实行的是选党的制度,因为这类国家规定政党所能够分配到的议席数与该党的得票比例必须一致,通过选人的制度产生的议员将计入该党最终能分配到的议席数之内。此外,也存在选民投票给一名候选人,但如果该候选人未能当选则可以把选民的选票转移给选民指定的、同一政党的其他候选人的制度,爱尔兰就实行这种“投给一名候选人但选票可转移给同一政党的其他候选人的选举制度”(single-transferable-vote)。这种制度也是一种选人、选党相结合的制度。

实行胜者全得的选举制度的国家容易出现两极化的政党体系,这是因为大党的候选人往往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容易从所在选区中胜出;而能够与大党相竞争的往往是另一个大党。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国家往往容易出现多极化的政党体系,这是因为政党往往只要获得一部分选票就能进入国会,政党数量众多就会使选票发生分散,这种制度下的大党很少能够获得两党制国家中的大党相对于小党所拥有的那种超然的优势地位。

另外,有些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国家规定政党须要获得一定比例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国会,因此这些议会中的政党数量会比没有这项规定的国家的议会中的政党数量少些。因此前者往往出现温和的多党体系,后者则往往出现极端分化的多党体系。

该伯努利原理实验验证装置,无需基本实验台产生空气流,而采用调音器检测APP软件产生的音频,作为速度可调的气流,利用声音频率高低与气流的关系,将音频和流体巧妙练习起来,探究流速及压强的关系。即保证了功能的完备性,也使实验现象更有趣。同时所提出的装置具有小型化、直观、易操作、便于维修管理等优点,大大改善了实验环境。

然而,还需要看到,除了选举制度会对一国的政党体系构成影响外,更能够影响政党生态的是各国的政治传统、政治运行过程的惯性等非制度因素。例如丹麦实行比例代表制,政党须要获得2%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议会。在这种制度下,丹麦容易出现温和的多党体系,但从1950年开始,社会民主党就一直是该国处于主导地位的政党,因而丹麦的政党体系呈现出一极格局。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丹麦社会长期以来整体比较偏左、社会民主党逐渐坐大、由该党执政成为一种惯例等因素有关。又如爱沙尼亚实行比例代表制,因此形成了极端多党体系,但是左、右翼各有一个政党“支持祖国全国联盟”、“同盟及农村人民联盟/爱沙尼亚同盟党”交替成为该国政党体系中的“单极”政党。这是因为爱沙尼亚的政治在左、右之间不断剧烈摇摆。由于历史原因,“支持祖国全国联盟”是爱沙尼亚最主要的右翼政党,“同盟及农村人民联盟/爱沙尼亚同盟党”则是最主要的左翼政党,随着选民的政治倾向的左、右摇摆,该国的主要政党也会出现明显轮替。因此,尽管选举制度使得某些国家出现了多党体系,但是在多党体系中仍然可以出现一极、两极或多极的情况。

如何破局?是率先抢占新一轮的风口进行升级,还是如昙花一现,被淘汰出局?如果想做大做强,把特肥当作事业来做,最后一定会迈向前者;如果只是临时侥幸分得一杯羹,在市场打混的搅局者,故事的结局一定是后者。

三 不应用政党的政治表现衡量一国的政治氛围

我国学者通常认为:如果在某一国家的某一时段内右翼政党获得了执政权,那么该国的右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就会增大、该国就会呈现出更加浓重的右翼色彩(当然,如果换作左翼政党当选,逻辑亦是如此)。事实上,要想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氛围是左翼特征更明显还是右翼特征更明显,应当借助于对该国政府的长期政策倾向进行衡量,借助于跨国、跨地区比较,而不能仅仅从该国国内政党在某一时段的政治表现进行衡量。例如,众所公认的事实是:欧洲更关注平等,美国更追求自由,因此美国的政治氛围要比欧洲的政治氛围更右一些,欧洲与美国相比带有更鲜明的左翼色彩。这种事实并不会因为在某一时段内欧洲的多数国家是由右翼政党执政而改变。这是因为,欧洲的右翼政党所谓的“右”,是相对于本国的左翼政党而言的,如果将欧洲的右翼政党与美国的政党相比较,会发现欧洲的右翼政党要比美国的政党“左”得多;而且在欧洲即便是右翼政党执政,由于长期的政治传统,欧洲国家政府的政策也会比美国政府的政策更左一些。究其原因,是因为欧洲的右翼政党受到了欧洲整体政治氛围的长期影响——欧洲长期受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而美国则长期不存在社会主义运动。

