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成长企业的基本约束与战略重点_核心能力论文

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基本约束条件及其战略重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成长型论文,条件论文,重点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3)11-0055-07

一、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界定

通常情况下,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市场环境。价格竞争、新企业的模仿进入、组织内部变动、通货紧缩以及消费者偏好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现代企业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就在于能够按照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微观基础。

企业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照生存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可将企业分为三类:一是持续存活但无成长性的企业。这类企业的共同特征表现为,由于“战略保守”或缺乏创新能力,企业长期维持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规模,企业资产的数量与质量没有显著变动。二是迅速跳跃发展但无持续性的企业,这类企业通常在短期内实现了战略升级,资产迅速膨胀,但很快又从市场中销声匿迹。这类“短命企业”往往是由于“战略冒进”等决策失误而跌入“成长陷阱”的。三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可持续成长型企业”。所谓可持续成长型企业,其基本表征可描述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趋势,且这种发展趋势不因企业的内部调整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迁而消失。“成长性”与“可持续性”是此类企业的两大基本规定。

为了说明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上述属性,有必要分析企业寿命周期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人们习惯于将企业寿命周期等同于产品寿命周期。企业寿命周期被解释为一个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直至衰退期的“闭区间”内。但实际上,产品寿命周期与企业寿命周期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概念。产品的寿命周期是以该产品的利润率变动规律为坐标系的。而企业寿命周期是由我们后面将要讨论的企业“成长力”决定的。毋庸置疑,企业作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产品的寿命周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状态与生存周期。极端的状况是,当企业缺乏产品创新能力时,企业寿命周期的“极大值”就只能由产品的寿命周期给出。我们将与产品寿命周期同步的企业寿命周期称作A类企业(如图1—A所示)。但是,企业作为一种可再造的人造系统,是能够按照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的有机体。因而,企业的寿命周期不仅在阶段上与产品寿命周期是非同步的,而且,也具有打破产品寿命周期约束的可能性。我们将之称为B类企业。B类企业寿命是一个由成长走向成长的“开区间”所构成(如图1-B所示)。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不存在长寿产品,但存在长寿企业。

图1 两类企业寿命周期曲线

显然,这里所说的“成长力”不同于作为企业寿命周期一个特定阶段的“成长期”概念。后者是企业成长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而前者则是对企业发展总体趋势的反映。作为长期发展趋势,可持续成长型企业概念的内涵至少包括:

(1)“反衰退性”是保障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图1-A显示,导致企业进入衰退期的直接原因在于其产品或业务的市场衰变。如果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或所从事的业务(特别是主营业务)市场萎缩到一定程度,而企业却缺乏可替代产品或业务,企业的成长进程将被打断。因此,反衰退能力是企业持续成长力的基本构成因素。一方面,从衰退类型来看,导致企业衰退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如产品或服务市场的萎缩(如消费偏好转变)、企业技术创新滞后、企业组织形态的自然老化,甚至某个核心人物(如创业者等)离去等,都将可能导致企业失去活力而跌入衰退区间。另一方面,从衰退程度来看,企业衰退所带来的危机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有些衰退只是暂时打断了企业的成长进程,而不影响企业的经济寿命;有些衰退则将导致企业的“退市”。但要避免各种不同诱因的衰退轨迹的形成,创新是惟一可靠的保障。可见,变革与创新则是企业反衰退的一般要求,也是衡量企业成长可持续性的基本标准。这就是说,可持续成长型企业本质上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

(2)资产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相统一,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特征。如图1-B所示,企业的持续成长并不是一个直线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升级、跳跃的过程。即企业的成长过程不仅是企业资产规模及其所带来的“剩余”在数量上增加,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质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意味着企业资产质量被改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新的水平,企业对市场环境适应性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图1-B中所显示的企业进入周而复始的“成长期”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次新的创业过程。同企业的初始创业相比照,任何一次新的创业都是因环境的变动而诱致的企业重组行为,因而是对企业资产重新调整的过程。经验显示,如果企业单纯地追求资产的规模扩张而没有质量的提高,不仅不能反映企业成长性的要求,甚至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壮大的羁绊。

(3)适应性调整是可持续成长型企业基本的协调机制。企业可持续成长是一种动态或趋势性概念(如图1—B虚线所示),而非静态指标。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排除企业成长的短期停滞和波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停滞与波动,甚至是企业进入新的成长周期必经的调整阶段。但这种调整性的停滞与波动并不会扰乱企业持续成长的生存方式,而是企业对市场竞争环境变动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机制。因此,在可持续成长生存状态下,企业每一阶段的调整不过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基础或保障,因而是企业资源以及运用资源的能力增大过程的组成部分。因此,从动态的意义上看,只有成熟的产品,没有成熟的企业。

