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与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VTE的认识,规范诊疗行为,并对初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构建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并对体系构建前(2017年)及构建后(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我院术后肺栓塞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步构建了多层面管理、多学科联动的全院住院患者的VTE防治及管理体系,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术后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41‰、0.35‰及0.2‰,死亡率分别为12.5%、7.14%、0,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通过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了医护人员对VTE的早期防治能力,加强了院、科级的质控管理,降低了术后肺栓塞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促进了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体系构建;效果评价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1】。VTE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危害大,且易漏诊、漏治,其防治与管理在国际医学界一直备受关注。其中急性肺栓塞起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影响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防治VTE的关键。因此,我院从2018年开始逐步探索,构建了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希望以此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VTE的认识,早期防治,规范诊疗,带动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VTE发病及防治、管理现状
VTE全球发病率约为8‰-27‰,大多数临床症状不典型。住院患者VTE 发病率可达20%-70%,其发生、发展涉及临床多学科,治疗花费高、易留有后遗症,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病痛【2-4】。约有10%的住院患者死亡与VTE相关。我国VTE防治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医务人员对VTE预防根据认识不足,预防药物及预防措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5】。而急性肺栓塞起病急、致死率高,是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更是评价手术质量控制及医疗安全的重要指标【6】。我院2001至2010年间,术后新发肺栓塞132 例,35%是以猝死为首发表现【7】。2016年和2017年,我院术后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41‰,其中死亡率分别为33.3%和12.5%,致死性肺栓塞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相关研究显示,对VTE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并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可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对风险降低50%-60%,肺栓塞相对风险降低近2/3【8-9】。我院管理层面逐步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自2018年开始,不断学习、探索形成了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
1.2研究方法
1.2.1 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以国内外VTE相关防治指南、专家共识、管理规范等为基础【10-12】,明确我院VTE防治与管理组织架构,制定院内统一的防治规范,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科室。科室制定个性化的防治与管理规范,并建立科室间联动机制,从而对VTE进行早期防治。管理部门借助我院信息平台及病案统计数据,监管临床诊疗行为,并将VTE防治及管理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对问题科室督促整改【13-20】。
1.2.2 初期效果评价
统计我院2017年至2019年6月期间术后新发肺栓塞的全部病历,对比体体系构建前(2017年)及构建后(2018年至2019年6月)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从而评价初期效果。
2.研究结果
2.1 建立了多层面管理、多学科联动的VTE防治与管理体系(见图1)
2.1.1在医院层面,成立院内VTE防治专家组
在医疗副院长领导下,由医务处牵头,护理部等行政部门及内科、外科、骨科、急诊、麻醉、重症医学、医技等多科室联合参与,成立了院内VTE防治专家组。根据国内外最新的VTE诊疗规范及防治指南,完成了《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手册》的制订,明确了院内VTE防治方案与流程,适应症、禁忌症的选择,统一了VTE相关评分工具,从而规范诊疗行为。同时,定期进行院内培训,强化医护人员VTE相关知识与理念的更新;定期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对疑难病例组织多学科讨论,消除各学科知识盲点,不断提高全员VTE的风险防范意识。
2.1.2 在科室层面,制定科室个性化防治及管理措施,并建立科室间联动机制
在《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手册》的基础上,各临床科室针对本科室病人特点、自身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等情况,明确VTE防治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制定科室个性化防治及管理措施,提交医务处审核及备案。对VTE高危患者,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时治疗。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早期诊治方法及技术,不断提高自身防治能力。定期组织患者宣教、指导,提高患者认知及依从性,使患者主动参与VTE的防治工作,对已确诊的VTE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各科室间建立有效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对疑似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开展综合诊疗工作,从而降低院内VTE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2.1.3 在管理层面,医务处通过多途径质控,进行监管
医务处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在线培训、考核,并将住院患者VTE防治与管理纳入院、科级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将VTE风险评估表维护至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医生对危险因素进行勾选,系统给予风险分层及预防措施的提示,帮助临床医生落实院内 VTE防治方案,也有利于医务处通过数据对临床诊疗行为进行监管。另一方便,通过病案首页信息,将每月术后新发肺栓塞病例情况进行统计,纳入院内医疗质控月报,反馈至临床科室,督促整改。并通过鱼骨图等管理工具,定期进行根因分析,逐步完善院内VTE预防与管理体系,形成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
图一 多层面管理技术路线图
2.2 初期效果评价
2017年,我院术后新发肺栓塞共16例,发生率为0.41‰,其中13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认,经抗凝、放置滤网等对症治疗,共12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死亡,2例病情危重,家属要求放弃治疗离院。2018年,我院术后新发肺栓塞共14例,发生率为0.35‰,12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认,仅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余均好转出院。2019年上半年,我院术后新发肺栓塞共3例,发生率为0.2‰,均经肺动脉造影确认,且经治疗全部好转出院(见表1)。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构建后,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1 VTE防治与管理体系构建前后我院术后肺栓塞情况
时间
术后肺栓塞例数
术后肺栓塞
发生率
经肺动脉造影确诊例数
好转
出院率
死亡率
体系构建前
2017年
