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市库尔楚中学 刘强东
【摘 要】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科目中相对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标要求下,逐步推行分层次教学法,来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培养目标,本文对分层次教学法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从事初中数学教育的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 数学 分层次 教学
分层次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智商、特长、学习成绩的差异进行分开对待,分别培养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必然的学习差异,同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优秀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也不能够满足他们接受相同的培养模式,取得共同的学习进步,分层次培养模式下对学生的性格、智商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发挥学习中的互动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自身主动性,更多依靠自身来提高学习成绩,取得学习进步。
1.传统初中数学教育的弊端
数学教育不像其他的学科,存在一定的记忆性,只要学生肯努力去记忆,就算记忆力差一些,也不会有多大的差距,数学学科讲究的是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初中数学更有对其空间推理想象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这些能力跟学生自身的天赋相关较大,仅仅依靠学生后天努力有时候无法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传统数学授课中鼓励多进行习题练习,在大量的数学练习中获得对书本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和思考,扩充理论层次,提高数学成绩,而这样的培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会导致学生在追求习题量上过分的偏向,而忽视了对数学理论的深层次把握,有些习题脱离了数学教育的初衷,最终将学生的学习模式带向歧途。
2.分层次教学法的意义
分层次教学法结合数学授课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分开授课,并在考核时给予不完全相同的考核制度,让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更好的向数学方面发展,而缺乏数学学习能力的同学则要求其掌握基本的学习理论,并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相对于传统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次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一锅端,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兼顾到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了教学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法结合了数学教育的特点,并直接面对数学教育中的特殊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了数学教育的成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分层次教学法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
3.1 考核方式的优化
分层次教学法要求老师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对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内兼顾到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小组综合成绩考核为主,以刺激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年终考核时,则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目的以刺激学生进步为初衷,并以学生的实际进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原来成绩较差,只要平时足够努力也有可能取得比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好的成绩,而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得到老师的认可,并给与了优秀的考核方式,也刺激了其投入学习的热情,以期待进一步取得老师的肯定。
3.2 培养模式的转变
相对于原来的培养模式,分层次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平时沟通,对于训练的题目多进行交流,鼓励不同小组内的同学对自己练习的内容进行互动。分层次教学法在平时练习中给予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练习内容,以估计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把握练习内容,提高数学成绩的考虑。但同时由于小组内练习内容的不完全统一,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遇到的难点则需要在不同的小组内进行分层次交流,介于考核分组情况的存在,拥有相同考核模式的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沟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必然要求,也就刺激到了学生之间进行互通培养的必然性。
3.3 授课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课堂,老师按照书本内容对数学理论进行阐述,而学生由于自身理解能力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做到对课堂内容的及时掌握,分层次教学则把学生实际的授课水平推延到了课堂以下,在平时的互动交流中,小组内组织对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以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从而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数学课程本身轻理论,重练习,学生学习成绩需要在根本的实践中才能有绝对的发展,这样的授课模式相当于将教学和实践结合,把有效的课堂延伸,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更好的提高自我的机会。
结语: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是一种在新课标要求下充分考虑学生自己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刺激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相对于传统数学教育,分层次教学法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取得好成绩,从而让数学学习显得更加公平,把握学生特点、智商、能力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是我国数学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培养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韦玉胆.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6)
[2] 王红芬.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29)
[3] 忠侠.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J].神州,2012(25)
论文作者:刘强东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层次论文; 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成绩论文; 目的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