简言之,可持续成长型企业是以不断变革与创新能力为依托,市场竞争力具有持续提高趋势的企业。尽管从全局来看,企业的生生死死、进入退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也是市场型资源配置效率原则的实现方式,但培育可持续成长型企业不仅是企业家的共同追求,同时也是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环节。

二、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基本约束条件

1.构建以要素结构及跨期绩效为核心理念的企业观,是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前提条件

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剩余索取权成为解释企业组织本质的基本变量(Alchian and Demsetz.,1972)。在这种以剩余“索取”为核心的企业理念的支配下,企业的成长是通过其“产出”来体现的,即表现为委托人与代理人当期收益的增长,表现为企业产出对委托代理双方收益贡献份额的增大。与之不同的是,以“可持续成长”为基准的企业观则注重于组织的资产质量与公司价值。企业并不是资产的庞大堆积体,而是一个具有对市场变动做出适应性反应能力的耗散结构。企业这种适应性反应能力则是由其资产质量或资产的“投入”结构特征决定的。按照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调整要素的投入结构,是现代企业创新生产函数的基本路径,也是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动态地看,可持续成长理念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当期产出绩效,而是更注重于要素配置的“跨期绩效”。跨期绩效反映的是各期(t[,n])要素配置对未来某一时期(t[,n+m])要素再配置市场绩效所产生的效应,也体现着不同时期企业资产结构对资产质量的动态提升所形成的贡献份额。跨期绩效理念的形成,不仅有利于防止企业行为的短期化,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企业成长的经济空间。因此,只有建立要素配置跨期绩效理念,才能打破委托代理双方当期利益对企业成长可持续性的制约,为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提供基本的前提条件。

2.战略性资源储备是企业走向持续成长之路的必要条件

从经验上看,那些持续成长的企业似乎重复着一个相同的故事,即这些企业总是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竞争条件下,幸运地且不断地捕捉到市场机会,从而推动着企业的一次又一次飞跃。但是,这类充满偶然性的故事所隐含的必然性则是不容忽视的:战略性能力储备特别是核心能力的战略储备是企业利用市场机会的一般基础。所谓战略性资源储备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能“供给”的核心资源,与其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对资源的“需求”相比较,存在着适度的“过剩”现象。我们将前者称为“战略资源供给”用M[s]表示,后者称为“战略资源需求”用N[d]表示,并假定M[s]是一条给定斜率的曲线,而N[d]是企业的业务规模(S)或其复杂程度(CO)的函数,二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见图2)。由图2可见,M[s]与N[d]的关系存在着3种可能,即M[s]>N[d]、M[s]=N[d]及M[s]<N[d]。其中,在M[s]>N[d]条件下,企业的战略资源供给超过其需求,形成一定的战略储备(如AB所示)。这种资源储备为企业业务规模的增大或事业复杂程度的提高留下了空间,即企业处于可持续成长状态。而随着S或CO的增大,M[s]、N[d]在Q[*]处达到均衡。在均衡点E位置上,企业处于可持续状态,但受M[s]的制约,企业无力满足规模扩大或其复杂程度提高对资源的需求。在这种状态下,如果S或CO进一步扩大将对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而且威胁程度则由m[s]、N[d]的差额给定(如M[s][,2]N[d][,2]A[*]B[*]所示)。这意味着,在s(或CO)>Q[*]条件下,企业的资源、特别是核心能力资源供给不足,企业陷入成长危机或进入衰退期。因此,适度的资源储备或过剩,既是防范企业行为短期化的“物质基础”。也是把握市场获利机会必要的前提条件。不过,这里所说的“资源”并不局限于组织某种具体业务供给所需要的资源,而是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企业架构其核心能力的战略性资源。

图2 M[s]与N[d]的相互关系

3.建立知识资本积累“超前增长”的资本积累模式是现代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一般要求

企业的资本积累包含着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积累。其中,各种不同形态的物质资本作为支撑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形资产,是企业持续成长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因此,物质资本积累历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物质资本积累的有效性不能由这种积累活动本身来说明,物质资本积累只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现代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要素,知识是导致企业的组织控制能力和市场适应性反应能力变动的自变量。因而,是隐藏在物质资产和能力资源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德鲁克,1999)。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战略性能力储备过程本质上是知识资本的积累过程;而所谓能力资源的“适度过剩”,主要表现为企业知识资本积累的“超前增长”。同单纯的物质资本积累相比较,知识资本积累超前增长的资本积累模式,是一种可持续成长模式。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其成长性主要是通过下列机制来实现的。

