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甲状腺外科护理平台 130021;
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中心 130021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术后引流护理进行思考总结,加以改进。方法:选取XX医院2015至今的甲状腺病人共229例,采有单盲法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硅胶负压吸引球与墙壁持续负压相连接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纯负压吸引球引流。观察两组病人发生血肿、引流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及两组病人护士在护理效果比较。结果:硅胶负压引流球与墙壁持续负压吸引相连接的引流方式,更有利于甲状腺术后引流护理。结论:采用套管针取代传统的橡胶管引流,在原切口下方穿刺人甲状腺残窝处,避免了增加原切口的再次创伤。同时注意术后的综合护理。
关键词:甲状腺术;引流;护理
在甲状腺术后引流护理工作中,主要为防止患者切口产生积血,或者出现积液情况,进而避免气管受到压迫,以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避免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如造成患者产生窒息情况,甲状腺术后引流为重要的措施。在常规的引流方式中,通常行单向负压球引流,或者行乳胶片引流,其较易出现引流不畅,或出现负压不恒定,进而导致发生并发症,因此,本文对甲状腺术后引流护理的进行总结思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XX医院2014至今的甲状腺病人共229例,其中良性甲状腺病变(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瘤,甲亢等)214例,甲状腺癌15例。分组采有单盲法随机分组,将22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及对照组109例,实验组男12例;女108例,平均年龄42.5岁,良性病变111例,甲状腺癌9例,对照组男12例,女97例,平均年龄43.3岁,良性甲状腺病变102例,甲状腺癌7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疾病、及手术方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一次性硅胶负压吸引球与墙壁持续负压相连接引流。与皮肤缝合前将引流管末端置入甲状腺残腔。回病房后将引流球末端后盖打开,与墙壁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接,负压压力持续在-300-600mmHg范围内,材料均为无菌,且采取无菌操作。对照组采用单纯负压吸引球引流。观察两组病人发生血肿、引流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及两组病人护士在护理方面观察,引流护理等方面的效果比较。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对照组的甲状腺术后引流,引流管为普通胶管引流,外径0畅5cm,外接负压引流球,当引流液较多时会造成负压变小,所以易引起引流不畅现象。引流液多时需要护士随时倾倒,以保证负压,增加护理工作量。普通胶管在负压球的作用下,偶有憋压情况出现,从而引起引流不畅,由于普通胶管外径较粗,拔除引流后易造成引流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甚至粘连等情况发生,引流期间需抬高床头30°~45°[1],患者体位受限。
实验组单项负压球、引流管均硅胶质地,乳白色质地柔韧,富有弹性组织相容性好,管径小,外径0.35cm内径0.2cm,管长50cm,末端椭圆形的球体容积100mL,与墙壁负压吸引相连接,利用负压吸引收集器装置、吸引器连接管、吸痰管末端形成一个密闭的无菌负压引流系统,引流球与墙壁连接的优势:(1)单项负压球引流过程中,负压持续保持在-300~600mmHg,负压恒定;(2)负压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3)球内的负压呈单相状态,有效的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2],并且使伤口互相紧贴,易形成新的血运,同时保证了切口内渗血、渗液得到及时的吸引,减少了切口血肿和皮下气肿的发生;(4)引出的渗血及渗液通过负压引流管,收集到负压吸引收集器内,可以清楚的观察颜色、性质、引流量;(5)硅胶引流管管径小,组织相容性好,无需在创口附近区域开口引流,因此不影响切口愈合;(6)球体末端有后盖及固定环,如病人需离床活动。可将球体固定在衣服上或放入口袋内。便于病人活动;(7)由于负压装置术后体位无严格限制,因此给病人减轻了身心不适。
总之,单项负压球引流与墙壁持续负压吸引相连接应用于甲状腺术后引流,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可准确的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负压稳定,伤口贴合紧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身心不适。
4 结论
甲状腺位于颈深筋膜封闭间隙中,由于贴于器官之上,因此可随呼吸、吞咽和发音而上下移动,处于动态[3]。同时其血液和淋巴分布广泛且丰富,而甲状腺次全切术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手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甲亢、囊肿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需顾及术后引流的处理,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起积血、积液压迫器官所导致呼吸困难。因此,术后的引流极为关键,也是防止不良反应的重要所在。虽然曾有学者报道了术后不用引流,比如小的腺瘤摘除,但大部分学者赞成术后引流。
4.1引流的重要性
甲状腺次全切术是治疗甲状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血流量比较大,尤其是对于严重功能亢进的甲状腺,其血流量可达1000m1/min以上[4],因此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创面容易渗血,继而颈部皮下或深筋膜积血和积液形成血肿引发感染,影响切口的愈合,且容易形成增生性瘫痕,无法达到美观的要求,同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生命危险。因此,目前临床多主张引流,以满足患者对疗效和美观的要求。
4.2甲状腺次全切手术引流的改良
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放置引流的目的是减少积血和积液,从而降低感染等并发症,以充分的引流达到既能减少创伤,有兼顾美观的效果。临床引流方法比较多,引流材料一般为橡胶管、乳胶管等,以往的做法是在切口下方钻孔引流,原因在于若经原切口引流,在用较厚的辅料包扎时,由于压迫伤口,可能增加感染的儿率,影响呼吸,同时存在引流不充分的可能。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采用套管针取代传统的橡胶管引流,在原切口下方穿刺人甲状腺残窝处,避免了增加原切口的再次创伤。只要在于套管针无论是内径还是外径都明显小于传统橡胶管,减少了手术创面与外界的接触,从而减少了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菊英.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1
[2]仇青云.负压引流球在额面颈部手术后应用的观察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13.14.418
[3]樊盛军.甲状腺手术引流67例临床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13,15(12);2083-2084.
[4]吴阶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77.
论文作者:张艳君1,张岩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甲状腺论文; 负压论文; 术后论文; 切口论文; 实验组论文; 病人论文; 墙壁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