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历史唯物主义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对革命导师的最好纪念是认真学习他们的著作,特别是那些发生深远影响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著作。这里,我想特别提到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以及恩格斯在这篇导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贡献。这篇导言,没有收入旧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而收在中央编译局重编的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引起了人们的格外注意。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从一定经济状况出发来说明一段现代历史的初次尝试。这部著作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这个理论大略地说明了近代史,并用来解释当时发生的政治事件。

在半个世纪后的1894年,恩格斯写下了这篇导言,根据欧洲经济和政治进程对马克思和自己创立的理论作了反思和总结。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要把一个对全欧洲都很紧要而又很典型的多年发展时期的内在因果联系揭示出来,……就是把政治事件归结为最终是经济原因的作用。”①

但是,“在判断当前发生的各个事件和一系列事件时,人们总是不能追溯到最终的经济原因”②。在恩格斯看来,这是因为,第一,即使有专业报刊提供丰富的材料,仍不能逐日考察工业和世界贸易市场以及生产方法中的变化;第二,其中最重要的经济因素长时期处于隐蔽状态。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当前的事件时,往往不得不把最重要的经济因素看作是固定的,把所研究的时期开始时存在的经济状况看作是在整个时期内不变的。由于他们采取这种研究方法,如恩格斯所说,“唯物主义的方法在这里就往往只限于把政治冲突归结为由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现有各社会阶级以及各阶级集团的利益的斗争,而把各个政党看作是这些阶级以及阶级集团的大体相应的政治表现。不言而喻,这种对经济状况(这是所要研究的一切过程的真正基础)中同时发生的种种变化的难免的忽略,必然是产生错误的根源。”③

恩格斯在这篇导言中,对马克思所写《法兰西阶级斗争》以及他们所写《共产党宣言》时所处的历史条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对1848年革命形势的估计上可能发生的错误,讲得非常清楚。

可惜,人们对革命导师的教导没有认真研究,从中吸取教益。例如,在我国,曾把“文革”说成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继续的政治大革命,就是没有注意恩格斯的论述,对事件缺乏最终经济原因的分析,对经济状况中同时发生的种种变化缺乏系统周密的研究,而把政治冲突看作是阶级斗争的表现。

在这里,为了弄清这类错误的根源,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初次尝试以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把事件归结为经济的最终原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但是,困难来源于经济中隐藏的重要事实和趋势并不是一下子就呈现于眼前的。如何来克服这种困难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种方法是研究经济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从1850年春天起,马克思从事经济研究,首先研究了最后十年的经济史。他从经济发展的运动中看到,他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计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是1847年世界贸易危机的产物,而从1848年年中开始,工业繁荣重新开始,到1850年达到全盛时期。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改变了关于革命力量新高潮就会到来的想法,而指出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可能发生。

此后,马克思长期从事《资本论》的写作,阅读了大量经济学著作,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著作。在《资本论》序言中,马克思指出,德国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可以看出,马克思预计到,在德国资本主义还会有一个发展的时期,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没有解决,工人阶级的力量会更加壮大。

到了上世纪末,恩格斯在《导言》中再次证实马克思的估计是正确的。恩格斯指出:“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④

在这里,恩格斯强调经济革命。如果说在1848年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政治革命,即无产阶级用暴力和起义的办法来夺取政权,那么,此后,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强调在经济革命这种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任务。

采取上述从经济发展运动的事实出发的研究方法可以避免从阶级、政治斗争的抽象概念出发而产生的错误。

第二种方法是历史研究的方法。有时从经济事实的发展中还不足以完全把握事情的本质,有些重要经济事实可能暂时隐蔽着,因此,必须从更长的历史发展趋势中作出更全面的考察。其中突出的例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重视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研究。马克思晚年作了大量的历史学笔记和摘录,恩格斯研究了希腊、罗马史、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史等等,并写下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我们应当特别注意恩格斯在书中对克尔特氏族和德意志氏族的研究。克尔特人的氏族后来演变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人,他们的氏族是构成称之为英国的起源。而德意志氏族则是德国的起源。在恩格斯的研究中,特别强调氏族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活力。他指出:“德意志人究竟是用了什么灵丹妙药,给垂死的欧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呢?是不是像我们的沙文主义的历史著作所虚构的那样,德意志种族天生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呢?决不是。德意志人,尤其在当时,是一个天资高的雅利安部落,并且正处在充满生命力的发展中,但是使欧洲返老还童的,并不是他们的特殊的民族特点,而只是他们的野蛮状态,他们的氏族制度而已。……他们的个人才能和勇敢,他们的爱好自由,以及把一切公共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的民主本能,总之,是罗马人所丧失的一切品质,——只有这些品质才能从罗马世界的污泥中造成了新的国家,养成了新的民族[neue Nationalitaten]——所有这一切,如果不是高级阶段野蛮人的特征,如果不是他们的氏族制度的果实,又是什么呢?”⑤

