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主家庭收入与人力资本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农村家庭户主人力资本存量与家庭收入关系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户主论文,存量论文,实证论文,人力资本论文,家庭收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关系,已经被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的研究所证实。[1~3]关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也已经进行过许多研究。[4]但是对于农村家庭户主人力资本存量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却研究较少。鉴于目前我国农村主要实行家庭生产经营制度,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户主既是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劳动力,又是家庭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户主的人力资本存量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户主文化程度的高低一方面影响着家庭经营收入水平(包括家庭经营总收入、人均收入和劳均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家庭收入的构成(即家庭收入的来源)。农村家庭户主的人力资本存量一方面包括户主受教育的程度(即户主的文化程度);另一方面还包括户主的年龄、社会特征和健康状况(鉴于资料问题,本文不研究户主的健康状况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等。本文试图采用河南省农村抽样调查资料就此进行实证探讨。

一、户主文化程度与农户家庭收入关系

(一)户主文化程度与家庭总收入水平

将被调查农户按家庭总收入水平分组可以看出,户主文化程度与家庭总收入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随着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农户家庭总收入随之增加,二者之间基本上呈现正相关关系(见表1)。在较低的户主受教育年限范围内(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5年左右),家庭总收入水平也比较低,多在4000元以下;随着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总收入趋于上升,当家庭户主的受教育水平接近初中水平时(户主受教育年限接近7~8年),其平均家庭总收入基本上都在10000元以上,而且,随着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总收入水平以递增速度上升。从收入构成的不同部分看,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各组成部分的收入相应也越高。

表1 户主文化程度与农户家庭总收入情况

收入水平户主平均受 家庭全年总收 样本数

分组教育年限(年) 入平均值(元)(户)

1000元以下3.88 648.758

1000~20004.03 1421.00

32

2000~30005.08 2475.92

49

3000~40005.06 3538.29

66

4000~50006.23 4465.56

70

5000~60006.30 5543.96

94

6000~70006.76 6488.25

104

7000~80007.02 7470.72

86

8000~90006.87 8499.28

85

9000~10000

6.84 9514.60

75

10000~11000 7.28 10524.57 58

11000~12000 6.98 11531.47 53

12000~13000 6.81 12458.44 32

13000~14000 7.65 13421.31 26

14000~15000 7.55 14480.64 22

15000~16000 7.00 15343.08 12

16000~17000 7.45 16439.82 11

17000~18000 7.14 17467.57 7

18000~19000 9.14 18550.29 7

19000~20000 8.11 19426.44 9

20000~30000 7.58 24208.39 36

30000~50000 7.73 36482.73 26

50000元以上

8.13 79348.56 16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1年,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家庭,家庭全年总收入是文盲半文盲家庭的2.44倍,小学家庭的1.59倍,初中家庭的1.19倍,其中工资性收入是文盲半文盲家庭的3.58倍,小学家庭的2.21倍,初中家庭的1.37倍;家庭经营收入分别是2.1倍、1.29倍和1.09倍;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分别是2.56倍、2.66倍和1.41倍(见表2)。

(二)户主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来源

目前,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是指从各类企业(包括本地企业和外出打工的企业)和从集体中得到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是指家庭的农林牧渔工建交运业等经营收入;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则是指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以及农村以外亲友赠送的收入等、租赁收入、利息、股息、红利收入和其他非借贷性收入等。

从户主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及其来源的关系看,随着户主文化程度的提高,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也在提高,而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按户主文化程度分且的家庭收入及其构成元

户主文化程度 家庭全年总收入 工资性收入 比重(%) 家庭经营收入 比重(%) 转移性财产性收入

文盲半文盲5842.19 1105.19 18.9

3964.53

67.7772.47

小学 8978.96 1788.69 19.9

6447.86

71.8742.42

初中 11971.542895.31 24.2

7670.59

64.11405.64

高中 14261.733961.15 27.8

8322.83

58.41977.74

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其家庭收入来源越广,家庭收入构成愈趋于多样化, 家庭总收入水平也愈高;户主文化程度愈低,家庭收入构成愈单一,家庭总收入水平也愈低。仅从工资性收入的来源(注:工资性收入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外出劳务收入, 二是来自于集体的收入,三是来自于本地企业的收入。)看,2001年,户主文化程度为文盲半文盲的家庭,其工资性收入中外出劳务收入占了97.2%,而集体收入和企业收入分别仅占1.79%和1.01%。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家庭,其工资性收入中外出劳务收入仅占53.3%,而集体收入和企业收入分别占了25.1%和21.7%。

家庭收入构成的多样化,使得家庭收入波动缩小,抵御随机因素变化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越稳定。1996年以来,随着农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从全国水平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从1996年的9%逐年下降到2000年的2.1%,2001年有所回升至4.2%,但仍然远远低于1996年。但是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户主家庭,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河南省抽样调查资料来看,1996~2001年5年间,各种受教育程度户主家庭总收入的总体趋势都在下降, 但是下降的程度却不同。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户主的家庭总收入下降幅度较小,2001年比1996年家庭总收入下降了4.3%,而文盲半文盲户主家庭却下降了29.01%。

