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软着陆与货币政策_货币供应量论文

经济软着陆与货币政策_货币供应量论文

经济“软着陆”与货币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着陆论文,货币政策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经济“软着陆”的逐步成功,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到来。

从1996年起,我国将进入“九五”计划,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将要启动。

经济再“热”起来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宏观调控两年多的一些经济

部门和企业界反映强烈,纷纷要求结束宏观调控,放松银根。下面,笔

者就今后一段时期的货币政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经济“软着陆”获得成功

从1993年以来,我国执行了两年多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过

热已得到控制,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经济、金融形势已基本达到

了预期的目标,基本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一是物价已经回落。伴随着银根的抽紧、流通秩序的整治和直接监

控价格政策的实施,1995年物价增幅逐月下降,上半年零售物价平均指

数为118.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12月份回落了7.2个百分点。35个大

中城市控制物价工作的成效更为明显,6月份已降到14%, 上半年平均

为15.6%,已基本上达到了控制物价上涨15%的目标,应该说我国宏观

货币政策效果已经显现。

二是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995年1~6月份累计国有单位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3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 不仅大大低于1993 年

45.2%的增长速度,也低于1994年34.2%的速度。由于投资速度得到有

效控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也由1994年的11.5%下降到1995年6月的10

.3%,逐步达到了预期的全年经济增长速度控制指标。

三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猛增150%,达到510亿美

元。1995年上半年外贸总额达12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 %,出口697.7

亿美元,进口566.1亿美元,顺差131.6亿美元, 外资看中中国经济高速

增长所造成的国内市场和高利率,有继续大量进入的趋势。

四是货币供应量减少。1995年中央银行通过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压缩了货币供应量,1~9月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和现金净投放均比上年

同期减少400多亿元,大大降低了市场货币供应量,促进了币值稳定。

五是国内储蓄继续高速增长。随着国内采取一系列治理通货膨胀政

策的实施,即使在存款负利率的情况下,居民的储蓄存款仍出现大幅度

的增长,1994年增长了6000多亿元,1995年前9个月又增长了6000 多亿

元,储蓄余额达到27000多亿元人民币,储蓄率达30%以上, 储蓄的大

量增长,不仅直接减少了市场货币购买力,而且为银行增大基础产业和

有效供给产品的货币投入提供了稳定的财源。在储蓄存款大量增长的情

况下,1995年上半年不仅将贷款规模控制在计划之内,而且出现了高达

3379亿元的存差,金融宏观得到有效地控制。

经济“软着陆”仍需从紧的货币政策

经过两年多的经济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已经安全“软着陆”,通货

膨胀已大幅度回落,经济发展速度已达到预定的目标,通货膨胀也控制

在目标范围之内。且从1996年起,我国“九五”计划开始启动,货币政

策及银根似乎应有所放松。但深层次分析一下,笔者认为,为了保持“

软着陆”的成果,为了经济的稳健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不能放松银

根,需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首先,“九五”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仍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对“九五”经济发展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要翻两番的目标。1995年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比1980年翻

两番的目标,至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来的意见是年均增长速度为8 %

。固无论是量化计算的结果,还是按有关部门的测算,与1994 年的11

.5%和1995年上半年10.3%的发展速度相比,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九

五”期间的经济增长是一种缓慢的增长,加之经济增长方式还要从“粗

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所以,在“九五”期间仍必须继续实施适度

从紧的货币政策。

其次,为了进一步缓解通货膨胀还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过去一段时期,通货膨胀虽然得到了控制,但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

很大,物价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一是靠财政补贴来维持食品价格的稳

定潜力已十分有限;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较猛,新粮、油、棉的

价格很难回落;三是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与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两

者之间正处在一个相持阶段,需要一个较长时间调整;四是目前要求出

台调价措施的呼声较高,主动性调价的压力较大。因此,对当前的物价

形势不能乐观。

从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看,过去只是从粮食调价、流通秩序、投资及

消费膨胀等浅表方面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深层次问题:经济快速发展

阶段性结构的矛盾突出,以及体制转轨不到位,工业快速发展使农业不

足,农业基础薄弱,政企不分、市场机制不健全等,还没有得到解决,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想彻底解决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货币政策松一

松,那么通货膨胀就会立即抬头,危害经济发展。

再从我国几个经济发展阶段看, 我国的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在

1978年至1994年平均每年上涨7.3%,其中“六五”期间年均增长3.5%

,“七五”期间年均增长10.1%,“八五”期间年均增长约11.4%(见

《GNP、物价、投资及股市走势图》一书)。 从这三个阶段物价上升的

趋势和幅度看,“九五”期间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必须继续抑制通货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反弹趋势,仍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经过几年压缩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有回落,但反弹趋势

