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门回归后十年的经济发展_新澳门论文

论澳门回归后十年的经济发展_新澳门论文

澳门回归十年经济发展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澳门回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9)-12-0029-09

澳门回归十年,“新澳门”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并非人们预期中的一路坦途、凯歌行进,而是意想不到的荆棘丛生、矛盾迭兴。“一国两制”建设“五十年不变”而“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经济磨合过程,其艰巨和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国际社会、海内外的中国人包括澳门同胞的想象。中央人民政府和内地、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维护和推进“新澳门”经济“各行业协调发展”和“适度多元化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冲击和挑战。但是,“爱国爱澳”的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内地大力支持下,无一不是直面机遇和挑战,群策群力,不断“化险为夷”、“转危为机”,不断克服澳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不仅维护了澳门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大局,为“一国两制”的“新澳门”建设奠定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而且使“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题的全球化时代,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之“一国两制”创新性的伟大实验和探索,提供一个可资参考和借鉴的成功样板。

澳门回归十年,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是集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这也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内地、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第一号的焦点问题”。自回归以来“新澳门”经济发展的“两个亮点”:一是自“恢复性增长”至“发展性增长”(或曰“扩张性增长”);二是“国际化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的地位(或曰发展方向的逐步显现)。

现代澳门经济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的,历经约30年的年平均近两位数的高增长和全面发展期,形成了“九九”回归前博彩旅游业、出口加工业、银行保险业、房产建筑业四大产业支柱的“准”多元的经济结构和有“亚洲第五条小龙”之誉的经济规模。但是,由于经济资源短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过分倚重于博彩旅游业(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博彩旅游业产值始终占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的40%至50%左右,专营税占财政收入的60%至70%左右),故90年代初期开始的宏观经济调整并不成功,在改善投资环境,增加澳门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在从“东方的蒙地卡罗”向“东方的拉斯维加斯”的功能转化,即加强多元化旅游产业的开发特别是大型旅游设施的基础建设方面,在制造业的企业转型和升级换代方面,在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高科技、高增殖的电信业和航空运输业)方面,在解决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方面,乏善可陈。根据“旧澳门”政府统计暨普查司和“新澳门”政府统计暨普查局的资料显示,从1993年开始,澳门的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从1996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一直持续到回归前的1999年(1996年至1999年4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4%、-0.3%、-4.6%、-2.4%)①。

正是鉴于自“旧澳门”至“新澳门”交替之际这种经济基础不厚、经济品质不高、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环境不好的实际情况,负有“新澳门”“开山”之重责的特区第一届、第二届政府,在谋划“新澳门”长期稳定繁荣的百年大计之初创和奠基阶段,力戒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在自2000年第1份“施政报告”至2009年第10份“施政报告”中,均坚持了“循序渐进”和“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扎扎实实地进行经济重建的基础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使澳门经济逐步走出困局,开始了一点一滴的复苏和振兴。

博彩旅游业的复苏和振兴,是“新澳门”经济形势全面回暖的最显著的标志。统计资料显示,在“九九”回归前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的博彩旅游业,在“九九”回归后已经逐步走出低谷,重新焕发青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快车道”:澳门入境游客总数,“九九”回归前的1996年至1999年4年分别是815、700、695、744万人次;“九九”回归后的2000年至2008年9年分别是900、1028、1153、1189、1667、1871、2200、2700、3019万人次。澳门博彩毛收入和博彩税收入,自“九九”回归前1996年至1999年4年分别的159和49、178和64、146和51、130和48亿澳门元,至“九九”回归后2000年至2008年9年分别的159和57、181和63、222和78、287和105、435和152、471和173、575和207、838和319、1098和395.6亿澳门元,增速非常快。②