至于政党制度,前文已经指出,在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主要指选举制度。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简化为两类:选人的选举制度和选党的选举制度。选人的制度是指在选举中选民直接投票给某个参选人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有的国家实行“一个选区产生一名当选人,得票最多者即当选的制度”——例如英国;有的国家则实行获得绝对多数票的候选人才能当选的制度,因为很少有候选人能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选票,因此此种制度往往需要举行两轮投票——例如马其顿在1994年使用这种选举制度;有的国家则会在同一选区产生多名当选人。选党的选举制度是指选民将选票投给政党,政党最终按照得票比例分配议席,当选者从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名单中按顺序产生的制度,欧洲多数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如奥地利、捷克、比利时、保加利亚、1976年之后的塞浦路斯等。选人并且得票最多者即为当选的选举制度又可称为胜者全得制,选党的选举制度又称为比例代表制。

(一)爱尔兰

爱尔兰的主要左翼政党包括:

第一,工党。与英国工党相似,成立于1912年的爱尔兰工党最初是由工会组建的参政工具。爱尔兰在1921年建立了自治政府,“在第一届自治政府的选举中,爱尔兰工党获得了20%的选票,但是此后得票率迅速下滑,到1943年仅能得到15%的选票。这主要是由于爱尔兰的环境不利于出现一个群众性的工党,有关环境包括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的工业化进程起步很晚,主要的工业化地区在北爱尔兰,但是当地的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宗教冲突。事实上,爱尔兰共和国信奉天主教的工人阶级更倾向于投票给共和党”[3]

爱尔兰工党在1930年脱离了工会,变成了独立的政党。1943年,工党中分裂出了一个“民族工党”,但是这两个党在1950年又重新实现统一。“二战”以后,工党的得票率一般在10%左右(最低点是1957年的8%,最高点是1965年的15%),明显落后于爱尔兰共和党和统一党,在爱尔兰所有政党中处于第三位。作为爱尔兰的主要左翼政党,工党在爱尔兰的影响力显得非常弱小,这主要是因为工人在爱尔兰人口中的比例较低。工党的主要主张是对爱尔兰的一些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增加社会福利。但由于爱尔兰的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因此工党主张应发展与农业有关的工业,该党持这一主张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对该党的支持。为了能够与统一党等政党组建执政联盟、参与执政,工党还经常被迫放弃某些左翼主张。

在1992年大选中,由于选民对此前执政的共和党政府非常不满,工党的得票率比以往提高了近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工党首次成为爱尔兰联合政府中的主要执政党,但这仅仅是一种偶然情况,该党的得票率在1997年又恢复到以往的正常水平之上。

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式学习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极力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角色也应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引领者和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灵活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探究学习的效益,发挥探究式学习的真正作用。

此外,爱尔兰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在1923年解散,后来多次复建,例如在1948年重建,名为“爱尔兰工人同盟”,1970年,该党与北爱尔兰共产党合并为新的“爱尔兰共产党”,但该党的得票率较低。

第二,工人党(WP)-民主左翼党(DLP)。爱尔兰工人党曾参加8次大选并5次进入爱尔兰国会,但最终因得票率持续下降(在1992年大选中未能进入国会)而解散。该党的一些党员随即在1992年组建了民主左翼党(DLP)。民主左翼党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立场,得票率在3%左右。该党在1994年曾参与联合执政,共同执政的另两个政党是工党和统一党,这个政府被称为“彩虹联合政府”,以此凸显其左、右翼政党共同执政的特点。

第三,新芬党(SF)。可以说新芬党在爱尔兰选举中是微不足道的,该党真正的影响力是其建立了爱尔兰共和军。爱尔兰共和军曾在北爱尔兰地区制造了许多暴力武装冲突。新芬党在1997年首次进入爱尔兰国会,主张应当与北爱尔兰一道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受的东西越来越多,视野也更加开阔,更加具有包容的心态。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表达质感方面有自己的技法,它用自己的语言传达着自己的思想,新技法,新语言形态的丰富性,多样性为当代工笔人物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关键是要处理好“器”与“道”的关系,要使艺术的功能对人的心灵做出某些有价值的贡献。

从1933年起到70年代,在爱尔兰执政的主要是共和党(期间只有1948年至1951年、1954年至1957年两个阶段不是由该党执政)。1973年至1977年,统一党与工党联合执政。从1989年开始,共和党也会与工党等政党联合执政。也就是说,在爱尔兰要么由共和党一党执政,要么由除共和党之外的政党联合执政——参与联合执政的主要是统一党、工党,但是这两个党在执政时关系并不融洽。