一是企业资产质量优化机制。一般认为,资产的边际收益率是衡量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而知识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属性。因此,企业总资产的质量并不是由其物质形态结构来决定,而是由知识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物质资本的积累及其利用效率是由企业所掌握的知识资本含量和结构决定的(余光胜,2000)。二是要素配置的跨期绩效机制。物质资本积累的方向是受知识资本积累结构调节的。知识资本作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是企业把握市场竞争环境变动趋势、增强对市场环境适应性反应能力的根本保障。只有当企业具备灵敏的环境反应能力时。才能对要素配置的“跨期绩效”形成可靠预期。三是企业变革与创新的动力机制。按照前面的分析,持续性的创新是企业优势动态化的源泉。但是,变革与创新的前提条件则是形成组织中的“共司知识”(Prahalad and Hamel,1990)。因此,知识资本积累的超前增长不仅仅是企业资本积累模式的更新。同时,这种更新已经触及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根基。

可持续成长代表着一种新的企业观或新的企业理念,即在给定市场需求的条件下,投入结构就成为产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企业变革与创新的关键在于投入结构的调整,企业竞争优势本质上是企业投入要素的结构优势。而从结构优势出发,战略性能力储备和知识资本积累超前增长,就成为可持续成长型企业不可缺少的约束条件。

三、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战略重点:代际推进

在描述可持续成长型企业基本约束条件时,实际上是将企业成长过程当作一个平滑的线性过程来处理的。但是,企业通常将经历包括产品乃至领导人在内的更新与换代的变动,从而构成企业成长过程的“代”。“企业代”是指同一企业在其全部寿命周期内所经历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前后更迭现象。这样,企业可持续成长便可被分解为两种不同性质的过程,即“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我们的分析将说明,代际推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重点。

企业的代内成长是指在经营过程、运营模式以及市场环境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企业资产由小到大的量变过程,是一种稳定成长。而代际成长是指由于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企业对其资产结构进行根本性调整的过程,因而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新旧更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表现为企业资产的数量扩张,而且表现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代际推进。换言之,企业的代内成长不过是给定的竞争优势或核心能力的市场释放过程,而代际推进则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构过程。没有这种核心能力的重构,便不存在企业的代际成长。可以说,企业代的每一次更迭都意味着一次新的创业。

抽象地说,竞争优势是决定企业寿命周期的基本因素,而企业的寿命周期则是衡量其成长力的直接指标。因此,从企业整个寿命周期来说,“成长力”与“竞争力”属于等价的概念。但按照我们对企业成长性质的区分,企业的成长力相应存在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代内成长力”与“代际成长力”。虽然代内成长力与代际成长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构成部分,但二者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代际成长力强调的是企业由其内在素质所决定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企业对其发展过程所面临的各种代际关系的处置能力。与之不同的是,代内成长力反映的则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成长阶段的市场竞争状态,描述的是与竞争对手的相对差异,是企业间“横向”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代际竞争优势”上升的幅度和速率,决定着该企业各“代内”的横向比较优势的大小或其市场地位的高低。企业代际竞争优势上升越快,其代内市场业绩也越好。但不能反过来说,即代内竞争优势较强的企业,或者说,在横向上同竞争对手相比“占优”的企业,并不一定能有效地解决其自身因成长阶段的根本性转变而带来的发展困境。因而,未必是可持续成长型的企业。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如果企业缺乏处置其自身代际更替能力,即使该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也将难以绕开整个行业衰退的灭顶之灾。因此,代际竞争优势的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重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在于培育竞争优势的代际推进能力。由此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培育核心能力的自我超越能力是企业实现代际推进的基本保障

以Prahalad等人为代表的“能力学派”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以“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概念为基础,将企业竞争力优势从传统的“产品”决定论转向“能力”结构决定论(Channon,2000)。一般认为,由于Prahalad等人的核心能力模型过于静态化,因而在企业持久竞争力的研究上没有提供多少有价值的理论支撑。演化经济学在核心能力理论动态化问题上做出过有益的探索:认为公司的决策是由组织惯例决定的。然而,公司以一成不变的惯例是难以维持其成长势头的。因此,尽管组织惯例的变革通常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企业也必须寻找不断改善现存惯例的方法,培育不断改变那些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这种改变核心能力的能力,被戴维·蒂斯等人称作“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在这里,企业改变其行为模式或组织惯例成为核心能力动态化的基础(戴维·贝赞可,1999)。但这种演化处理隐含着一个假定前提,即企业发展过程是一个平滑的线性过程,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甚至被认为是各个竞争优势的连续积分的过程(见图3-A)(金碚,2003)。因此,演化经济学的动态模型不过是企业成长力的一种代内演化,而没有涉及企业的代际跳跃成长。而按照我们的分析,企业的代际跳跃式成长力不仅取决于与竞争对手相比的比较优势,同时是企业对自身竞争优势的纵向超越(见图3-B)。

