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农业信息化_农业论文

论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农业信息化_农业论文

论新型工业化下的农业信息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农业信息化是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自动化和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的过程。信息化将大大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有效沟通农产品的产销关系,使农产品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概括地说,农业信息化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就是要将与农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国民收入、农林牧副渔业、工商建运服务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购销、资金流向、物价变动、人民生活水平升降等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各种资源的产业配置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行业,如农业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工业等对农业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业生产动态、供需情况、技术发展及兴衰情况提供给农民,使他们有的放矢地密切注视这些行业的变化动态,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

农业市场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是流通领域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方面的信息,重点是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以及农副产品流通、收益成本等信息。生产资料信息包括化肥、农药、薄膜、柴油、种子、农机具、饲料等生产量、市场需求和价格行情。农副产品分配流通信息主要有粮油产品、果品、水产品等需求量,调进调出量,各行各业对农副产品的消费结构。农副产品收益成本信息主要包括单位农副产品产值、成本利润、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等分析资料。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把农业市场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并及时传递给农民,才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因信息不灵而导致的农产品“卖难”现象发生,从而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是指与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有关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信息,它包括农业栽培技术、农业科研动态、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农副产品先进加工技术等。在现代经济中,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技术竞争,是农产品技术含量的竞争。

农业环境信息化。农业环境信息是指与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有关的信息。如农业经营的生态环境、气象环境、病虫害环境等。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对气候的依赖性很强,政府气象部门应把一定时期的天气信息告诉农民,使农民能及时根据气象变化趋势,在安排生产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高投入性、开放性、高效性和挑战性。(1)高投入性。农业信息化必须以高新知识、高新技术以及高智力密集为依托。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有高智力投入、高新设备投入、高新技术投入等一系列的高投入,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高资金的投入。(2)开放性。农业信息化使农业内部林、牧、渔各业间,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产业间,各地区间,国与国之间都有渗透,从而促进了广泛的合作,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使农业更具开放性。(3)高效性。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战略意义,它不仅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发展,还引导农业向集约型发展,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使农业效益的最大化得以实现。(4)挑战性。农业信息化使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中都引进了竞争,如新品种开发利用的先后,新技术引进的早晚,销售渠道多样性的选择等都充满了竞争,其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推进农业的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二、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动和支持。人类正经历着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技术正改变着社会经济的性质与结构、人们的传统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不仅自身形成了强大的新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日益向传统产业部门渗透,使得这些部门的技术、结构、组织方式以及生产力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辐射力强、知识更新快、开放程度高等明显特点。作为最古老的传统产业部门,农业要向现代化的更高层次迈进,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近20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开始迅速向农业领域渗透,并建立了一批直接为农业系统提供服务的软硬件产业和咨询服务系统,大批农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品投向国际市场,不带智能监控装置的农业工程成套设施和复杂农业机器已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各国从1970年代起,即逐渐建立起一批区域性的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直接面向农户和农场主提供地理信息、气象、资源、市场、技术有关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实现正确的经营决策和获取更好的利润。19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了国际农业工程学术活动的重要主题。探索围绕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系统的电子信息科学新技术研究也异常活跃。中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生产方式、技术基础、管理组织、生产结构以及产出水平上都今非昔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积累能力不断增长。在基本解决了温饱之后,21世纪的中国农业要向产业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也将依赖信息技术的推动和支持。

新时期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农业生产向商业化、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转变,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农业对国内外市场参与程度加深和农产品过剩压力出现,农民经营农产品的风险意识逐步加强。这些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农业及农村领域对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和渴望。我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已实现保证供给和丰年有余,农产品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同时,随着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生活由温饱逐步向小康转变,对食品消费在数量上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更加注重品种和质量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农民迫切需要知道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供应量,应当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如何养。因此,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离不开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我国农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发达国家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农业数据和图象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和农业信息实时处理。农业中得到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进入199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美国的AgDaily和Farm Dayta,可以连续不断地把数据从卫星传送到的数据终端并自动存储,提供的数据包括气象图象、长短期天气预测以及产品信息等。专家系统、模型系统、智能信息系统、3S系统(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信息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领域,特别是在精准农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农业的发展全面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不仅使发达国家农业的原有优势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其原有的劣势逐步改善以至消失,极大地增强了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农业要想与发达国家竞争,就必须借助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升和改进我国农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思路与措施

要把农民与市场联系起来,就必须推进农业信息化。面对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把农业信息工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通过农业信息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

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牢固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实施“信息兴农”战略。要加强对农民信息知识的普及,扩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使之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只有掌握准确完备的农业信息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针对农业信息的公共特性和广大农村还不具备农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政府应承担起农业信息化的责任,对农业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加快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提高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大力开发高质量的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动态信息的收集,做好预测,增加信息的有效供给。

把农业信息化当作产业来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决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从而使得将农业信息化当作产业来发展成为可能。发展农业信息产业本身也是一种市场行为,要用市场方法做市场的事,不宜用行政方式做市场的事,政府不宜包办。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应打破条块分割、信息资源被割裂、信息结构和体系支离破碎的局面,以县级农业信息中心为枢纽,向上疏通国家、省、市农业信息中心的联系渠道,向下完善乡、村信息联系网络,一方面将信息触角直接伸向信息源头,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于县级信息中心,并迅速向上传递。另一方面,把国家的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各地农业信息中心之间要形成互相开放、互相协作、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抓好预测、综合、分析工作,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分散、相互协调、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产业结构。把城市和乡村、乡村和乡村联络在一起,构成纵横交错的农业信息运行网络。通过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获得方便、快捷的农业信息提供保障。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信息市场。要推进农业信息化,使农业信息产业能够被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其前提是建立农村信息市场。为此:一是创办信息载体,要创办农业信息网、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以无偿或微利形式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业信息,以改变当前农民获取农业信息难的现状。二是开展信息咨询业务,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原始农业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为农民选择项目提供咨询性意见,或接受农民委托,进行市场调查,为其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信息社会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传输专业优势,促进农业信息市场发育。四是要加强信息法制建设,坚决制止信息垄断,打击虚假信息,增加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充分性。值得一提的是,农业信息市场的建立,不能一哄而上,应根据当地条件先搞试点,待逐步摸索出一些经验后铺开,至于建立什么模式,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一般地说,开始应建低层次的,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向高层次方向发展。总之,现代农业离不开信息,农业通过信息化可以获得倍增效益。

标签:;  ;  ;  ;  ;  ;  ;  ;  

论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农业信息化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