在农户家庭收入的三个来源中,工资性收入与户主受教育程度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户主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将会提高。相反,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少。从表3看出,1999年~2001年间,文盲半文盲户主家庭, 其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高中及高中以上户主的家庭,则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从事非农产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非农产业对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要求较高,而且,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要求更高,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变化的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表3 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来源情况 %

户主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性收入 转移性财产性收入

文化程度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文盲半文盲 20.15 18.28 14.26 62.21 58.15 63.27 17.64 23.57 22.47

小学20.44 21.08 20.86 69.45 67.67 67.68 10.11 11.25 11.46

初中24.70 26.17 25.31 64.28 62.18 62.21 11.01 11.65 12.48

高中23.64 27.28 27.39 65.63 61.92 58.36 10.73 10.80 14.25

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与户主文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小学文化水平户主的家庭,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最大,接近70%;(2)高中文化水平户主的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呈直线型下降趋势,1999年到2001年下降了7.27个百分点,降幅为11.1%;(3)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户主的家庭,也有下降的趋势,但不甚明显,2001年比1999年仅下降了:小学1.77个百分点,初中2.07个百分点,尤其是2000~2001年基本持平(见表3)。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农户家庭经营对农村人力资本的要求不是很高。从抽样调查资料来看,目前家庭经营中农林牧渔业仍然占主要部分,其次是家庭工业。2001年,农林牧渔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53.47%,其中种植业占了37.12%,家庭工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22.87%,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收入占了16.47%。对我国还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上的农业来说,农林牧渔业(其中主要是种植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还很小,对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所以,文化水平较低的户主家庭,其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反倒高于文化水平较高的户主家庭。而且,随着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高中文化水平户主的家庭,由于其非农产业参与度较高,对家庭经营可能有所轻视,随着时间推移,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

从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与户主文化程度的关系来看:(1)文盲半文盲户主的家庭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最大,其他三级受教育水平与文盲半文盲相比较低,而且三者之间差别不大;(2)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户主的家庭,其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随时间推移具有上升趋势,但幅度不大。2001年与1999年相比小学程度上升1.34个百分点,初中上升1.46个百分点,高中上升3.52个百分点。这种状况的形成可能是因为,目前农村转移性财产性收入中,主要的部分还是救济金、救灾款、调查补贴、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和集体财产收入等,租赁收入、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等占比重较小(在被调查农户中,具有租赁收入、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的农户只占被调查农户的11%,该部分收入仅占转移性财产性收入的5.1%)。所以,户与户之间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总量差别不大,与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关系也不大。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其他收入来源所占比重的增加所致。

二、户主年龄与农户家庭收入

(一)户主年龄与家庭收入水平

根据Mincer人力资本存量变化理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也不断增加,但达到一定年龄后,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个人原有的知识技能过时、新知识补充不足以及身体状况下降等因素,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开始下降,致使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与年龄的关系形成“∩”形状[5],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年龄是人力资本存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农村,家庭户主年龄的大小也反映了其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对家庭收入水平具有决定作用。

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家庭总收入水平,二是家庭劳均收入水平。将被调查农户的家庭总收入按户主年龄分组,得出户主年龄与家庭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这条曲线呈“∩”形状,与Mincer年龄与劳动报酬的关系理论相一致。[5]从图中可以看出,35~50岁户主的家庭其家庭全年总收入处于最高时期,60岁以上的户主家庭收入相对较低。

农户家庭劳均收入水平与户主年龄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户主受教育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家庭劳均纯收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呈“∩”形状(如图1所示),两者的关系与户主年龄和家庭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一样,也遵循Mincer的年龄—收入关系理论。[5]这说明劳动力的年龄与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包括脑力和体力)和知识、教育的老化相联,从而与人力资本存量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生产经验逐渐丰富,人力资本存量增大,劳动报酬提高,当年龄达到一定程度,劳动者的体力下降,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欲望和能力减弱,所学知识贬值,因此,人力资本储量不断减少,其劳动报酬下降。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户主年龄与农户家庭劳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在每一年龄段的农村户主中,受教育水平高的户主其家庭劳均收入高于受教育水平低的户主家庭;(2)总体上看,受教育水平高的户主比受教育水平低的户主具有更高的家庭劳均收入增长率,收入—年龄线的剖面更陡;(3)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受教育水平户主间的家庭劳均收入差异不断扩大,低年龄段上,不同文化程度户主家庭劳均收入相差不大,尤其是小学、初中和高中户主家庭,随着年龄增加,其劳均收入差距逐渐拉大;(4)年龄—收入曲线在较大的年龄段上出现下降趋势。(5)不同受教育水平劳动力间,劳动报酬达到最高点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劳动力年龄为45~50岁之间,但是高峰持续的时间却存在着差异,总体上来看,受教育水平越高,峰值幅宽越大,即高峰持续时间越长。原因主要是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弥补了体力的下降,使收入水平的下降延迟。

图1 农村家庭户主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年龄-收入曲线

(二)户主年龄与家庭收入来源

目前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财产性收入。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大,这三部分收入在农户劳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