图3-A 可持续型企业*图3-B 可持续成长型企业

图3 动态能力与企业的代际推进

注:图3-A参见金碚的《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比照图3-A与图3-B不难发现,代际推进是以企业突破原有核心能力体系为条件的,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创新和重塑过程。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企业只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来架构其核心能力体系。因而,其核心能力的竞争性总是面临特定的市场竞争条件的约束。这就决定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不仅是为其他企业所不可复制的,而且,也是难以在本企业代际间“传递”的。相反,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企业成长出现阶段演进时,如果企业不能实现对原有的核心能力体系超越。那么,企业的寿命周期或许是可持续的,却注定是无成长的,即不能满足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约束条件。因此,只有突破企业竞争优势的代内演进框架,实现核心竞争优势的自我超越,才能保障企业进入可持续成长状态。

2.把握代际转换类型,选择代际推进路径,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重要环节

企业在其寿命周期内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代际更替的生死挑战。经验表明,常见的代际更替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①产品(业务)代际。企业产品的转换或业务的转型,不仅将打破原有的要素配置格局,甚至需引进新的生产要素,重建生产函数。②技术代际。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是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又一重大考验,特别是在当代新科技革命推动下,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适应外部技术创新和自主技术创新,就成为衡量企业的代际成长力的一个基本指标。③组织代际。企业的规模扩张、生产结构的调整,通常会带来企业组织型态及其运作机制的根本性变动。这种重大的或根本性的组织演变构成企业的组织代际更替。组织代际更替能力作为企业代际成长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在于是企业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过程。当企业缺乏组织更新能力时,组织的代际变动所带来的摩擦与震荡,则将导致企业因组织能量耗竭而衰退。④核心人力资源代际,尤其是企业领导人的代际交接。当企业难以承受领导层的更替时,意味着企业成长力未能突破其核心人物个体能力的局限,现有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就成为企业成长力的极限,而企业成长的持续性也将由领导人的职业寿命周期给出。⑤混合型代际。上述各种代际转换类型既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产生。我们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代际转换类型交织在一起的代际更替,称作“混合型代际”。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产品、技术、组织以及人力资源等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混合型代际转换概率是相当高的。与代内成长相比照,各种类型的代际更替都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而代际推进风险的规避,关键在于代际推进路径的选择。按照美国学者G.H.Gaynor.(2003)的周期管理理论,“代际推进路径”的确定关键在于代际推进方式与时机的选择。企业只有按照不同代际转换类型的特点与规律,选择合适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代际推进风险。

3.“创新个性”既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源泉,也是企业实现代际推进的核心动力机制

戴维·贝赞可(1999)的研究表明:公司的“竞争个性”(Competitive Persona)是影响企业组织行为及其效率的基本要因,也是决定公司持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然而,公司的竞争个性是由其“创新个性”决定的。“雷同”(Identical)与“创新”在概念及本质上是不相容的。没有个性化创新路径,便没有个性化的竞争能力。因此,解决代际更替危机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创新个性”能力。这里所说的创新个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代际创新定位的个性化。不同的企业面临的代际更替矛盾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企业代际创新的目标与任务是个性化的。二是企业各“代”对创新的个性化需求。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意味着其市场地位与竞争环境的变动。这种变动不仅导致创新定位的迁移,而且,对创新的需求强度及其力度也将逐步加大。三是即使是相同内容的代际创新,不同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代”,其方式与路径也是个性化的。应当指出的是,创新的目标、任务和路径的个性化差异同时意味着创新风险的异质性。

总之,可持续成长型企业是以不断变革与创新能力为依托,保障成长力持续提高并能有效实现其成长力“代际推进”的企业。创新是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一般要求,而实现企业“代际推进”则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重点。在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已加入WTO,企业不仅面临着代内成长环境的剧烈变动,而且,一大批企业已经进入代际交替的成长期。实践证明,企业只有在实现代内稳定成长的基础上,按照代际扩张的个性化矛盾,通过培育“创新个性”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势头。

标签:;  ;  ;  ;  ;  ;  ;  ;  ;  ;  ;  ;  

可持续成长企业的基本约束与战略重点_核心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