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_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_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教学活动论文,过程论文,生物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物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工场”。如何设计出生动活泼、富有人性的45min课堂教学呢?这是大家都在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设计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的概述

1.1 定义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指为完成生物教学课程所规定的目标,安排、规划某一课堂的教学步骤,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堂的组织方式等,做出符合学生教育、心理规律的全面安排。

1.2 内容

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授课时间安排、课时安排,课题名称、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学习任务分析,课时目标分析和确定,教法的选择和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确定,学生起点知识、能力、情感的确定,教学主要事件的确定和安排,作业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1.3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指课堂教学中安排教学事件及其前后顺序,如学生课堂看书、讨论、朗读、探究活动、提问、讲解、谈话、野外调查等。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整个教学设计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整个课堂教学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和安排,精心设计每个细节的教学活动,尽量完善教学过程,才能较好地进行课堂教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 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2.1 赫尔巴特四阶段课堂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根据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把教学过程分成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简单地理解就是讲授新知识,唤起已有知识,概括总结新旧知识,应用于实际。

2.2 凯洛夫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凯洛夫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理论,提出课堂教学过程的六环节:组织上课→检查复习→告诉目标→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这种模式对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影响最大,运用的也最多。

2.3 加涅八阶段课堂教学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预期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据此,加涅将课堂教学过程分成八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反馈。

3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类型

3.1 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改”的核心,它既是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很多教师反映新教材不好教,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材上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太多,也许是我们还没有弄清编者的意图。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应把“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科学课程的生命科学由于涵盖的是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而科学知识是科学过程的产物。因此,生物新课程特别强调科学过程,要使科学过程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科学探究便是最好的实施策略。其实,生物科学探究实质上是教给学生在处理信息时,学会使用类似生物学家进行研究时使用的技巧、方法,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它强调的是内容和过程以及科学的调查。科学探究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通过研究认为,要在科学课程中引入“科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小科学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他认为,探究性学习型课堂应该包括“问题的感受、假说的形成、验证、计划的实施、从材料引出结论”5个阶段。还有些学者认为生物科学探究的体系应包括指定调查范围、构想问题、确定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4个步骤。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进行探究活动时针对不同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使用表现科学技术探索性本质的表述。例如,“我们不知道……”“关于它的证明是矛盾的……”“我们还不能确认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2)用“探究性叙述”代替“结论性表述”,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如下说法:“有9000多种鸟类”“基因是遗传的单位”“鱼类适宜在水中游泳的特点是……”

精心设计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的情景中。

科学探究学习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探究活动训练来完成的。探究训练是设计一种把科研程序压缩到一小段时间内的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教材中一般将探究训练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分为5个阶段:面对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阶段、组织资料和形成解释、成果的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活动只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一种可选择的教与学的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尽管新课标极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将其提倡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说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诚然,这种方式对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概念和科学的本质,体会科学探究的艰难,培养科学精神以及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毕竟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只能说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探究性学习,它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切不可滥用。另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探究的思路和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探”和“究”,切不可旧瓶装新酒,形成“黑板上种庄稼”之类的“黑板演绎探究”式的假探究。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及学校为探究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恰当选用教学设计的某些阶段,并做适当的安排,并非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完整地展示这些内容和步骤。正如朱正威教授所说,在初中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最少做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这方面的体验和体会就足够了,并不要求都做。只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这种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笔者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把探究性教学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的真正内涵。

对于探究性学习,目前还没有好的评价方式,建议采用“档案夹评价”,就是指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表现、行为等录入档案,等活动结束后再给学生以评价的方式。一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档案夹里至少应具有学生的以下记录:提出问题的情况,做出假设的情况,设计的探究方案,是否按方案实施,操作各种生物仪器是否规范、科学,是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搜集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引出结论的情况,表达交流的情况,与人合作的情况,探究报告的完成质量等。

3.2 实验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对生物实验做了大幅的调整,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不是纯粹以记忆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所以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和“书本”上进行“实验”,然后“背诵”实验的做法,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地完成实验。

实验设计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真实实验”“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所谓“真实实验”是指运用真实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是指不能运用真实材料或条件,代之以其他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虚拟实验”是指采用电脑技术或其他手段在虚拟空间内开展的实验。生物实验一般为真实实验,适当地做一些“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坚持实验设计的探究化思路。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具有探究思想,要把探究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实验课也是如此。建议在教学时不但应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更应要求学生亲自设计实验。

充分挖掘学校和社区的实验资源。要广开思路,创造各种条件,尽量开好、开足实验。实验场地不应限于生物实验室,校园、教室、野外、家里等都可以考虑作为实验场所。

实验时空化。例如,开放实验室,由于探究或实验时间比较长,在有限的课堂内不能完成,开放实验室就成为必然。但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要把实验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教师要详细介绍和强化生物实验器具、药品的安全使用常识,加强实验监视和监督工作。同样,学生在校外实验时,教师要周密布置,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3 讨论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思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学生,而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衡量每一位学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来实施我们的教学活动。而人的发展包括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及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感知的能力。讨论是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法,因为我们只有同别人交换看法之后,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交谈或对话与讨论是不同的。讨论有明确的主题或者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理由,而交谈或对话没有那么严格;讨论具有批判性而交谈不一定具有批判性。

教师应寻找与讨论主题有关的资料,并于讨论前分发给参与讨论的学生,或者在讨论前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与讨论主题有关的资料。好的讨论必须是让参与者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充分了解,并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做好应付这些问题的对策。

教师要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为了使讨论更为激烈,能持续地进行下去,一个好的教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鼓励,什么时候应该阻止某些与所讨论的问题无关的话题,正确地控制讨论的进度和方向。

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现场进行评价,依据的标准有:发言的次数和引起反响的情况;讨论中表现的态度,提问的次数和引起反响的情况等。

3.4 讲授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在新课标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今天,很多人把讲授型课堂教学批判得体无完肤,普遍认为讲授型课堂教学是过时的、落后的、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不合时宜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人把这种模式看成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所谓“填鸭式”“满堂灌”的学习模式。情况真是这样的吗?讲授型课堂难道真的被完全取代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些时候必须进行讲授,而且要实实在在地、老老实实地、完完全全地讲授。

讲授型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形成性测验法进行评价。

其实,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式还有很多,如STS教学模式的设计等,无论哪种课堂教学模式都各有其利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极点,使我们每上一节课,或者开展一个实验,或探究一个问题都有新的体会,都有新的提高。

标签:;  ;  ;  ;  ;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