总体上看,由于爱尔兰的工业企业数量有限,因而该国左翼政党的阶级基础薄弱,主要的左翼政党爱尔兰工党仅能偶尔参与联合执政,因此人们容易认为爱尔兰政治的右翼色彩鲜明。但爱尔兰的主要政党共和党、统一党并不是纯粹的右翼政党,这些政党的政策也会带有左翼色彩,故而不能得出在爱尔兰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一定弱于右翼价值观的影响力的结论。受到西欧整体的政治氛围的影响,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政府相比,爱尔兰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从长期来看体现出明显的、较大程度的左翼色彩。

(二)荷兰

荷兰在1815年成为现代国家之前是一个邦联,名为“荷兰诸省联合体”。荷兰开展宗教改革后多数人信奉新教,后来以信奉天主教人口为主的南部地区从荷兰独立了出去,但荷兰国内仍有少数天主教徒。从建国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荷兰最主要的政治分歧是宗教差异所引发的分歧。从建国至19世纪末,在荷兰占统治地位的是新教,教会名为“荷兰改革教会”。19世纪末从此教会中分裂出了一个“再改革(Gereformeerde)教会”。由于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天主教会、改革教会、再改革教会之间的矛盾主导了荷兰的社会氛围,因此在此阶段荷兰的右翼政党(同时是代表宗教的政党)主导了政坛。从1967年开始,荷兰由宗教引发的政治分歧有所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政党的影响力下降,因此左翼政党的执政机会大大增加了。

有人认为“英国、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法国、德国实行的是多党制”,例如“最传统的一种政党制度分类法,即以国家事实上存在的、对国家政权有控制能力的主要政党的数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控制模式来进行区分,分别称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2],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主要栏目:专题笔谈、专家述评、指南解读、海外论坛、现代远程心电监护、心电散点图、经验技术交流、论著、综述、病例报告、学术动态等。

工党是荷兰最主要的左翼政党,该党的主张与其他国家的左翼政党相似,例如主张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出台福利措施帮扶病人、穷人、老年人等。该党的得票率一般在30%左右。

第二,和平社会主义党(PSP),该党成立于1957年,成立的目的是反对冷战。

第三,政党激进派(PPR)。该党成立于1970年,由信奉天主教的左翼人士成立,但在成立后很快就失去了宗教色彩。

第四,绿色左翼(GL)。该党成立于1989年,由荷兰共产党、和平社会主义党、政党激进派、福音教派人民党合并而成,它宣称自己是一个在“后物质主义时代”成立的政党,主要主张是保护环境,但由于该党由多个左翼政党合并组成,因此其政策主张也带有左翼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末,环保议题在荷兰颇受关注,因此绿色左翼一度在竞选中表现颇佳,得票率一般在3%到7%之间。

343 Effect of canalith repositioning combined with drugs o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此外,荷兰还存在一些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左翼但比较独特的政党。例如荷兰的右翼政党在20世纪90年代主张不再提高退休者享受的养老金的金额。相应地,为了维护退休者的权益,荷兰出现了“年长者总联合会(AOV)”、“55岁以上人士联盟”两个政党,这两个政党都曾进入荷兰国会,但这些政党的影响力很小且选举表现不稳定。

由于荷兰实行比例代表制,因此能够进入议会的政党数量较多,政党的得票情况比较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荷兰通常由多个政党联合执政,政府的性质往往要么是中左翼政府、要么是中右翼政府(代表左翼的执政党主要是工党)。左、右翼政党往往不能联合执政。在这种情况下,在20世纪下半叶荷兰的宗教政党往往更容易参与执政,这是因为这类政党的左、右特征并不明显。但是在1994年大选之后荷兰首次出现了宗教政党未能参与执政的情况(当时出现了左、右翼政党联合执政的情况)。

总的来说,从形式上看,近几十年来荷兰出现中左翼政府和中右翼政府的几率相差不大,而荷兰的中派、宗教政党往往能够持续参与联合执政,因此荷兰政府的左翼色彩似乎并不浓。但是由于荷兰的经济状况在欧洲国家中是比较好的,因此该国的福利制度并未受到来自右翼政党的严重挑战,故而在西欧地区荷兰的左翼色彩仍是较为浓郁的。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可知,爱尔兰、荷兰的左翼政党在本国执政的机会并不多,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两国的总体政治氛围偏右的结论,两国的政治氛围与两国所处的西欧地区的政治氛围相差并不大,从全世界范围的比较来看,两国的政治氛围具有较浓重的左翼特征。也就是说,两国的右翼政党在执政时推行的政策由于受到地区、国家的总体政治氛围的影响而带有实质上的“左倾”倾向。故而,在判断某一国家的总体政治氛围时,应对有关国家的长期政策倾向作跨国比较,而不能用该国的某一翼的政党在某一时段的政治表现作为衡量的依据。