澳门的博彩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在“九九”回归后短短的10年时间里重新崛起,重新巩固其在整个经济体系、经济结构中支柱性产业的“龙头”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澳门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使游客对澳门恢复了安全感和信心;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传统、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强化和彰显,包括“澳门历史建筑群”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不断创新的各种形式的国际艺术节、音乐节、焰火节、美食节和大赛车,使游客对澳门的兴趣不再仅仅局限于博彩;“(中国)内地因素”在澳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积极影响,包括中央人民政府支持澳门开放航空市场,中国内地部分城市开放澳门“自由行”、“个人游”,使游客的来源加深了宽度和厚度;等等。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澳门博彩业内部的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开放赌权”,由“垄断性”经营到“自由竞争性”经营,为澳门的博彩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自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澳门的博彩业经历了近百年的“垄断性”的专卖、专营的历史,虽然也逐步推进了澳门博彩业的现代化,使博彩业日益成为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使澳门“东方蒙地卡罗”的形象和影响日益举世瞩目。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澳门进入自“旧澳门”至“新澳门”的“十二年过渡时期”以后,在澳门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开设赌场大力发展旅游博彩业的压力面前,澳门博彩业自身“垄断性”的专卖、专营制度的“封闭”、“保守”、“僵硬”和“漠视市场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九九”回归以后,澳门特区政府顺应来自内外部要求澳门博彩业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呼声,利用2001年12月澳门政府和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之间的博彩专营权合约届满的机会,初步“开放赌权”,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境外资本和国际竞争,并以比较大的幅度提高了博彩专营税和溢价金的额度,即由31.8%至35%。这促进经营者加大对博彩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新建和改建娱乐场的资金投入,形成同业竞争的繁荣局面。澳门博彩业的经营规模,由赌权刚刚开放时2003年的11家娱乐场、424张赌桌、814台角子机,急剧扩张到2008年的31家娱乐场、4017张赌桌、11856台角子机③。仅仅就博彩收益而言,澳门已经从2006年开始逐步超越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成为狭义上的世界“第一赌城”。

由于博彩旅游业在澳门整个经济体系、经济结构中“独撑半壁江山”的龙头地位,澳门博彩旅游业的复苏和振兴,带动了澳门经济形势的全面回暖,一度沉寂的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服饰业、珠宝业、电信业甚至房产建筑业、银行保险业、交通运输业重新走向兴旺,澳门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纷纷上马或准备上马,自回归以来尤其是近5年,进入澳门,就像进入了一个大工地,脚手架和塔车林立。澳门的进出口贸易生机勃勃,统计资料显示,其总值,自“九九”回归前1996年至1999年4年分别为318、337、327、339亿澳门元,而“九九”回归后2000年至2008年9年分别为350、376、382、427、505、512、570、635、591亿澳门元。作为综合性指针的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以当年价格估算),“九九”回归前的1996、1997、1998、1999年连续4年为负增长,而“九九”回归后2000年至2008年9年分别为490(+5.7%)、497(+2.9%)、528(+10.1%)、636(+14.2%)、830(+28.4%)、926(+6.9%)、1153(+17%)、1536(+27.3%)、1718.7(+13.2%)亿澳门元。澳门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九九”回归前1996年至1999年4年分别为15968、15996、14649、13844美元,“九九”回归后2000年至2008年9年分别为14171、14253、15567、17805、22634、24369、28857、36357、39036美元④,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澳门特区政府在“九九”回归之初就确立的“循序渐进”和“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各行业协调发展,使经济结构适度多元化”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正在逾40万人口和近30平方公里土地的“新澳门”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由于“弹丸之地”的澳门自身的经济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属于微型经济体,所以“新澳门”、“新纪元”的经济发展的路向和定位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只能是充分利用其“自由港”、“独立关税地区”的特殊地位和中西交流的“窗口”、“桥梁”和“国际通道”的区位优势,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区域竞争和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中探索和确立其经济发展的坐标系。“九九”回归十年来,在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的艰苦努力下,澳门“国际化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的地位凸现。

“新澳门”经济发展“对内”区域合作、“对外”国际合作的空间有两个主要的纵深面:一个是中国内地,一个是欧盟国家和葡语国家。

“新澳门”与中国内地的“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合作重点,是澳门与珠海市、澳门与广东省、澳门与大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以及“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内引外联”、“远交近融”,有一个自近至远、自浅至深、自点至面、自临时性协议至制度性安排的逐步推进过程。

自“粤澳合作联络小组”至“粤澳高层联席会议”,澳门与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合作在澳门回归以后已经逐步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两地之间人流、物流、金流的障碍正在消除。其中,澳门与珠海市的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的程度最高,2003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珠澳跨境工业区”,是中国首个跨境工业园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建设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在《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内,内地与澳门加强合作、互动发展的重要举措”。⑤该工业园区于2006年12月8日正式启用,目前已经有50余家企业落户园区,涉及纺织制衣、博彩用具、化工、电子产品、玩具、制药、印刷、物流等行业。2009年1月11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实地考察珠澳跨境工业区时指出:“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创办珠澳跨境工业区是个创举,对保持澳门经济繁荣稳定意义重大。”⑥