较大,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仍然偏大,一些地方和企业上项目、

铺摊子的热情仍然不减,1995年1~8月份国有单位投资当期新开工项目

比上年同期多增6000多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

24.5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正是投资高增长期,投资增幅每月均在35%

以上,所以本期投资增幅虽有回落,但与当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投资

规模仍然偏大。

再从近10多年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有增无减,1980年投

资在建项目总规模是5000亿元, 1986 年突破10000 亿元, 1992 年达

27000亿元,1993年急升到39000亿元,1994年更冲升到47000亿元。 造

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以及投资增长占经济增长比重大,固定资产投

资规模失控的直接原因是过多的货币流向投资在建项目,因此,要控制

投资规模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第四,控制货币超经济增长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1995年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增幅均有回落,但M[,2]的增幅仍处于高位

。要看到的是,1994 年同期是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高峰,M[,0]增长

26.4%,M[,1]增长29.5%,M[,2]增长34.8%。1994年的基数大致使今年的增

长率低,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货币总量的增加仍然偏多。

再从我国几个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经济的增长都伴随有货币高增长

。从“六五”期间的1980年开始,我国各层次的货币增长都明显超过经

济增长。 “六五”、 “七五”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分别为

10.1%、10.4%,“八五”期间预计为11.7%。再看15年来各层次的货

币情况,其中“六五”、“七五”、“八五”期间的现金年均增长分别

为23.3%、21.8%、28.9 %;狭义货币M[,1]在“七五”期间年均增长为

24.1%,“八五”期间前4年年均增长27.1%; 广义货币M[,2]在“七五”

期间年均增长24.1%,“八五”期间前4年年均增长为29%。 据此可以

看出货币增长远远大于经济增长,如果今后不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那么,货币超经济增长现象还会发生,高通货膨胀也就难以避免。

第五,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要求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使以粮食价格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

不减,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压力,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供需缺口大,价格

涨势凶猛,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二是1995年虽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但由于1995年气候原因,粮食产量并不乐观。相反,对粮食的需求是刚

性的,并且以粮食作为原材料的需求增长很快,粮食紧缺更趋严重。三

是国家储备粮库存下降,对粮价干预能力有限。四是国际市场上粮价上

涨,因此粮价可能仍是物价上涨的带头羊。五是1995年由于饲料价格猛

升和毛猪收购价格下降引发的“空栏”现象势头而带来猪肉价格上涨。

六是新棉收购价的提高势必会带动以棉花为基本原料的产品价格上涨。

因此,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变。

如何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发展与稳定是金融货币政策的目标。既要有利于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

物价稳定。货币政策的设计不能以刺激经济增长为中心,要严格考虑到

稳定物价、控制货币总量,以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货币政策要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首位。

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快速型增长格局还没有根本转变的条件

下,通货膨胀的内在压力在较长时期内仍然存在,抑制通货膨胀、特别

是形成经济良性增长机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抑制通货膨胀是经济与社

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决不能掉以轻心。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明确指出“九五”期间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而中央银行在抑制通货膨胀中负有重要责任,从根本上说,中央银行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实现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来集中体现的。中央银

行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

币信用总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密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

经济政策的协调,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关系,

严禁信贷资金用于财政开支。同时,要逐步形成金融宏观调控所必需的

完善的信息系统、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实施体系,积极引导与推动

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以安全高效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稳定

其次,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

“八五”期间,我国货币供应量涨幅比经济涨幅与物价涨幅之和高

出8个百分点,严重超经济货币增长。 今后的货币政策的重心应由过去

的控制现金发行量和贷款规模转移到货币供应量上来,只要有效地控制

了货币供应量,必定会实现宏观调控目标,通过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掌

握合理的货币供应量,确保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

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适应商品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扩大或缩小对货币

的需求。这样就避免货币投放失控,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今后一段时

间货币供应量控制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货币供应量的涨幅,要把货币供应

量的增幅控制在国民经济增长幅度与物价上涨幅度之和之内。据权威人

士综合分析,“九五”期间价格结构性的调整相应有约6 %增幅的货币

需求,货币流通速度正常减缓相应要有2%增幅的货币需求。 两者合计

对货币增幅需求为8%。再加上经济增长对货币增长的需求, 按中央及

国家统计局提出的“九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8%的意见算, 在

“九五”期间平均货币增幅应控制在16%左右,难度相当大。为此:

1、中央银行要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工作。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

入,直接融资特别活跃,占融资的比例越来越大,直接融资和银行扩大

金融债券发行而导致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相对速度的变化,使货币

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交易货币增长比贷款总规模的

增长更快。所以,货币政策不应仅仅监测贷款总规模,而应把货币供应

量的监测放到重要位置上,特别要加强对M[,1]的监测工作。

2、 中央银行必须通过调控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要有利于

有效供给的增长,如果不能保证有效供给相应增长,这就说明货币供应

量超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

3、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确保货币流通状况的稳定。 在我国目前财

政赤字的情况下,要保证货币流量的正常,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

货币流通环境,必须控制住财政支出,把赤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第三,重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强化信贷资产质量

