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论文

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论文

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

汤志华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党的教育办学方向和方针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既是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也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础前提。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政治性;学理性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是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础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决定的,是由党的教育办学方向和方针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做好“八个坚持相统一”。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一、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本质要求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关系,是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的前提

在我国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较为特殊的课程群,具有鲜明的学理性与政治性、价值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特征。学理性(核心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是反映课程教育内容的基本要求,政治性和思想性是实现该课程教育目标的前提和保证,价值性是其最终的目标和归宿。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关系问题,本质上就是要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和学理性关系问题,而前提是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关系。

“在河北,瓮福和开磷的代理商竞争是很激烈的。比如我以前是经营瓮福产品的,每年我向基层经销商走货的时候,我都要和开磷产品比价,找到一个能让基层经销商接受的价格。开磷的代理商也是一样,每年都要和我比价。”河北沧州市玖玖农资有限公司经理张凤阁如是说。由于同是来自贵州省,因此瓮福集团和开磷集团在进入市场后,就注定了是最能拿来作比较的两家企业,包括给经销商的政策、产品的定价等。就是这样一对昔日在商言商的企业,如今因为董事长何光亮的原因要走向融合关系。

1.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当今世界无论哪种社会制度性质的国家,其政权的政治性和阶级性是不可否认的。历史及现实都表明,在阶级社会的历史阶段,只要还有民族国家和阶级存在,就不可能有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就不可能存在所谓的价值中立。任何国家意识形态都是为统治阶级所服务,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性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本质属性。马克思本人从来就没有讳言过他和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学说的阶级性,直言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价值中立和“普世价值”,实质是为维护资本家阶级统治服务的。因此,意识形态的鲜明政治性和阶级性特征是不言而喻的。

这晚,青瓷和李光北请王金贵在镇上最好的饭店吃饭,李光北上洗手间时,王金贵一把就抓住了青瓷的手,两人久久凝望,却什么都没有说。

2.思政课关键是系统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和魅力在于其深刻的学理性、在于理论的彻底性、科学性。何谓学理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观念体系,需要通过科学的知识形态表达出来,做到科学性和理论性相统一。当前,少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但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p9)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不是判断某种理论或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准,但也绝不是否认理论或价值观具有科学性的标准。判断一种意识形态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根本标准在于,看它是否与客观真理相符合,是否符合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马克思在生前没有称自己的理论是“意识形态”,但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科学领域的发展规律。所以,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科学的意识形态”。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新时代,党的历史方位新变化提出了新矛盾、新思想、新征程、新目标,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对高校思政课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是讲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

3.守住两大基本规律之“正”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新时代思政课必须认识、把握和遵循的两大基本规律,关系着思政课“怎么教”的关键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两大基本规律的深入研究,不断深化思政课作为一般课程教学的普遍规律和作为特殊课程教学的特殊规律,从研究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角度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只有遵循和有效利用这两大基本规律,才能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金课”。

1.思政课首先要讲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体是课。”[3]坚持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课程属性和本质要求。思政课必须“讲政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在课堂上所宣讲的观点政治方向是正确的,不能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及观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习近平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4]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大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掌握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方法,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关于“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关系的基本立场,西方学者提出了“断裂论”的观点。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与“科学”无法共存。在他看来,“科学”区别于“意识形态”的根本特性在于“科学”就现实提出问题,它是对现实的认识。[1](p582)而“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和概念)体系”。[1](p199)“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不仅帮助统治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并且使统治阶级把它对世界所体验的依附关系作为真实的和合理的关系而接受,从而构成统治阶级本身。”[1](p199)因此,阿尔都塞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所有国家意识形态都是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因此不具备科学性。阿尔都塞的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为无产阶级服务,所以具有“意识形态性”。但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一般规律的科学,所以具有“科学性”。[2]因此,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结合。

3.思政课重点是讲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原因。当前确实存在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回答好学生关心关注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如果离开了时代性、实践性,离开了问题导向,思政课就不会有生命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学习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树立中国特色主义理论自信是思政课的首要任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强大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学科话语越来越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魅力,为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强大学科支撑。