事实上,如果观察几百年来西方各国的政治实践,会发现政党的主张越来越多地兼具左、右翼两方面的主张。通常认为,左翼、右翼价值观念在理论上是对立的,各自在理论上都是纯粹的,因此二者是难以发生融合的。但是通过进行历史对比可以发现:尽管左翼、右翼在理念上是截然对立的,但在政治主体的实践中往往会发生左、右翼融合现象。所谓融合主要指同一个政党同时存在主张一部分左翼政策、一部分右翼政策的现象越来越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执行右翼政策的同时也会执行一定的左翼政策,右翼政党也会执行左翼政策,左翼政党在某些时期也会受到某些右翼价值观的影响。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融合现象,是因为不论是左翼价值观还是右翼价值观都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在社会实践显得过“右”时,左翼价值观即是良药,反之亦然。因此,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随着左、右翼价值观在历史上不断发生碰撞,原本持两种价值观之一的政党会越来越了解对立政党的价值观,对立的价值观的合理性也会越来越被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看到:与其成立初期相比,许多政党在经历若干年的发展之后都会受到与本党原来的意识形态相对立的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其纲领往往会越来越体现出对立政党的价值观。从而,与近代史初期的政党相比,当前的政党更多地显现出了兼具左、右翼意识形态的特征。

以英国为例,早在17世纪,“以萨弗兹伯里伯爵为首的反王党派于1679年5月在议会中提出了一项《排斥法案》,认为詹姆士信奉天主教,违反了英国王位继承人必须是国教教徒的惯例,要求排斥詹姆士的王位继承权。而以丹比伯爵为首的保王党派则反对《排斥法案》,认为詹姆士具有正统的继承王位权。两派互相攻击并谩骂诋毁,保王党责骂对方是‘辉格’,意为苏格兰语之‘强盗’,反王党则回敬对方是‘托利’,是英格兰语‘歹徒’之意。”[4]由此可见,英国的政党在最初出现之时也带有法国最初出现的左、右派对立的特征,在当时托利党就属于右派,是保王党,代表大贵族的利益。但是当代的英国保守党(即托利党)与其最初期诞生时的形态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今天的保守党要比其最初成立时更加热衷于谈论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提供优良的社会福利等左翼议题。因此,西方的左翼政党“右翼化”、右翼政党“左翼化”这种现象是过去几个世纪中的一种客观趋势,这种趋势是两翼政党不断长期纠缠、彼此同化的结果。故而,不能用某一翼政党的政治表现断言有关国家的总体政治倾向。

参考文献

[1] 柴尚金.变革中的政党:国内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

[2] 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传承与变革[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299.

[3] Bernhard Ebbinghaus and Jelle Visser. Trade Unions in Western Europe since 1945[M].Hampshire a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0:340.

[4] 陈元中,陶维兵.中西方政党执政比较初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2.

ON THREE FALLACIES IN THE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A ON EXTERNAL PARTY POLITICS

XIA Qing -yu 1,ZHANG Li 2

(1.School of Marxism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1191,China ; 2.Institute of Marxism Studies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China )

Abstract :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worth discussing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arty politics in foreign countries: Firstly, the political parties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should only be tools for gaining interests. In fact, many political parties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are formed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certain interests as well as some unique political propositions. Secondly, the form of a country’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has been confused with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fact, the form of a country’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s determined not only by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but also by non-institutional factors such as political inertia and many accidental factors. Thirdly, the overall political tendencies and atmosphere of a country were measured by the political performance of a certain political party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In fact, when political atmosphere is harmonious, it is possible for a foreign ruling party to pursue both left-wing and right-wing polici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in judging the overall political atmosphere of a country, we should mainly compare the long-term policy tendencies of a country concerned with the cross-border ones, and should not use the political performance of a left-wing or right-wing political party of the country at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s the basis of measurement.

Key words : political parties; politics; foreign countries; West; Europe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132( 2019) 03-0001-06

DOI: 10.16827/ j.cnki.41-1404/ z.2019.03.001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后期资助基金项目(16JHQ025)

作者简介: 夏庆宇(1981-),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责任编辑:徐大超)

标签:;  ;  ;  ;  ;  ;  ;  

关于国外政党政治研究领域的三个谬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