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中心小学 445604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课程标准也都把德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明确要求各学科都要有机渗透德育,结合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自然学科的数学,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将德育本身因素与数学所具有的隐性德育因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德育思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拓展德育阵地,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健康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一、言传身教渗透德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句话可知,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当然数学也不例外。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认知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情感获取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自然达到良好的育人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信任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期,可塑性极强,而往往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超过了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会是一生,因而教师的言传身教特别重要。教师的容貌衣着、言行举止、一笑一颦、对学生态度和自身的工作作风都会感染学生。同时,身教更重于言传。所以,课堂内外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课堂上,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独具个性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工整规范的板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计算与分析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感。老师的谆谆教诲、真诚关爱,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
二、挖掘教材渗透德育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明白一桶水与半桶水的关系。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桶水,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深入浅出,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所任教学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认识,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素材,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渗透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科学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达到了既授业又传道的良好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教师用心充分挖掘教材,是能够找到德育因素的。
三、实施教学渗透德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例如探究性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等。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定律和规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就必须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思考、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懂得大家一起学习时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既利于自己又利于别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同学都成功的基础上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对待他人成绩的良好心态。
四、联系生活渗透德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设德育教学情境。这不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相关的德育信息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使德育渗透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活。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教育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定要把握好德育的可行性和切入点,不能喧宾夺主。只要教师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传授数学知识,训练数学能力,同时自然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从而实现德育、智育和谐发展。
论文作者:冉启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圆周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