2004年6月,珠江流域的九省及港澳两个特区政府共同举办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粤、港、澳三地举行,并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9+2”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正式形成。早在“新澳门”经济刚刚开始复苏之际,澳门特区政府就富有远见地提出打造“内地与葡语国家经贸服务平台、粤西地区商贸服务平台和全球华商联系服务平台”的战略目标。而“9+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与澳门打造“粤西地区商贸服务平台”的目标有非常大的契合性,大大深化和强化了澳门“粤西地区商贸服务平台”的辐射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广东省政府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并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更是将大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粤港澳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将近几年热议的各种“粤港澳自由贸易区”、“粤港澳世界级都会区”的建设规划具体化为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路向和措施。《纲要》指出:“本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纲要》指出:在2020年以前,“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四个方面: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加强产业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创新合作方式⑦。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粤港澳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纵深发展的主攻方向。

“新澳门”与中国内地全面而长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最高层级的是制度性的“一揽子安排”——“类自由贸易区”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历年的“补充协议”,即举世瞩目的CEPA。由于澳门回归以来,“新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已经具有非常好的基础,而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就面临着创新合作机制、合作方式的问题。2003年10月17日在澳门由中央人民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CEPA,不仅仅是中央人民政府支持“新澳门”经济发展的一份“大礼”,而且也是中国内地与澳门特区之间“加速度”地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里程碑”。CEPA主要涉及三大领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便利化。CEPA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货物贸易中273项“澳门制造”产品获准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服务贸易领域中18个服务性行业获准放宽准入内地市场⑧。澳门经济界人士普遍的观点——“CEPA的签署是提升澳门经济‘成长品质’的一个‘历史性’的杠杆”:“1.CEPA为澳门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2.CEPA有利于澳门打造国际经贸合作的平台;3.CEPA有利于带动澳门龙头产业的发展;4.CEPA将进一步优化澳门的产业结构;5.CEPA有利于澳门抵抗世界经济波动。”⑨在CEPA正文协议签署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此后每年都签署了CEPA的补充协议。

制度性的全面开放市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新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经济一体化”良性互动而互利双赢的产物。随着“新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CEPA的“正文协议”和“补充协议”的陆续签署和渐次付诸实施,“新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消除,“新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在CEPA“正文协议”签署的2003年,两地之间的进出口总额为14.7亿美元,其中内地对澳门出口12.8亿美元,自澳门进口1.9亿美元,内地吸收澳门直接投资项目580个,合同澳资金额13亿美元,实际使用澳资4.2亿美元。而到2008年,CEPA“补充协议五”的签署,两地之间的进出口总额为29.1亿美元,其中内地对澳出口为26亿美元,自澳门进口为3.1亿美元,内地共批准澳商投资项目435个,实际使用澳资金额5.8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澳资项目11988个,实际利用澳资82.3亿美元。内地在澳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数共计7793份,合同金额14.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4亿美元,2008年底在澳劳务人数54299人。截至2008年底,内地在澳累计完成营业额91.8亿美元。⑩

“新澳门”经济发展“对外”的国际合作的重心是欧盟国家和葡语国家。澳门与欧盟国家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九九”回归以前,澳门就已经是欧盟国家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内地,以及中国内地的中小企业进入欧盟国家市场的中介和“国际通道”。“九九”回归以后,澳门与欧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中央人民政府支持澳门特区政府创立了以澳门为中介地的“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这是由官方举办、以经济合作及发展为主题的非政治性国际经贸合作论坛。其宗旨在于加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发挥澳门联系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平台作用,促进中国、葡语系国家和澳门的共同发展。2003年、2006年、2009年,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已经在澳门成功举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仅在2008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商品总值达到770.22亿美元,比2007年的463.53亿美元净增306.6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66.16%。其中中国自葡语国家进口527.21亿美元,同比增长66.15%;对葡语国家出口243亿美元,同比增长66.18%(11)。

“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的设立,表明了中央人民政府支持澳门特区政府在认识和处理葡萄牙殖民统治历史问题上的现实主义立场,将“旧澳门”与葡语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渊源由“包袱”转化为“新澳门”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充分利用澳门的“交流和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强与总人口逾2亿的葡萄牙及其前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加强中国的“和平崛起”在该地域的影响力。

澳门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的“新澳门”建设,尽管在经济发展方面也遭遇到了一次又一次“天灾人祸”的严峻考验,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内地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的共同努力,“新澳门”的经济发展还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发展规模,都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都攀至历史的最高点。这一切,为澳门经济在“一国两制”的“新澳门”建设的“第两个十年”继续保持繁荣以及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全面转型,奠定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澳门回归十年,“一国两制”的“新澳门”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最成功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何厚铧曾反复强调的“善用澳门的独特优势”和“善用(中国)内地因素”(12)。

澳门回归十年,作为澳门经济发展之重要推动力的“(中国)内地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内地坚决“不干预澳门特区的内部事务”。

