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退热方治疗呼吸道感染性发热临床观察论文_姜大勇

姜大勇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对清热解毒退热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性发热临床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资料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呼吸道感染性发热患者当中选取,将该84例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使用的是清热解毒退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和处理,而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要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患者清热解毒退热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时候,其临床效果相对比较明显,所以在临床上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清热解毒退热方;呼吸道;感染性发热;临床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26-02

呼吸道感染性发热是临床治疗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病症和方法,在西医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是采取对症治疗和抗感染的治疗方法,但是在退热的效果方面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此外还会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我院采取了呼吸道感染性发热患者清热解毒退热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临床的效果非常的明显,以下笔者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性发热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为42例,研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67岁.平均年龄34士5.3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64岁。平均年龄(35士5.24)岁两组患者的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和急性扁桃体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分布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把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选取标准

纳入患者包括:1)存在呼吸道感染且其体温高于35.7摄氏度及其以上:2)存有咽痛、鼻塞流涕、脉象及舌红黄腻等患者排除以下患者:伴有严重的肝、心、肺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是存有血液系统方面疾病的患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的方式,而研究组的患者选择的是清热解毒退热治疗的方法。

1)常规治疗。充分的考虑患者治疗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退热和抗感染治疗,对白细胞总数为4.0—9.9/10°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头孢氨苄胶囊,每天给药两次,每一次的剂量为0.5g,对于白细胞总数超过了10/10°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头孢地尼分散片进行治疗,每一次给药的数量为0.1g,每天给药的次数为3次。而从退热治疗的角度上来讲,如果患者出的体温在39℃以上,我们就应该采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在给药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肌肉注射的方式,每一次的注射量都要保持在2ml左右,同时还要充分的结合物理降温的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的应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的应用,而针对那些体温在38.5℃—39℃的患者,我们应该采用的是酚咖片对其进行治疗,每次的使用量为一片,每天要分三次使用,在服用的时候要使用温水。

2)清热解毒退热的方法。

该经方的药物组成包括.30g的生石膏,10g之母15g银花、黄芩、草河车、炙把叶、玄参各10g薄荷、30g芦根15麦冬对于伴有咳嗽的患者则加用10g的前胡:伴有头痛症状的患者则加10g菊花.6g川芎:伴有胃脱不适的患者则加用10g苏梗采用煎服的方式.每天1剂.每次服用量约为200ml.每天服用3次.早、中、晚各1次.需在饭后温服,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月天,并予以一个疗程的治疗。

1.4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根据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其中,患者临床上的症状全部消失,同时其体温也完全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都恢复到正常水平就可以将其判断为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的减轻,通水患者的发热状况消退就可以判定为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甚至患者的症状日渐加重判定为无效。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现代医学的研究当中,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机制是机体对验证或者是感染所产生的保护性的反应,而在我国的中医研究当中,呼吸道感染性发热是热病和温病的范畴,在中医临床上主要认为这种疾病之所以会出现是受到了温热病毒的侵袭,从而使得阴阳不能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也就使得患者的体温逐渐升高,它通常会出现咽痛、咳嗽以及全身疼痛等各种各样的症状。在临床治疗当中主要依靠西医疗法,但是采用西医疗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不良症状相对较多,同时治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该研究当中我们采用的是清热解毒退热的方法。

在该药方当中.所应用的生石膏具有清气及分热邪的效用.能够较好的控制病情发展.还可缓解患者的烦闷心情.并发挥止渴的效用而薄荷、银花和连翘等药物则主要发挥散热的功效在现代医学理论当中.连翘和金银花能够将多种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杀死,或是发挥抑制的的作用而芦根、玄参及麦冬具有除烦解渴及清热养阴的效用.还可发挥增液生津的作用.以补充因为发热而损失的津液及汗液.最终达到退热的目标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芩具备抗变态及抗感染的作用,其抗病毒、抗菌及解热等作用得到广大临床研究者的认可固将整个药方结合应用.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退热治疗及抗感染治疗,清气解毒退热方治疗呼吸道感染性发热患者。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并且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1、上呼吸道感染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2、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综上所述,予以呼吸道感染性发热患者清气解毒退热方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在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结合加减治疗方法的应用.其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康志媛.妇科术后发热61例辨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06)

[2]熊莉华,覃小兰,李晓庆.辨证分型治疗外感发热2945例[J].新中医.2006(09))

论文作者:姜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清热解毒退热方治疗呼吸道感染性发热临床观察论文_姜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