正是根据这种研究,恩格斯在《起源》序言中说:“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而在《起源》结束时引用摩尔根的话说:“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⑥

恩格斯对德意志氏族制度的研究,当然并不是萌发幽古之情,眷恋于自己所出身的家族,而是为了探索德国革命的道路。他在《导言》中总结了1848年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认为这是带有回忆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浓厚色彩,因而必然脱离德国的实践,而陷于某种幻想。他认为,由于德国氏族民主和自由的历史传统,德国的工人阶级革命的道路会不同于法国大革命的道路,而有可能通过民主的形式实现。

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不必放在恩格斯从这里得出的结论上,因为毕竟在恩格斯逝世以后经济发展的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国从资本主义和平发展的时期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我们也不必放在德国和俄国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有关革命道路的争论上,因为俄国和德国有不同的历史特点,而且在帝国主义时代更有其特殊性。在这里,重要的是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贡献。恩格斯在《起源》序言中说“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四十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⑦。过了10年,在1894年,恩格斯在《导言》中则说,马克思在1848年期间,作了是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说明一段现代历史的初次尝试。这就是说,他们在此后对历史唯物主义还继续作了发展。这是提法上的重大变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是不再把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各个社会阶级的斗争看作是固定不变的、僵化的、凝固的,而是首先根据整个经济运动的发展以及各国历史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各方面的分析,找到争取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因此,恩格斯在晚年谆谆教导人们,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的世界观。

可惜,恩格斯这篇导言中所体现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长期以来遭到人们的忽视,被误认为有修正主义之嫌。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会被误解为修正主义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由于帝国主义时代和俄国的具体特点,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当然在俄国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采取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形式,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时期阐述的,特别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纲领性的语言表达的把政治冲突归结为阶级斗争,以及把各政党看作这些阶级的政治表现的观点被凝固化了,不加分析地把凡是同这类观点有差异的看法说成是修正主义,把《宣言》中的具体结论看作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试金石,以至于恩格斯对1848年期间所使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局限性作了清晰说明的这篇《导言》也难逃这种厄运。

时间又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当我们回头来再看看恩格斯的这篇导言时,当我们摆脱了某一时代的历史局限性时,我们就能充分认识到这篇导言所具有的意义,深刻了解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以及掌握这种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

就拿中国革命来说,正是摒弃了有人企图在中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教条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特点作了正确的分析,确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而不是反对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采取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缺乏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包括德国和日本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运动态势的分析,又缺乏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特点的分析,特别是缺乏对鸦片战争以来在实现工业化道路过程中的种种经验教训的分析,缺乏对各类官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和民营工商业的比较分析,也缺乏对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各类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劣势以及差异的分析,而不加分析地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看作是主要矛盾,逐渐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一整套方针、路线和政策,并且把这种方针贯彻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把凡是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不同意见看作是阶级斗争的继续,以至发展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些人被当作修正主义分子、革命叛徒来对待。恩格斯的《导言》有先见之明。他说,在1848年以后,马克思和他在进行新的探讨时,“我们……曾被某些人当作革命叛徒革出教门,可是这些人后来只要受到俾斯麦的关照,就几乎毫无例外地跟俾斯麦和解了”⑧。历史似乎有雷同之处,不过,在“文革”中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想恢复中国的封建皇朝,江青想当女皇。

今天,《导言》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分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且根据中国的历史特点,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路线,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方针路线。这里的核心是不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现成的结论,而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得比较具体,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读了恩格斯这篇《导言》,就会懂得,既然他们在革命形势和革命方法的分析上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自然,在社会主义的设想上,也受到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社会主义者的影响。当他们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时,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说得愈来愈谨慎,他们拒绝对未来社会作蓝图式的设计,以免束缚人们的手脚。恩格斯晚年更直截了当地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始终激励着我们为劳动人民和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宣言》产生的背景,了解恩格斯所说的他们当时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

在我们这个时代,经济资料和信息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要丰富得多,但是,仍然会发生隐藏着重要的经济事实的情况。因此,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仍然非常重要,这就是说,我们必须继续认真研究和观察各国经济的发展,继续认真研究各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以便能从中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事情的本质,从而寻求正确的对策。重要的历史教训是不能再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期间,例如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某些社会主义的具体设想当作符合或违反社会主义原则的标准和尺度,看作是区别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尺度,而应该允许人们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和本国的特点去创造,以符合劳动人民和人类解放的利益和目标。这就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科学社会主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4卷第50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4卷第50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4卷,第50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4卷第51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76-17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0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4卷第510页。

标签:;  ;  ;  ;  ;  ;  ;  ;  ;  ;  ;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