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内地坚决维护“一国两制”在澳门“五十年不变”的严肃性,坚决维护澳门特区“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严肃性,坚决支持由澳门同胞自己当家做主、自己管理和建设澳门,高度信任和尊重澳门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对于澳门特区的内部事务“不干预”,这曾经也是国际社会和澳门社会内部对于“一国两制”能不能真正成功的最主要的疑虑。江泽民指出:“中央政府不干预澳门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这个原则要始终坚持。”(13)胡锦涛指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和问题,我们都将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继续恪守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事务的原则,全力支持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其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14)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澳门人是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澳门的”(15)。

第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内地坚决“支持和维护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

港澳回归以后,虽然传统的“中国内地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开放首先就是对港澳开放,中国内地和国际接轨首先就是和港澳接轨”的“垄断性”、“政策性”优势在逐步减弱,但是港澳作为“国际经济中心”、“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区”,其承载的中国内地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全面开放的“窗口”、“桥梁”和“国际通道”的特殊功能和区位优势没有变。港澳回归以前,(中国)内地因素是港澳经济奇迹的最主要的外部推动力,港澳回归以后,(中国)内地因素仍然是港澳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推动力。所以,对于港澳特区政府将“一国两制”的“新香港”、“新澳门”定位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内地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之间发生和发展经济联系的“窗口”、“桥梁”和“国际通道”,而提出的“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和“善用(中国)内地因素”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向,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内地是倾全力支持和配合的。从港澳与深圳市和珠海市、港澳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等不同地区的经济合作,从港澳与内地过境通关协调、空中管制协调、大型基建协调、环境综合治理协调、港珠澳大桥建设协调等不同领域的经济合作,从对港澳产品开放低关税和零关税入关、对港澳开放人民币个人业务和人民币债券业务、对港澳开放中国内地居民“自由行”和“个人游”、对港澳开放中国内地优秀人才引进等不同种类的经济合作,一直到制度性的全面开放市场的经济合作——港澳与中国内地之间的“类自由贸易区”设计,都是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内地与港澳特区之间“经济一体化”的良性互动互利双赢的产物,都是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内地支持和维护港澳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举措。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的领导集体进一步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问题提升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胡锦涛指出:“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澳门的发展,凡是有利于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事,中央政府都会给予支持和帮助。”(16)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次正式把香港、澳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放置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推动内地同港澳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加强内地和港澳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澳门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17)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拓展粤港澳三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推动港珠澳大桥、港深机场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地服务业对港澳的开放。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港澳在内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缓解经营困难。”(18)

澳门回归十年,无论其在经济发展中遭遇到什么样的巨大困难,包括像澳门回归前后外部的亚洲东部区域性的金融风暴冲击和内部经济不振、治安不靖的问题,像非典型性肺炎的冲击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的冲击这样的天灾人祸,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内地都会非常及时而有力地伸出援手,根据澳门特区政府的要求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支持和帮助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经济困难。在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澳门经济发展的冲击和消极影响逐步显露出来以后,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工作会议商讨对策,并陆续出台了多项力挺澳门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2008年12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分别会见了来京述职的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听取了他对澳门当前形势以及特区政府一年来工作的汇报。胡锦涛指出:“澳门特别行政区总的发展形势是比较好的。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澳门社会对此反应积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澳门的影响,将继续全力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克服困难,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19)温家宝指出:“中央政府十分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澳门造成的影响,同样会不遗余力支持澳门克服困难,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中央政府采取的支持香港的有关政策措施(中央政府将竭尽全力支持香港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困难。中央已决定在七个方面采取十四条措施支持香港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是,推动内地与香港加强金融合作,加快涉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粤港经济合作,帮助港资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困难,确保食品、水、电、天然气等安全稳定供应,增加内地居民赴港旅游试点,扩大内地服务业对香港开放等)原则上也适用于澳门。”(20)中央进一步支持澳门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六大方面,分别是推动内地与澳门加强金融合作、加快推进涉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粤澳深化经济合作、帮助澳资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困难、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澳门开放、全力确保供澳食品等供应。六大方面的九项措施包括扩大澳门开办人民币业务试点,力争2009年底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积极研究涉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形成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鼓励澳门参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开发建设,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帮助澳资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困难,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澳门开放,保障供澳食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21)2009年1月10日、11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澳门进行考察访问,他非常明确地讲: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澳门经济和民生状况为中央政府所牵挂。中央政府已经采取并将继续采取措施,支持澳门经济的繁荣稳定。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澳门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及时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支持澳门稳定和发展经济,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心,必将进一步增强澳门各界人士同心同德抵御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22)