二、新时代给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提出了新要求

晚上回到家,玉敏把杨律师找许沁的事说了。小虫把烟掐灭,踩在地上说,我早料到这女人不会配合的。玉敏说许沁态度很强硬,看来只有打官司了。小虫说打官司也未必管用的,杨律师不是说了,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照样白忙活。小虫摇头叹息。

(一)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更高要求

1.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需要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性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教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人民、党治国理政、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这既要求思政课必须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既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政治性,也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人文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

2.应对新的复杂意识形态斗争需要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潮观念在世界范围内交流交融交锋,使原本就异常尖锐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多变、险象环生,国内思想领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和冲击。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贸易战、信息战、和平演变,花样多变、手段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隐藏,渗透越来越无形。这就给新时代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做好守正创新,引领和指导学生直面问题、掌握理论、廓清迷雾、分辨是非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高要求

1.教育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6]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须靠教育来凝聚和培育,人才、智慧要由教育来培养。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的作用,从古代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说教,封建私塾教习纲常伦理,到近代封建教育弊病百出致使思想落后,仁人志士探求教育救国之路,再到新中国的教育迎来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足以说明教育兴邦旺族富民的重大作用。同时,放眼全球,世界强国也必然是教育强国。因此,“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6]

(4) 本文计算中将混凝土视为线弹性进行分析,计算所得基岩面处廊道上游侧底部的最大拉应力为28.6 MPa,有相当区域已远远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因此下一步拟采用非线性模型模拟混凝土开裂破坏行为,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深厚覆盖层高土石坝坝基廊道的实际工作性态。

1.守住立德树人目标之“正”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思政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思政课的目的使命。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形成过程、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核心实质,充分彰显学理性和思想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思政课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内化功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通过理论认知到情感认知,最后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认同。

(三)服务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更高要求

1.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是在党领导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实现。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为了民族复兴的伟业,一直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和培养,并将新时代思政课、青年成长成才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联系在一起,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储备坚强力量。

2.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需要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的。“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4]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新时代思政课在守正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政治性,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提升学理性,集中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问题,大力推进内容形式、理念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培养有用的青年人才和时代新人。

三、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吹响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集结号。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必须以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为基础。

3.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核心能力已经萌芽,而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却连培育自身核心能力的意识都没有。依据企业类型的不同,我国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初步培养了自己的核心能力,虽然还只是萌芽。好比春兰、海尔这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建立企业文化,通过这些方式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与之相较,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还很缺乏培育核心能力的意识。这些民营企业成立之初门槛和水平较低决定了多数还停留在依靠劳动力和价格竞争等这些低水平及原始方式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多数民营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人才资源,当然技术力量也非常薄弱,维持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更不要说培育核心能力了。

(一)“守正”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

守正是思政课的根基,思政课守正是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坚守立德树人的正道,把握育人铸魂的根本,遵循思政课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守牢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不可触碰的底线。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实现民族复兴并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之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是接近,就越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民族复兴的希望、党和国家的前途在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7](p70)的青年一代。挑起这个希望和前途的历史重任首先落在肩负立德树人职责使命的思政课身上。思政课要以政治性培养好青年人才,以学理性凝聚好人心力量。坚持以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为抓手,推进守正创新,解决形式单一、新手段运用不多,内容陈旧、新思想融入不够,效率低下、学生参与不足,缺乏创新、部分教师能力恐慌等问题。应该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旗帜鲜明地讲好思政课。

2.守住课堂教学之“正”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守正就是要坚守根本,专攻主业。思政课该“教什么”?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根本。坚守思政课的根本,就教学内容而言,必须讲清讲透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带头学,还要带领和指导学生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同时,不论是思政课教师的先学、领学、促学,还是学生的跟学、自学、集体学,都必须是带着现实问题学,带着思考探究学,带实践目的学,要提升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

