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
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达到预先所设定的课堂目标。
关键词:趣味;激情;对话;习惯;生活
目前,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以及对自身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这就使得学困生变得越来越多。而且部分学困生存在着叛逆心理,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常常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课,但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探究其原因,由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其实这部分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其学法的指导,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学习)才能产生智能意义,才能变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新课程所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是主角,他们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具体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适时加以观察、倾听、点拨,以确保他们的学习活动富有成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达到预先所设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的调整,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英语教师要尽力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要使英语课堂教学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应提供给学生一个“趣味、激情、对话、习惯、生活”的课堂。
一、营造一个“趣味的课堂”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具备学习语言的潜能,只要有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将语言规律化,形成自身的语言知识,从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知识,达到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丰富、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语言知识。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或许有这样一种感叹: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好像总有那么一段距离,难以做到“言行一致” !其实在不少英语课时上,只要教师花费一些心思,想一些法子,去寻找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似的切入点,就完全可以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例如,笔者在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牛津版)的教学中,在由家乡变化谈论到我们所处周围环境时提出这样几个问题:What does your hometown look like? What makes the water/air dirty? 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在谈论中自然而然地涉及到本单元四会单词。如:pollute, pollution, air/water pollution, factory, waste 等。这样,不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为接下来的英语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导入的作用,使课堂内容的呈现做到水到渠成。课堂上努力采用不同手段让学生人人开口,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听、说、读中轻松学会新的语言知识。总之,最大限度地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不仅是一个教学原则,而且更应该被视为一项教学目的。
二、营造一个“激情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时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作为英语教师固然要具备对本学科的知识,但更应懂得教学艺术和技巧。教师不是“教书匠”,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的有思想的头脑。因此,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激情的课堂首先表现在上课要有亲切且自然的教态。亲切且自然的教态容易感染和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一直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探讨问题,没有居高临下的压力感。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轻松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激情的课堂还表现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不过于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以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新课引入更容易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英语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
马丁布内尔说:“对话是从一个心灵看到另一个心灵的话语。对话是一种方式,是人们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
长期以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的地位,使得师生之间很容易产生距离。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制约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聆听者和接受者,根本谈不上和谁“对话”。甚至有的英语教师特别反感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唯恐自己的思绪被打断,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相反,教师更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既使这些问题是很幼稚、极其简单的,我们也不能泼冷水,更不能讽刺、嘲笑学生。我们要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提供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文化。
师生对话不是笼统意义上的对话,而是有特定任务的,我们的课堂对话需要服务于所设定的话题。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则是一定的教学内容,我们如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把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整合分层,把抽象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同时又互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出“分话题”。分层推进,同时又在各个阶段留有一定的个性思维空间。这样更易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四、营造一个“习惯的课堂”
《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点滴抓起。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英语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引导,使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并有意识地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积极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终身学习的目的。首先,教师要授之以渔,坚持传授学习的方法。如,在批阅学生的书面表达时,笔者找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文章,和学生们一起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加以修改,这样既分析纠正了文中的错误,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短文改错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根据已获得的信息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其次,要从细微处着手,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如坐姿,读书、回答问题的声音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五、营造一个“生活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堂是死课堂。”打开英语教科书,我们看到的知识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教师如果只是教教材,不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会对英语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
英语源于生活。教学中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使英语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因此,英语不再是深奥莫测的“纯英语”,而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牵动他们的心灵,这样英语课堂就会充满魅力。走向生活英语的教学,并不是要丢开文本,而是要在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上做足文章。敢于挑战教材,活用教材,将教材为我所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亲近英语,学习有价值的、有趣的英语,英语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当课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时,他们能主动的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通过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与课本学习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懂得掌握书本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重塑课本知识与问题,使知识充满活力,让学生感觉到英语与生活世界就是如此的亲近!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样,不管如何,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心声、勇于探索真理的性格品质,让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逐渐得以锤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级中学 226500)
论文作者:邓传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