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兰陵县矿坑卫生院 277719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76%,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1%,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在发病时胸前区会出现激烈的绞痛感,持续时间多在3min左右,尤其是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如果在发病时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则很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造成死亡[1]。本文主要是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都符合急性心绞痛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为47-73岁,平均年龄为(60.15±9.84)岁;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症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如给予一定剂量的他汀类调至药物、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降低患者血脂、扩张冠脉、改善心血管循环[2]。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口服,75mg/天[3]。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指的是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指的是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都有所改善;无效指的是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都没有发生改变,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照组64例患者中,19例(27.94%)显效,23例(33.82%)有效,26例(38.24%)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1.76%(42/68);研究组64例患者中,30例(44.12%)显效,31例(45.59%)有效,7例(10.29%)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9.71%(61/68)。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绞痛是心肌由于缺氧、缺血造成的胸闷、胸痛症状,据统计分析发现男性群体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群体,而且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患者在出现胸痛时,会呈现出烧灼样、压榨样或发闷紧缩感,与局限性针刺样疼痛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患者发作时心电图检查结果呈缺血性ST—T段改变[4]。当医院收治急性心绞痛患者后,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应急抢救,其中在应急抢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针刺或收治按压患者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二是迅速在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效果不显著,可以让患者持续含服;三是需要让患者快速平卧休息,停止所有活动[5]。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多是采用--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等药物,能够改善患者血管微循环,降低血脂、扩张冠状动脉,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药效持续时间不长,患者很容易出现复发,这就需要加强改进和优化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方案。作为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氯吡格雷是ADP受体阻滞剂,并且能够有效结合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这样一来,糖蛋白受体就不能与纤维蛋白原相结合,进而对血小板聚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在预防微栓子发生和复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联合使用氯吡格雷药物,就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形成抑制,改善冠脉血流,避免患者冠状动脉形成血栓,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造成死亡[7]。
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通过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9.71%,要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参照组的61.76%。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宏宁,赵建平.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OL].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10):185-186(2017-10-07).
[2]赵双婵.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61-162.
[3]刘杰,张荣芳.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32.
[4]吾休江司马义.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1):81-82.
[5]比力克孜·阿布力米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12):55-56.
[6]高远毅.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2):392.
[7]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1):4676.
论文作者:蒋枫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心血管论文; 内科论文; 格雷论文; 常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