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和企业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改革论文,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企业文化有深厚的根基,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明确地使用企业文化的概念并把它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和系统工程,却集中地出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正在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我国的企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企业改革和市场竞争推动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兴起和发展,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又为企业改革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企业改革和企业文化建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
一、企业改革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它规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在逐步深化的企业改革中,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为主要任务的国有企业,正在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并且已经置身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公平竞争之中。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使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面向顾客,注重效益。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竞争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的深层次问题往往是文化的竞争。价值观念、人的素质和各种文化因素,对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经济和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越来越明显,于是企业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则成为企业的一种内在要求而得以兴起和发展。
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两步利改税、实行承包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等阶段,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这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要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殖的责任。为此,企业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并且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要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凝聚力,提高企业领导人和职工的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培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遵法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优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实行科学管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制度体系,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这就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为企业改革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断提高企业领导人和职工的素质,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外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在不断丰富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
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健康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过培育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逐步形成职工的群体意识,成为企业改革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有助于企业领导人和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以良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开拓市场,扩展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为企业改革提供思想保证。这就是要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坚持办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关系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追求最佳经济效益。
第三,对非国有企业还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乡镇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领导人和职工更自觉地克服小农意识,加速从传统的农业劳动者向现代化产业大军的转变,加速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三资企业、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更自觉地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政策,尊重和保证职工作为国家主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地位,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团结广大职工办好企业。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可以升华为企业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内容。现代化产业大军最为集中的企业自觉地培育社会主义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用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职业道德来规范职工的行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助于弘扬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意识,巩固和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在全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导地位,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承担社会责任。这样的社会条件又可以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大环境。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提供十分重要的智力支持。
企业改革和市场机制全面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正确制定经营战略,提高管理水平,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这就需要胜人一筹的智力支持,需要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一方面不断促进科技进步,注重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速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另一方面要加强职工培训,注重开发领导人和职工的智慧、创造力和积极性,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化大生产的运行规律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实行科学管理,这就要搞好严格的基础管理和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民主管理和职工的自主管理。有了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把企业的发展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才能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这是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企业的厂长、经理和领导班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厂长、经理和领导班子要根据企业的实力和各种主客观条件科学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和管理,要善于吸引、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坚持不懈、卓有成效地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这往往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变化和兴衰成败。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锻炼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领导人。但从总体上来看,提高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已经成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当务之急。集约型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中国的企业领导人成为政治思想强,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懂得市场经济,敢于和善于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走向兴旺发达的领路人。
自觉地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有助于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厂长、经理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企业领导人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他们不仅以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广大职工,同时还要按照企业文化的种种要求和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作出榜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特别是要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坚持社会主义原则,逐步熟练地驾驭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办好企业。
三、围绕企业改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十多年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又要围绕企业改革,在转换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它应该是改革中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就其发展的主流而言,企业文化不是脱离改革给企业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而求得自身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相当程度上恰恰在于它能够顺应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促使人们观念、文化上进而在行为上适应改革的需要,为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发挥积极作用。比如,深化改革必须树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思想观念,这就为培育企业价值观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课题。改革要求企业建立新的领导体制和经营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发展转上以市场为导向和提高质量、效益的轨道,实现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在实现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当然,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从中国实际出发,大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有益经验,又要继承和发扬在新的形势下仍然需要坚持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改革要坚持的一条原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需要加以正确处理的重要问题。