在日常生活中,碳酸饮料等酸性物质摄入量的增加,会导致牙齿表面釉质脱矿;此外,许多佩戴固定矫治器的患者由于牙齿清洁不彻底,导致托槽周围釉质发生脱矿,也增加了患龋风险。因此,防止釉质脱矿、促进釉质早期再矿化,对预防龋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3 真实的情境下考查社会责任和生命观念 真实的情境是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载体。将测试试题嵌入在具有启发性和过程性、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之中,适度呈现有一定的信息量、不同陌生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表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促进生物学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再认识和适度迁移。真实的答题情境可来源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可来源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可来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2]。在真实情境中考查社会责任是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灵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任务,就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理论问题,向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牢牢把握思政课在意识形态、政治导向上的正确方向性。同时,马克思主义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明确的研究对象、范畴、概念,有其严谨的理论体系、逻辑体系、方法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知识性和学理性,因此,必须在理论上讲清讲透。

(二)“创新”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

创新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源泉和动力。思政课的创新是在守正的基础上的创新,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改进中不断加强。

1.思政课内容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思政课的内容创新从根本上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决定。“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p69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前,加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是新时代思政课的首要任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9]提升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

2.思政课形式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互联网时代和微时代学习方式的新变化,思政课的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的变革,决定了思政课必须进行形式创新。思政课的形式创新首先要摒弃直线思维、简单说教和照本(屏)宣科,重点是要善于抓住和利用手机客户端移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0](p378)打造形式多样、手段有效的智慧课堂、共享课堂、线上课堂、实践课堂等,以生动直观的形式阐明深刻甚至深奥的理论,提升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

(三)在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中实现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遵循。办好思政课必须在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中实现守正创新。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活水源头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又要善于运用富有时代特点、符合学生风格的语言阐释真理;既要坚持立场正派、理论准确、内容无误,又要借助技术优势、创新呈现形式、使用多样手段,使科学理论、先进思想与灵活形式、有效方法实现有机碰撞与巧妙融合。

1.用好思政课守正创新的丰富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担当高校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时代使命,能否以理论支撑政治、解析政治、说明政治,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沁入受教育者心灵,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思政课资源,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整体提升政治性和学理性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是政治性和学理性整体提升的基本保障;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化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和伟大成就,“四个自信”的坚定和增强,是政治性和学理性整体提升的主要支撑;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政治性和学理性整体提升的内在动力;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是政治性和学理性整体提升的重要基础。

2.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学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以人心启迪人心的工作。人心的凝聚需要先进思想的引领,也需要价值的满足和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体提升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提出了思政课教师的“六要”要求。其中,政治要强、情怀要深,主要是从提升政治性的角度给教师队伍提出的要求;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则是从整体提升学理性的角度提出要求;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主要是从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必须按照这“六要”要求,建设一支更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3.坚持用透彻的理论讲好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立场、观点与方法高度一致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真理性与价值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从长远来看,推进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没有透彻的学理分析,就不可能真正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坚定信仰,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不会迷失方向。因此,习近平在强调“八个坚持相统一”时,把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放在了首位。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格外关注讲理论,而不是轻易下结论;必须格外热心悟原理,而不是醉心于讲故事;必然格外强调思想性,而不是追求戏剧性”。[11]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 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及其中国化[J].学术界,2008,(3):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的坚强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高校思政篇[EB/OL].http://www.moe.gov.cn/jxb_xwfb/moe_2082/ZL-2007n/2017-ZL48/201710/t20171023/317143.html,2017-10-21.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田鹏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03月25日.http://www.cssn.cn/sxzzjypd/sxzzjypd_bwsf/201903/t20190325_4852644.html.

On the Unity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and Academic Rationality in Adhering to the Right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NG Zhihua

(School of Marx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and class nature of Marxist theory and the Party’s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running schools decide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here to the unity of political theory and academic rationality,which is not only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also the basic premise of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here to the right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dhering to the right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political theory;academic rationality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79(2019)04-0009-06

收稿日期: 2019-05-15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18JGZ106)

作者简介: 汤志华(1975-),男,江西永丰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八桂学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郭荣华)

标签:;  ;  ;  ;  ;  

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