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段急性胆囊炎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论文_付,杨

芷江县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91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胆囊炎在不同时段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胆囊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长短分为A和B两组,A组患者在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B组患者则在发病后72小时之后才开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较好,特别是对于早期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不同时段;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胆囊炎是临床多发症,可分为慢性和急性,急性胆囊炎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常规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传统的手术具有创伤大、出血多、伤口愈合慢等缺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2],成为了一种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手段。本文为分析探讨急性胆囊炎在不同时段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胆囊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长短分为A和B两组,A组患者在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B组患者在急性胆囊炎发病72小时后才进行手术治疗,每组各80例,其中A组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龄分布在23岁-77岁,平均年龄为(56.9±2.7)岁;B组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分布在24岁-76岁,平均年龄为(57.8±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入选标准: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入院后均已确诊为急性胆囊炎,且存在明显的特征如剑突下及右上腹疼痛、压痛及反跳痛。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入选标准任意一条;②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③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④存在严重出血倾向者;⑤多次手术史导致腹腔粘连严重。

1.2腹腔镜手术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采用OLYMPUS日本腹腔镜操作系统,将CO2注入腹腔,气腹使腹腔压力维持在在12-14mmHg之间。将Trocar放入腹腔镜,对腹腔情况进行探查,确认腹腔胆囊的炎症程度及与周围的组织粘连情况,将粘连的胆囊分离,对于胆囊张力较大的患者,可先进行减压处理以便解剖胆囊三角使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暴露出来,采用合适方向切除胆囊,对于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分离困难的患者,可切除大部分胆囊并取出结石,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对患者行常规输液、营养、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A组80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1.25%,B组80例患者中2例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2.5%,两组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学送检结果如下:①A组80例患者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9例(48.8%),急性单纯性胆囊炎33例(41.2%),急性蜂窝组织炎性胆囊炎5例(6.3%),坏疽性胆囊炎3例(3.8%);②B组80例患者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0例(50.0%),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9例(36.3%),急性蜂窝组织炎性胆囊炎6例(7.5%),坏疽性胆囊炎5例(6.3%),两组诊断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相关指标方面,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并发症方面,两组均存在腹腔感染、胆痿等,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经过充分引流后好转,术后随访半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已经成为了临床上常见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对于手术的实际问题仍然存在不少争议[3]。从急性胆囊炎的病理过程来看,其病变过程可波及胆囊壁,使其增厚,扩张血管,甚至引发浆膜炎症,脓性液或纤维素渗出而导致胆囊周围的组织发生粘连严重包裹[4]。而在发生病变的72小时内组织粘连和水肿还较疏松,易手术分离,而72小时后胆囊炎可出现组织的增生、瘢痕化,胆囊开始出现萎缩、缺血甚至穿孔、坏死,从而形成胆囊周围脓肿[5],严重可出现网膜孔封闭,手术时可导致出血多、术野不清晰、易造成胆道的损伤,延缓手术进程。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为分析探讨急性胆囊炎在不同时段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胆囊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特选取了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长短分为A和B两组,A组患者在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B组患者则在发病后72小时之后才开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较好,特别是对于早期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全勇,朱洪涛. 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时段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J]. 西部医学,2013,25(10):1511-1512.

[2]谢俊华.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不同时机的疗效比较[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01):84-86.

[3]胡圣良,翁胜,李来.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J]. 安徽医学,2011,32(12):2022-2024.

[4]韦德才,蒋邦好,胡耀锋,等.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33-34.

[5]赵俊.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53-54.

论文作者:付,杨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不同时段急性胆囊炎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论文_付,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