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泗汾中心卫生院 湖南株洲 412212
【摘 要】目的:试探性研究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从2016年3月——2017年1月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对比,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了循证护理的方法,对照组则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别,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结果表示很满意,积极参与医疗护理工作,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的康复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科;应用效果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提倡人性化服务,将服务水平提高成为了社会对服务行业的一致看法,作为民生工程的医疗机构,更应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如何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成为当前共同关注的话题。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主要遵循客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将其运用到护理理念中。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大型的儿科医院都在推行循证护理模式理念,为此,更好地研究和对其在临床上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和意义重大。本文从接受的100例治疗的患儿入手对期分组对比研究,其中观察组中采用了循证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了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患者家属对循证护理模式表示称赞,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本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儿,为了更好地体现循证护理的效果,将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人数均50例。观察组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段为5——60月,平均年龄为24(±2)月;腹泻21例、口腔炎症3例、呼吸道感染15例、肺炎6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对照组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段为5——60月,平均年龄为24(±2)月;腹泻20例、口腔炎症4例、呼吸道感染16例、肺炎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正常儿童,没有出现智力、听力及语言障碍等问题、意识均清晰。这些研究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50例患者均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采用了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在对患儿进行的护理干预情况具体如下:
1.2.1增强循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强弱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增强循证护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提高循证护理人员的素质应该放在第一位,培养出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循证护理队伍是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医院应该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活动,如讲座、培训班等各种形式来提高循证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护理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在临床中总结的经验或者在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其他护理人员一起探讨研究,根据对患儿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1.2.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也同时给人生活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1909年在美国研制出了塑料袋,在当时成为了重的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塑料袋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给人烦恼,现如今,塑料袋已经成为污染环境的一个大的隐患,所以很多事情有利也有弊存在两面性。又如现在科技水平提高了但是,有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科技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使得人们患各种各样的怪病,怪病的出现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与压力。由于许多怪病、疑难杂症频繁出现,对我们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一些的新的疑难杂症凭借现在的医疗科技技术还无法有效解决,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在,很大疾病的出现与治疗方法的跟进是不协调的,往往是疾病出现后,医疗技术才会通过实验来攻克难关消除疾病,为此,医疗技术存在滞后性。而现实中的患者来院救治就以为医院是万能的,什么疑难杂症的病都能力治好,真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出现,使得医患关系出现了紧张的局势,一些医患矛盾也是愈演愈烈,甚至还出现了命案,这些本不该发生,就是由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没有相互理解,产生信任感,才导致一些悲剧的上演,为此,医患关系的良好建立对医院、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关键是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让患者与医务人员相互理解互相配合,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与分歧,从而达成共识进而维系好良好的医患关系。
1.2.3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疾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很多事情并非都能随人心愿,而疾病就是事违人愿,所以,当人们患病之后都会身体和心理上产生一些不适,尤其是心理会产生一些焦虑或者是压抑,成年人都如此何况是儿童,人们对疾病的恐惧是属于本能的放映。为此,如何更好地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健康恢复。
在临床中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等情况,作为护理人员要想方设法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有效抑制或者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更多地鼓励患者,正确引导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同时自己也应该提供一些连续性的护理工作,让患者玩自己喜爱的玩具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通过拥抱、抚摸等肢体接触来设法拉近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感,进而实现良好的沟通。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差错率、医患矛盾率、患者满意度、主动参与率。
1.4统计学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差错率、医患矛盾率、患者满意度、主动参与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患者家属也容易出现上述情况,这对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极为不利,必须采取有戏措施进行干预。而循证护理有着科学的理论,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使患者有较好的情绪,配合医生的治疗。护理人员在进行循证护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多倾听患者的心声,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二是,如实告知患者家属病情争取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治疗。三是,有效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的隐私要积极保护,不能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在临床中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方面的情绪,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快速的恢复,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很好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医院和社会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循证护理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立蓉,陈启容,刘扬,金佩虹.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年02期。
[2]胡晶.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年17期。
[3]张兆娜,沙禹辛.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分析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5期。
论文作者:张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患者论文; 儿科论文; 家属论文; 患儿论文; 医患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