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五步教学法”_英语论文

历史上的“五步教学法”_英语论文

历史“五步教学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五步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五步教学法”是在长期历史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生理、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总结探索出的一种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50分钟上下功夫,做到当堂上课当堂消化,当堂处理作业,这样课上就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并巩固教师传授的知识,课下几乎没有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很受学生欢迎。

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严格的时间、任务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做到:(一)、对全部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教材的内在联系了如指掌;(二)、课前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教案;(三)上课讲求教学艺术,从语言讲解到板书,教具及各部导入形式都要细心安排。(四)对学生平时学习基础和每一堂课消化情况都要有底码。

这是因为该教学法的各个环节步骤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进行的,尽管整个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但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动一而发千钧。由于各步紧密联系,有一步完成的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

该教学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下没有作业,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在全国有一定反响。目前,在河北、山东、吉林等十几个省地已进行实验。

一、历史课堂结构“五步教学法”的程序及内容。

课堂历史“五步教学法”包括读、思、议、讲、练五个方面。

读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全面地认识一下教材。对教材有个轮廓性印象。在读中把课文的重点与非重点联系起来,在读中领会课文思想,并从中得到教育。通过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同其它学科尤其是文史教学的相互联系,凡是学生在读中能理解的,教师讲解时不再重复,以压缩教师的讲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读时,教师一般不提任何要求,只是要学生眼、手、口集中于书本上以便全面认识教材,这是因为一旦教师在读前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后,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不同,对教师所提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往往会使学生在认识教材上走向偏差,这样,不仅未达到上课教学目的,反而影响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的全面理解。

读,指的是朗读,不是默读。但根据课堂设计和学生承受能力的需要,往往是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初中阶段朗读多些,而高中阶段多使用默读。原因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的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出现“走思”、搞小动作。因此,朗读与默读相结合,随时抽某组或某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通过朗读解决。实践证明,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学生没有“走思”的。如当一个组的同学读完一段后,紧接着叫起一名学生来读,要是他未认真看书,走一点思也没法接茬。因此,就是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一样跟着学,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抽查他。这样就能够做到把握全班学生学习底码,赶着差生走,没有肯掉队的,读完后,学生对全文有总体的初步印象,就进入第二步教学环节。

思 学生读完后,对全课内容有了个较系统的轮廓性的印象,如何使学生掌握课文重点部分,使学生消化教学内容,思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步主要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历史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思是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环节。通过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反复思考中达到记忆消化。思,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教师在学生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提示的问题,归纳总结,找出重点,难点的积极步骤。这一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左顾右看,教师就给指出来,就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某一项任务之目的,从育人的角度讲其它学科也适应的,一般来说,思这一步,已由教师把课文的问题全提出来,其中包括课后的练习作业。因此说,这一步也在进入对教材重点部分的消化阶段、思的阶段,教师不得下讲台或随意发话打扰学生,耐心静候等学生思完后进入下一步环节。

议 这一环节是在思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总结概括能力不同,智力发展状况也不一样,只靠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是不能全部解决问题的。因此,要组织学生议论。通过议论,学习成绩好的可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这一步主要是考虑到学习差的同学,而学习好的同学在帮助学习差的同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这一步,大部分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只有一小部分留下来由教师解决。议这一步不要太死太严,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都可以展开讨论,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听取议论,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引导下一步教学。如果实行这种教学方法有一段时间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快增强,一般问题不会剩下太多,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经过这一节后,基本能够掌握。

讲 通过议论,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以解决,并对课文做概括性的讲解,使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联系起来,讲解时,教师可采用提示性讲解和演示性讲解等方法。在讲解中,力求语言简炼准确,板书、图片等都要精心设计,教师讲的一般必须让学生作为重点记住,起到提纲挈领之作用。

练 是学生学习、巩固教材的综合运用。这一步搞得好,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达到系统巩固,圆满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练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是记,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必要的机械记忆是不可少的。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背,但教师不能撒手不管,要掌握时间,引导学生记,记的时间长短根据学生掌握的内容而定。第二步是提问,这是教师对学生记的检查,通过提问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课堂的重点、难点,也可以看学生掌握的程度,教师可以把握时间,了解优差生的学习距离,以便指导。第三步背写,是把记住的东西经过系统加工,用手直接表达出来,因为考试的内容一般来说不仅表现在口头上,多在笔试。第四步是填空、填图等,这是加强重点教学的一环,是对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的重点训练,这一练习要把以前学过的东西都连接起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前三步搞好了,这一步就迎刃而解了。