1.工资性收入。随着家庭户主年龄的增大,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总体趋势呈现下降,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工资性收入具有波动性变化。根据1999~2001年三年的平均水平分析,工资性收入的高峰年龄段主要在25岁左右和40~55岁之间。从时间序列看,年轻户主其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增长速度明显地快于年长户主家庭。

工资性收入主要由劳务收入、来自集体收入和来自企业收入三部分组成,劳务收入主要包括外出打工所得收入;集体收入主要包括集体企业和集体经营项目的收入分配;企业收入则是指在本地企业中工作所得的收入。不同年龄户主其家庭劳均工资性收入的构成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图2可以看出,2001年农村家庭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自劳务收入,而劳务收入随年龄的变化与工资性收入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无论户主年龄大小,来自集体的收入和来自企业的收入所占比例都较小,尤其是年轻户主这两部分的比例几乎为零,这表明年轻户主其家庭工资性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打工。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来自集体的收入比例有所提高,因为大多数地区农村集体收入的分配主要是按人口平均,家庭人口越多,得到的集体收入分配相对也就越多。来自企业的收入比例较大的群体,主要集中在户主年龄在40~55岁之间,在这一年龄段的家庭户主家庭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所以他们往往选择在当地的企业工作,以获得工资性收入。同时,由于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乡镇企业较为落后,广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所以劳务收入比例较大,其他工资性收入比例较小。

图2 户主年龄与家庭工资性收入构成

2.家庭经营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劳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上不受户主年龄的影响(见表4)。1999~2001年,在所有被调查年龄组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劳均纯收入的比重基本稳定在60%左右,只有1999年的个别年龄段超过70%,这表明,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和体力关系不大,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目前农村中,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多数已经转移出农业,农业劳动力多为老弱病残妇幼,即所谓的“八零三八”部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目前我国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现代科技的应用较少,对劳动力文化程度的要求较低,因此与劳动力年龄的关系也不大。

表4 户主年龄与家庭收入构成%

户主年龄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转移性财产性收入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5岁以下 13.52 30.08 31.02 74.32 59.71 57.99 12.16 10.21 10.99

25~2921.06 19.85 34.76 66.45 66.30 52.04 12.49 13.85 13.20

30~3415.80 17.78 25.59 78.92 73.38 64.46 5.28

8.84

9.94

35~3928.26 22.81 20.06 62.89 66.53 70.43 8.86

10.66 9.51

40~4425.69 25.58 22.87 66.76 65.61 67.55 7.55

8.81

9.59

45~4926.97 28.63 30.59 63.60 60.58 58.41 9.42

10.80 11.00

50~5423.75 29.52 2.59

64.06 60.34 61.99 12.19 10.14 10.42

55~5912.99 16.12 1.57

66.65 67.49 68.98 20.36 16.39 15.44

60~6420.51 17.45 15.07 59.35 59.54 65.52 20.14 23.01 19.41

65~6917.87 24.03 17.00 64.22 54.49 68.79 17.91 21.48 14.21

70岁以上 5.25

8.61

9.81

78.01 63.65 59.50 16.74 27.74 30.69

3.转移性财产性收入。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 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在家庭劳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从抽样调查资料来看,55岁以后上升较为明显(见表4)。这主要是因为户主年纪越大,生产劳动收入相对越小,而利息收入和子女给予的赡养费等非借贷性收入相对越大,同时成年儿女外出打工寄回、带回收入也增加。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占家庭劳均纯收入的比重随时间序列变化的特征不明显,1999~2001年三年间,相同的户主年龄段,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几乎没有太大变化(65岁以后年龄段除外)。

三、农村户主人力资本其他表现形式与家庭收入关系

农村人力资本不仅表现为农户家庭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和其年龄及健康状况,而且表现为其所拥有的一些社会资本上,比如,家庭户主是国家干部或职工,家庭户主为乡村干部或党员,等等。由于这些户主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政策较为了解,综合素质高,对信息的汲取能力强。因此,其家庭平均劳均纯收入高于非国家干部、乡村干部和党员的农户,从农村抽样调查资料来看,2001年,户主为国家干部职工、乡村干部和党员的农户,劳均纯收入平均为3153.8元,户主为非国家干部或职工的农户,或者户主为非乡村干部或党员的农户其劳均纯收入平均为2560.52元,两者之比为1.23∶1。其中,户主为党员的农户其家庭平均劳均纯收入与非党员户之比为1.08∶1;户主为国家或乡村干部户其家庭平均劳均纯收入与非国家或乡村干部户之比为1.36∶1。这说明国家干部和乡村干部这一社会特征也属于农村人力资本的一个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分配。这种社会资本的拥有量越大,其家庭收入水平越高。

四、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农村家庭户主人力资本的存量大小与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重视义务教育在农村的实施;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抓紧农村学校后教育环节;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方式,增强农民体质和健康;通过一切渠道传播国家政策和致富信息等,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标签:;  ;  ;  ;  ;  ;  

农村户主家庭收入与人力资本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