围绕企业改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当前的重点在于: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信誉意识、奉献意识、忧患意识、拼搏进取意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消耗,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一,要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企业真正以市场为导向,讲求经营战略和策略,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激烈竞争的市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在市场上有销路、有客源,才能变成商品,变成社会财富。如果产品销路不好,客源不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就难以为继。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繁荣兴旺,并且在很多方面已由过去延续多年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和用户对商品的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顾客。因此,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市场应变力,稳定地占有市场和不断扩展市场,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严格说来,那时主要是生产单位,而不是经营单位。因此许多企业至今对市场和竞争还不很熟悉,不大适应。目前我国的企业正全面进入市场竞争环境,今后不仅要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而且要培育和规范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就是把企业的全部活动转移到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上来的过程。企业要做到真正进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就必须以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去认识市场,研究市场变化,学会和加强市场预测,根据有关的市场信息和企业自身条件正确地进行决策,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组织生产,开发生产能抢先占领市场的产品。企业文化建设要从观念的转变、文化因素的调动、职业行为的养成等方面服务于企业改革,把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的各种资源调动起来并合理配置,集中用于研究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
应该强调,企业有必要高度重视营销文化建设,尽快培养一支熟悉市场规律、能有效吸引顾客的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它应善于以文促商,以尽可能优质、周到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并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为开发研制和生产新产品做助手,有效地开拓新产品的市场。
第二,要强化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优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加速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它要求实行“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相结合而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而以“软”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活动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成才环境,创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依靠企业领导人和广大职工不断提高素质来保证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的基础管理、经营管理和发展管理,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以较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更多更好的产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管理思想上习惯于更多地考虑如何方便管理。如今的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直接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供顾客选择,面向顾客便成为赢得顾客、占领市场的基本要求和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的管理思想需要有一个由面向管理、方便管理向面向顾客、方便顾客的转变。这就要把赢得顾客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把顾客至上作为企业活动的一条宗旨,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对工业、商业、服务行业的企业来说,这是一篇范围很广、潜力很大的大文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这篇文章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有些企业采取了许多方便顾客、情义服务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带动了企业和职工素质的提高,而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要强化信誉意识和奉献意识,规范职业道德,努力创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企业的无形资产,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规范企业行为一靠法律,二靠道德。前者有强制性,后者则主要靠自觉性,靠企业和职工的自我约束。培育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提高职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职工的自觉性,而且都同职业道德有联系。职业道德建设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应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每个具体岗位的生产、服务、工作的质量要求和行为规范,每个职工都要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养成职业作风,维护职业信誉,自觉从事职业道德行为。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9月就指出:“一切企业事业单位, 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讲竞争,又要讲协作,既要讲效益,又要讲奉献。“信誉高于一切”应该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企业信誉和商品信誉,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内容,它不但是企业和职工对国家和社会以及消费者和用户的承诺和应尽的责任,又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的无形资产。
企业形象是企业以自己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准、企业信誉、职工素质、职业道德、厂容厂风和企业专用标记,在社会上和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企业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项内容。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及其品牌的社会影响,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助于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密切与客商的关系,吸引资金,吸引人才;有助于增强本企业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一些企业注意讲究商标文化,改进产品工艺和装璜设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突出情调趣味,追求名牌、名人、名厂、名店效应,从多方面创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这不但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实用需求、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还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时期以来,重视和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日渐增多。这些企业在描述名牌的作用时说:“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名牌是帆。”名牌的魅力是一种文化的魅力,它可以创造顾客,征服人心,可以使自己的产品扬帆出海,走向世界。名牌产品是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它凝聚着企业家和职工的辛勤劳动,体现着他们的智慧、责任感、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下大力气创立名牌、发展名牌和保护名牌,并且把中国的名牌推向世界,是我国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振兴民族经济的必由之路。
第四,要强化忧患意识和拼搏进取意识,努力使广大职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靠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不断创新,发展优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成功企业的主要特征。当今国内外市场瞬息万变,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种态势决定了任何一个企业已经创造的高新技术、一流产品、高市场占有率和独有优势都不会是永恒不变的,而困难和压力则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创造和保持领先地位,就要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论处于顺境和逆境,都要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不断创新。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大胆吸引和使用人才的同时,有计划地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通过全员培训、岗位培训、业余学习和必要的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职工素质,认真吸收和应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使不同岗位的职工都能逐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迫切的课题。企业在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上、在产品和服务上能否不断创新,胜人一筹,关键在于有没有高素质的厂长、经理和企业领导集体,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企业各种人才的素质决定企业的整体素质,一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必须靠一流的人才去创造。
企业文化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一种实现形式。在中国,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广大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职工和企业能否形成命运共同体。工人阶级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最基本的力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证。只有依靠他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依靠他们把个人价值需要的满足同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积极性,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搞好企业改革,把企业办成生机勃勃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办成在困难和成绩面前都能顺应市场变化,团结拼搏、创新进取、驾驭市场、占领市场的企业。在困难面前,这样的企业的领导人和职工能看到自身的有利因素,临危不惧,发奋图强,以强烈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工人阶级只能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困难所征服的决心、智慧和毅力去摆脱困境,战胜困难;在成绩面前,则能看到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利因素,居安思危,勇往直前,以鲜明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精神境界认真分析市场变化,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又为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企业文化建设则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环境的推动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调动企业的一切文化因素,创造企业的无形资产,开发企业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潜能。企业文化以自己特有的功能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赢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理解、尊重和欢迎。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将在和企业改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中,得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日臻成熟。
标签: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顾客价值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市场竞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