指标意识。目前,我国金融资金质量严重低下,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根

据对我国13家商业银行的调查统计,不良资产达8000多亿元,而又主要

集中在国有大商业银行身上,其中有3 个百分点以上是无法收回的坏帐

。这不仅影响银行自身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倒逼”央行增加货币供应

量,超量发行货币,助长通货膨胀。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强化资产负债

比例管理,严格加强对新增贷款的坏帐、逾期贷款指标的控制,力争控

制在10~15%之内,不断优化增量,继续盘活存量,提高银行信贷资产

质量,加快资金周转,减少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减轻

货币政策压力,配合货币政策,达到调控基础货币,实现从紧货币政策

第四,合理调整存贷款利率。

目前,我国存贷款利率不合理,负利率现象相当严重,利率失去了

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合理的存贷款利率应该是存贷款利率高于

物价上涨水平,存款利率应比物价上涨幅度高出2至3个百分点,贷款利

率应比存款利率再高出一些。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现行的利率状况,应

采取稳定存款利率、适度提高贷款利率的办法来调整利率与物价的关系

,以达到合理的利率政策。我国目前的存款利率已经较高,定期储蓄存

款平均利率已达11.74%,甚至高出了贷款利率, 而贷款利率与存款利

率比较就显得低了,要理顺利率关系,就必须调整贷款利率,调高贷款

利率,使贷款利率高出存款利率2至3个百分点。这样,在不上调存款利

率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都高出了物价上涨水平,既理顺了利率与物价

的关系,又有利于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

第五,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就必须有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过去,

我们实行的是以控制信贷规模为主的行政手段调控方式,这种方式的最

致命的弊端就是“一控就死、一放就乱”。现在这种调控方式仍没有摆

脱,极不利于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进行改革,逐步运用、完

善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政策,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让市场

机制来决定货币信用的分配,使货币政策紧而不死、松而不乱。一是积

极扩大再贴现业务。从1994年中央银行开办再贴现业务以来,已取得了

明显效果,要总结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大力推广商业汇票贴现与

再贴现业务;中央银行要在贷款总规模内单独安排商业银行一定的贴现

规模;对于票据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和银行,中央银行将优先给予倾斜,

并鼓励跨地区开展商业汇票贴现与再贴现;待条件成熟时,将贴现率与

再贴现率作为一个利率体系单列出来,同时逐步把再贴现率作为一个重

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从而来干涉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

给与需求,使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二是存

款准备金政策要向多档次发展。中央银行运用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

围,通过法律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对不同金

融机构或不同地区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于

政策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发达地区的高于落后地区的存款准备金率

,以因地制宜地改变货币乘数,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避免

“一刀切”,间接地控制、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三是努力尝试国债公

开市场业务,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和贷款资产按一定的比

例转化为持有国债,再将中央银行资产的一部分转化为持有国债。这样

中央银行就能灵活地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对社会基础货币存量产生

直接效应。通过运用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就能

按照市场需要松紧适度地进行宏观调控。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一味紧缩政策。大

家知道,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推动

力,货币政策是为经济服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货币政策的推动。党的

十四届五中全会继续强调了经济发展要“持续、快速、健康”,经济快

速发展的调子没有变。再从近几年形势看,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已具备

,连续几年农业大丰收,外贸连续顺差,国家外汇储备水平高,国际支

付能力增强,国内储蓄持续大幅度上升,物质较为丰富;从经济周期看

,“九五”计划的启动,经济发展又要有一个新的飞跃,需要适当的货

币政策予以支持。因此,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是客观必然。所以,适度

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搞“一刀切”的全面紧缩。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中,

要挤出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解决农业投资不足问题,增强农业基础建设,

使农业发展适应工业快速发展需要,达到工农业平衡发展。

二是在从严控制基本建设投资的前提下,我们要考虑到我国重工业

下降速度较大,“九五”计划期间乃至长期经济发展的延续性,同时也

要考虑到生产资料供应较为宽松,建议适当增加技术改造的投资。

三是考虑到企业之间拖欠日趋严重,许多经营比较好的企业由于被

差的企业拖欠,也感到资金周转困难。建议在“从紧”中适当增加对资

金负债率低、经营管理水平较好、商品适销、还贷有保证的好企业的流

动资金投入。

四是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中仍需加大对基础产业、行业的投资,

以提高整体国力,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通过有效的投入,以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货币供给,满足经

济发展的货币需求,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有利于提高有效

需求,从而解决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促进经济快速、持

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江苏阜宁支行

责任编辑:李杰*

标签:;  ;  ;  ;  ;  ;  ;  ;  ;  ;  ;  ;  ;  ;  ;  

经济软着陆与货币政策_货币供应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