五步教学法各步是密切联系的,有一步完成的不好,就会影响其它各部的联系,每一步所用时间要因内容而定。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看在这一堂课上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教材,是否全部处理了作业,如果有的同学没记住、巩固,就不算太成功。

二、历史课堂“五步教学法”的各步重点要求及学生记忆分析

1.历史课堂“五步教学法”的各步重点要求:

“五步教学法”是按课堂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全面了解、重点掌握、难点集中突破”安排的。其各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重点要求,分述如下:

第一步:读,使学生对所授新课内容有个通盘了解,产生轮廓性印象(浅层)。

第二步:思,使学生由浅入深,初步进入课文重点,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浅层)。

第三步:议,使学生自己进入重点中心:在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并肩携手,解决学生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中浅层)。

第四步:讲,学生群体都不能解决的集中问题,由教师诱导加以解决,使文章内容系统起来,教会学生抓住纲领性东西(深层)。

第五步:练,使学生重点掌握,巩固教学内容,多角度、多形式开发学生智力,提示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综合层)。

从各部情况可以看出,时间服从内容,但内容又受一定时间所制约。因此,各部都应合理安排,集中突破,以提高整个课堂效果。

2.五步教学法各步学生记忆分析。

五步教学法不仅从课文传授内容角度进行探讨,也从生理学上注重了人体接受客观事物在大脑记忆的反映以及人体各接触器官对大脑的记忆作用。下面是五步教学法各步的记忆分析:

第一步:读,这一步人体主要活动器官是口、眼。是通过口、眼表达和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留下印象,并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默读与朗读相结合,主要是时间过长的一种读(默读或朗读),会给学生大脑皮层带来抑制状态,从而降低了读的效率,而抽查形式,其实是打破了个别学生的某种不利于学生的状态。

第二步:思,这一步主要是动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这一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目的还是看这个学生到底水平如何,思考是带有反复性的,这样给大脑皮层留下很深的印迹,致使达到永久记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思这一步,在高中阶段要长些,思与读,主要是默读,紧密结合进行,因为高中阶段朗读就少了,但原则是,凡是高中阶段有朗读的就朗读,这要看年龄大小,小学阶段可延长朗读的成分。这些,可由各阶段教师自行灵活掌握。

第三步:议,这一步是把知识信号,通过读、思刺激大脑,在大脑中留下刻印后,又反馈回来。通过议论,增强思维和表达能力,这一步时间较短,往往是同桌、前后相互进行。这,从年龄、学科都适应。

第四步:讲,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比单纯的记效果要好,教师讲时学生耳、手、脑同时并用,集中各器官记忆功能理解性消化。

第五步:练,这一步学生各器官:口、脑、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反复出现,综合运用,多角度理解并巩固课文的重点与难点,以完全达到巩固目的。

三、历史课堂“五步教学法”的优点

历史课堂“五步教学法”实际是课堂结构五步教学方法,它实验于历史教学,但此教学法不单纯只运用于历史教学,在其它学科或中小学各年级阶段,只要根据年龄特征,伸缩各个环节,基本都能适用,并能收到理想效果。如:本实验是在初中进行的,这一阶段注重朗读,而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默读效果会好些,但不管怎么读,目的要明确,就是全面解决课堂需要了解的内容,教师不再重复讲解,以便有的放矢,本教学法从1984年实验以来,总的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弊端,该教学法在50分钟内学生活动占了绝大部分时间。在活动中,多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这就完全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而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弊端。

2.克服了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弊端。本教学法重在课堂50分钟上下功夫,向课堂要质量,当堂传授,当堂处理作业,当堂巩固所学知识,课下几乎没有作业,从而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3.克服了教师不认真备课,讲到哪算哪的弊端,本教学法要求每一堂课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教案,不然作业处理不了,学生掌握不了课堂知识,也就无法进行下一课,而打乱了整个教学计划。因此,实行此教学法,教师想混也混不下去了。

4.克服了教学中教师只备教案,不备学生的弊端。要提高教育质量,除备好教案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备学生,对学生承受能力有一个全面了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教学法在各年级、各学科以及每步教学环节中都注重了这一点,不然,学生学习水平就不那么整齐,教学质量也不会大幅度提高。

5.克服了片面追求高分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的弊端。本教学法从思到练,就连读的过程,都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育人观点,不单单站在一堂课角度而是在学生以后做人,完成某一件事,处理某一个问题方面,都加强了育人,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中注意了各学科尤其文史面的紧密联系,起到相互渗透、相互提高的作用。

标签:;  

历史上的“五步教学法”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