早在十年前澳门回归的“移交大典”刚刚落幕、“新澳门”的“一国两制”建设刚刚揭幕的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与首次单独组团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澳门特区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曾经非常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我们观察和评估澳门形势,要把握住四条基本依据,也就是要有四个‘坚信’”。“一是坚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正确的;二是坚信澳门同胞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把澳门治理好;三是坚信澳门特区政府是能够驾驭局势的;四是坚信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和战胜前进中的困难与风险的坚强后盾。”(23)这充分表达了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对“开创澳门新纪元”和“澳门明天更好”的殷切希望和坚定信心。

十年来,“新澳门”的“一国(下转第44页)两制”建设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以何厚铧为首的澳门特区政府和逾40万的澳门同胞向海内外所有关注“一国两制”之“澳门模式”前景者奉献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在回归前非常圆满地完成了“平稳过渡,顺利交接”的“一国两制”建设的第一场考试以后,又在澳门回归后非常顺利地通过了“继续保持稳定繁荣”的“一国两制”建设的第二场考试的“初试”。也就是说,“新澳门”的“一国两制”建设,在其开创性、奠基性的第一个十年里,在克服了内外部环境中的种种不利因素,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以后,其“一国两制”的制度性优势初步呈现,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逐步走向成型、成熟。

澳门回归十年,“瞻前顾后”,我们对“新澳门”十年“一国两制”建设的巨大成就深感欣慰,对未来“新澳门”“一国两制”建设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一切,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崭新事物,我们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要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出现的矛盾,关键是要坚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依法治港、依法治澳,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坚持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的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而且团结的人越多越好。这是我们从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只要做到这几条,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就能够得到切实保障,‘一国两制’事业就能够取得更大成功。”(24)让我们为“澳门明天更好”祝福!

注释:

①本数字统计资料系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之统计暨普查局网页(http://www.dsec.gov.mo)所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2000年至2008年每年主编的《港澳经济年鉴》(《港澳经济年鉴》社出版)所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整理。

②本数字统计资料系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之统计暨普查局网页(http://www.dsec.gov mo)、博彩监察协调局网页(http://www.dicj.gov.mo)所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2000年至2008年每年主编的《港澳经济年鉴》所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整理。

③本数字统计资料系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之统计暨普查局网页(http://www.dsec.gov mo)、博彩监察协调局网页(http://www.dicj.gov.mo)所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2000年至2008年每年主编的《港澳经济年鉴》所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整理。

④本数字统计资料系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之统计暨普查局网页(http://www.dsec.gov.mo)所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2000年至2008年每年主编的《港澳经济年鉴》所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整理。

⑤《国务院关于设立珠澳跨境工业区的批复(国函[2003]123号)》(2003年12月5日),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0803/t20080328_31797.html。

⑥《习近平考察珠澳跨境工业区》,《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月12日。

⑦《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年12月),《南方日报》2009年1月9日。

⑧《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3年10月17日),http://tga.mofcom.gov cn/aarticle/subjeet/eepanew/subjectaa/200612/20061204078587.html。

⑨《CEPA签署将令澳门经济全面持续发展》,《澳门杂志》2003年10月总第36期。

⑩《内地与澳门贸易统计表(2000年-2007年)》,http://tga.mofcom.gov.cn/accessory/200808/1219730213725.doc;《澳门对内地投资统计表(2000年-2008年)》,http://tga.mofcom.gov.cn/aarticle/jingmaotongji/jingjxx/at/200903/20090306071937.html,等。

(11)《2008年1—12月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商品总值》,http://www.forumchinaplp.org.mo/zh/notice.asp?a=20090429_02。

(12)何厚铧:《2002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2005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2008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http://www.macau.gov.mo/policy/policy_cn.phtml。

(13)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00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1日。

(14)《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既定方针全力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2003年3月7日),《人民日报》2003年3月8日。

(15)胡锦涛:《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2004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1日。

(16)《胡锦涛会见曾荫权何厚铧》,《人民日报》2006年12月30日。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人民日报》2006年3月17日。

(18)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2009年3月5日),《人民日报》2009年3月14日。

(19)《胡锦涛分别会见曾荫权何厚铧》,《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0日。

(20)《温家宝分别会见曾荫权何厚铧》,《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0日。

(21)《中央六方面九措施助澳抗啸》,《澳门日报》2008年12月20日。

(22)《为了澳门的明天更加美好——习近平副主席考察访问澳门侧记》(2009年1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13/content_10647786.html。

(23)《江泽民参加澳门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澳门的未来必将更加稳定和繁荣》,《人民日报》2000年3月9日。

(24)《胡锦涛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2004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1日。

标签:;  ;  ;  ;  ;  ;  

论澳门回归后十年的经济发展_新澳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