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探讨论文_林建伟

(丹阳中医院;江苏镇江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门诊以及中医骨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入组,入选对象128例,采用抽签分组,抽到1号签65例(90膝)入选西医组,抽到2号签63例(90膝)入选中医组。西医组采用腔内注射口服药物治疗,中医组44例患者针刺治疗、19例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中药内服35例,选择活寄生汤加减,1日1剂,35例联合推拿治疗。结果:中医组退出5例(8膝),西医组退出4例(6膝)。中医组痊愈率、愈显率高于西医组,无效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与西医组WOMAC指数水平低于治疗前、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几乎未见无效患者。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康复

膝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骨病,老年人发病率高达80%,患者以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严重者可伴有膝内翻等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丧失行动能力,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料负担[1]。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主要与腔内注射、抗炎药物为主,疗效肯定,但复发率高,痊愈率低。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丰富,疗效独特。本次研究采用对照分析,评价中医骨科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门诊以及中医骨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达到保守治疗标准,KL分级Ⅰ-Ⅲ级;②无手术的绝对适应症,如膝内翻;③年龄40~75岁;④近3个月无治疗史,当前以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加重入院;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②有规范的保守治疗但无效历史;③其他可能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④其他可能影响疗效研究的疾病,如卒中、重症肌无力;⑤存在药物禁忌症;⑥拒绝参与研究。退出标准:①未能随访;②新发严重创伤性疾病,如下肢骨折;③采用计划外的治疗手段,如膝关节内镜治疗;④其他突发可能影响疗效的疾病,如卒中、因调查错误误入研究对象。入选对象128例,其中男50例、女78例,年龄43~71岁,平均(52.4±6.1)岁。身高体指数(BMI)(22.1±1.6)kg/m2。KL分级:Ⅰ级40例、Ⅱ级68例、Ⅲ级20例。采用抽签分组,每收集2名患者,抽到1号签65例(90膝)入选西医组,抽到2号签63例(90膝)入选中医组,两组对象年龄、性别、KL分级、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西医组

常规治疗,局部腔内注射1%玻璃酸钠2ml,1周内1次,最多不超过3次。同时口服氨糖美辛肠溶片,1日1次,每次0.1g,口服维生素B12,若维生素D缺乏,则可补充维生素D。医嘱避免膝关节高强度负重活动,如负重上下楼梯,加强饮食管理,避免膝关节受寒,控制炎症。

1.2.2 中医组

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包括:①44例患者联合针灸治疗,治疗方法,选择“髌骨内外上角和髌尖下”三点作为治疗点,进行针刺治疗,选择0.35㎜×0.65㎜的华佗牌针灸针,常规消毒,直刺,得气或抵达骨面后稍退针,而后选择电针,疏密波留针持续三十分钟,1日1次,7次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19例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主要针对粘连较严重的患者,采用松解、剥离、切割手法;②中药内服35例,选择活寄生汤加减,1日1剂,早晚分服,组方独活、桑寄生、牛膝、茯苓、防风、川穹、当归、白芍各15g,杜仲20g、熟地黄各20g,细辛、秦艽各10g,肉桂、甘草各5g,持续3周;③35例患者,还联合推拿治疗,主要包括推髌按虚、经筋手法等,每日1次,在针灸或开展。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6个月后,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李克特版(WOMAC指数)指数水平。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效[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量表评分服从正太分布采用(Mena±SD)符号(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疗效评价采用 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医组退出5例(8膝),西医组退出4例(6膝)。中医组痊愈率、愈显率高于西医组,无效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中医组与西医组WOMAC指数水平分别为(10.6±5.3)分、(19.4±8.2)分,低于治疗前(35.2±11.7)分、(34.9±10.1)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中医组相比,*P<0.05。

3 讨论

中医骨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法众多,包括针灸、口服用药、药物外敷等,其中针灸又可分为针灸以及小针刀等多种治疗方式,口服用药包括复方及、汤剂等,药物外敷包括药敷贴、中药熏洗等,近年来外敷法热熨、电离子导入等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3]。本次研究中,中医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针灸、口服药物、推拿等,疗效肯定痊愈率达到30.5%、愈显率达到84.1%,无效率低于西医组22.6%。中医治疗不同疗法起效机制不尽相同,可起到多管齐下作用,改善膝关节局部微循环、减轻膝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僵硬等症状,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4]。需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已出现演严重关节腔内磨损、结构改变的患者,采用单纯的中医疗法疗效并不理想,联合腔内注射,恢复滑膜腔功能,有助于减轻软组织磨损、控制炎症。

小结: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几乎未见无效患者,但治疗需要把握好适应症。

【参考文献】

[1]陈晓兵,马宗涛,宋振江.膝骨性关节炎局部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5):131-135.

[2]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3]周腊梅,王亚克.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3):46-49.

[4]顾磊,乔凯辉,汤明.舒筋散熏洗配合手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221-222.

论文作者:林建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探讨论文_林建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