16
0.41‰
13
75%
12.5%
体系构建后
2018年
14
0.35‰
12
92.86%
7.14%
2019年上半年
3
0.2‰
3
100%
0
3 讨论V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隐匿、致残率高,而且会显著的增加医疗成本,预防管理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一系列VTE相关防治指南,并多次召开会议对上述指南进行解读与推广,大大促进了临床VTE的防治工作。但是,医务人员VTE防治知识掌握不全面、高危患者防治相对不足,整体防治形势仍不乐观。我院既往研究资料显示,肺栓塞起病急,致死率高,是我院围术期死亡和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易导致医疗纠纷,严重影响着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故2018年起,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开始逐步探索多层面的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实施优化的抗VTE诊疗规范,定期进行院内培训及科室间交流,通过信息化平台,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VTE危险因素,给予适当的防治措施,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多学科协作运行机制,通过院、科两级质控平台,对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经过全院一年半的努力,我院医务人员对VTE防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诊疗行为更为规范,科室间的协作更加顺畅,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死亡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术后肺栓塞的死亡率更降至0,确诊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后,好转出院的比例也明显提高,达到了早期防治、减少病人痛苦的目的,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为一名医院管理工作人员,在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部分医务人员VTE防范意识淡薄,院内培训参与度低;部分科室制定的防治管理制度未能有效落实;由于各种原因,科室间的协作不顺畅;反馈给科室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整改等等。这都需要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计划、组织、协调、管理等职能,通过定期组织医师考核,并以信息化平台为抓手,对医师诊疗进行监管;定期进行科室巡查,并将VTE防治、制度落实及问题整改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不断协调并加强各临床及医技科室间的交流,促进多部门配合、多学科合作。通过以上举措,使得我院VTE的防治能力不断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体系更为丰富。
4 展望
2019年下半年,我院将根据体系创前期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体系建设。一方面组织建立院内急性肺栓塞急救预案,对预案的启动流程、急救人员、职责分工等进行划分,创建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VTE急救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科室专业特点及以往VTE发病情况,明确院内VTE高危科室,成立科室VTE防治与管理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对所有入院患者均进行风险评估,医务处制定更为针对性的的考核标准,定期监管,并反馈科室进行整改,形成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降低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升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T/CHAS 10-2-24—2018.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24部分:患者服务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S].
[2]Elisha S,Heiner J,Nagelhout J,et al.Venous thromboembolism:new concepts i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AANA Journal,2015,83(3):11-221
[3]Baglin T.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a public health crisis[J].Br J Haematol,2008,141 (6):764-770.
[4]Schleyer AM,Robinson E,Dumitru R,et al.Preventing hospital acquir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with interdisciplinary teamwork,quality improvement analytics,and data transparency.J Hosp Med,2016,11(2):38-43.
[5]张敏,王勇,黄俊,等.北京市七所综合医院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认知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6):482-486.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5)[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3):197-211.
[7]周倩云,朱继红,邹红,等.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诊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299-301.
[8]Puurunen MK,Gona PN,Larson MG,et al.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 boembolism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Thromb Res,2016,145:27-33.
[9]刘凤林,张太平.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5):469-474.
[10]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和管理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 (1):28-31.
[11]刘凤林,秦净.从指南到实践:解析《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J].协和医学杂志,2018,9(2):144-149.
[1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3.
[13]任爽,李大江,胡果,等.医院规范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体系的建立[J].华西医学,2017,32(2):258-261.
[14]张敏,黄荷,周保利,等.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4):291-292.
[15]秦净.医院质量管理对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影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2):113-119.
[16]Lim,Gregory B.Rivaroxaban for prevention of VTE[J].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18,15(11):653-653.
[17]房洪军,张渺,王平,等.基于管理思维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构建[J].医疗管理,2016,36(4):37-39.
[18]李芸,朱剑清,王惠英,等.基于电子病历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和防控[J],中国病案,2017,18(9):49-51.
[19]王薇,柳清霞,姚琳.住院患者肺栓塞风险评估与预防的研究[J].2017,11:1468-1472.
[20]刘翠,王筱慧,陆清声,等.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调查及对策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4):45-47.
论文作者:侯懿耕 吴俊朋 孙薇 陈洁 刘盈 王晶桐(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院内论文; 科室论文; 栓塞论文; 术后论文; 我院论文; 患者论文; 肺栓塞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