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反导条约大角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约论文,俄美反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俄罗斯的特殊地位,每一位俄罗斯新领导人上台后,俄美裁军都是对外政策的重大课题。戈尔巴乔夫1985年执政之后,俄美达成了销毁中短程导弹条约;叶利钦在1991年12月25日搬进克里姆林宫后,俄美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 现在轮到了普京。他现在面临的对外政策的最大考验,就是美国准备修改反导条约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不过, 普京命中注定要与他的前任们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因为俄美在裁军问题上的位置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反导条约的命运
反导条约是前苏联与美国在1972年签署的,这个条约的宗旨是限制双方发展反弹道导弹。
反导条约签署后,前苏联选择了首都作为保卫目标,并在莫斯科周围部署了一个反导系统,这就是有名的“橡皮套鞋”反导导弹。而美国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并未部署条约允许的这样一个反导系统。
俄美反导条约的签定,限制了俄美核军备的进一步恶性竞争,稳定了两国的战略平衡。这个条约的基础是相互视为具有平等地位和权利的对手,它的实质是“相互确保摧毁”和“同等安全”的思想。因此,尽管条约制定的游戏规则看起来相当残酷,但对保证双方的战略安全和稳定还是有效的。
在俄美签署反导条约之后的20多年里,这个条约成了俄罗斯与美国保持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同时也为双方后来一系列的核裁军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俄美关系的缓和,两国开始了核裁军进程。
1987年,俄美达成销毁中近短程导弹条约,双方销毁了各自拥有的共计2611枚中短程导弹。1991年,俄美签定《第一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武器条约》(START—Ⅰ)。根据这个条约, 俄美分别削减了42%和43%的核弹头,在1997年START—Ⅰ条约完成后, 双方各自拥有的核弹头降至6000枚以下。1993年1月,俄罗斯与美国又签署了START—Ⅱ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在2007年底该条约完成后,双方将再削减约一半的核弹头,各自减至3000—3500枚。另外,叶利钦和克林顿在1997年3月商定, 在双方议会都批准START—Ⅱ条约之后, 两国将开始《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START —Ⅲ)的谈判, 目标是将双方的核弹头各削减至2000 —2500枚。
正当俄罗斯和美国前所未有的核裁军正在进行之时,美国提出了要与俄罗斯修改反导条约,并准备部署能够保卫全美国的NMD系统。 这个问题极其严重,因而成为俄美关系目前最困难的难题。
美国敢于走出这一步,其基本背景是俄美战略力量失衡。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经受了持续10年的全面危机,国力衰微;而美国正好相反,在最近10年经历了罕见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气壮如牛,自我感觉空前地好。以美国目前与俄罗斯的力量对比,美国觉得应该得到更多的东西。事实上,俄罗斯对美国战略上的制约能力确是大不如从前。所以,俄罗斯力量衰落,美国才敢放手大搞NMD系统。
由于美国实力膨胀,美国人的安全观念也悄悄发生了变化。NMD 系统在美国受到广泛吹捧正是这种变化的反映。现在,美国人对建立在“相互确保摧毁”之上的安全已不再满意。你能摧毁我,我也能摧毁你,同等安全,也同等危险。因此,美国人现在希望要有绝对安全。美国可以有威胁和摧毁别国的能力,但不能再让别国能够威胁和摧毁美国。美国要靠自己的力量使美国得到绝对安全,不愿再象过去一样只有相对安全。虽然说,美国官方宣布NMD 系统是有限的,但它确实受到了美国在实力提升之后安全观念演变的推动,并体现了这种演变的趋势。
俄罗斯为什么反对NMD系统
自美国提出要修改反导条约和准备部署NMD系统, 俄罗斯就表示坚决不同意。普京上台之后,俄罗斯的态度变得越发强硬。俄美双方僵持不下,势若水火。
对于俄罗斯来说,反导条约的重要性不同一般。从根本上说,它关系到俄美战略力量关系的性质。在今后若干年里,俄美在战略力量上将继续是平起平坐的核大国,还是俄罗斯将从此出局,降为二流核国家,不再拥有与美国相互视为平等对手的地位和权利,都与这个反导条约的命运直接相关。
俄罗斯不相信NMD系统是用来对付朝鲜等国家的说法。 朝鲜目前并没有部署远程导弹,假使说今后几年朝鲜也可能有几枚洲际导弹,那在美国无可比拟的庞大核武库面前,谁对谁的威胁更大不言自喻。朝鲜也不至于不惜招致毁灭性后果拿几枚导弹去恫吓美国。
俄罗斯也不接受美国关于NMD系统有限性的解释。 火箭军出身的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说,通过对NMD 系统的信息和控制系统研究分析,俄罗斯国防部确信NMD 系统是美国将来建立多功能全球防御系统的第一步。未来这个系统将可以反击所有来袭的导弹,包括太空目标、水面目标和地面目标。谢尔盖耶夫说,NMD 系统的侦察—信息体系是太空系统,它可以发现世界上任何地区发射的导弹,这个导弹防御系统从本质上说不是有限的。而且,反导系统最核心的要素不是拦截导弹的数量,而是该系统的信息部分。只要美国建立起反导系统的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扩大拦截导弹数量不是什么问题。谢尔盖耶夫认为, 美国建立NMD系统最初阶段的目标正是要建立起这样的基础设施。这位俄罗斯元帅表示,俄罗斯国防部的专家对NMD 系统实际上主要是针对俄罗斯和中国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为了阻止美国部署NMD系统, 俄罗斯对美国也是软硬两手双管齐下。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表示,如果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俄罗斯将退出与美国达成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中导条约。这就是说,俄罗斯将不仅不再继续削减战略导弹,而且可能恢复已经或应该削减的导弹,这也暗示俄罗斯要保留美国最害怕的陆基多弹头战略导弹。俄战略火箭军司令雅科夫列夫称,如果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俄罗斯将重新部署被禁止的中短程导弹,这样一来,欧洲又将变成俄美对峙的人质。在发出这些强硬警告的同时,普京促使俄国家杜马批准了拖延达7 年之久的START —Ⅱ条约,拿掉了这个可以给美国提供借口的因素。俄罗斯还提出一系列合作建议,试图以软方式来瓦解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今年6月初, 在克林顿访问俄罗斯前夕, 普京提出俄美联合建立全球性导弹和导弹技术控制机制。这个建议的逻辑很简单:既然美国说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因为担心某些国家掌握远程导弹,那何不先阻止这些国家发展远程导弹?这个问题解决了,那美国不是不用再搞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了吗?雅可夫列夫将军说,以俄美两国的技术和能力,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完全可能。普京6月访问意大利和德国时, 又提出俄欧美共同建立非战略性联合导弹防御系统的设想。7月, 普京在一次对朝鲜旋风般的短暂访问后,宣布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许诺,如果国际社会帮助其发射卫星,朝鲜将放弃导弹发展计划。普京的这一手相当高明,在计策对弈上占了美国人的上风。
俄美互有王牌,互有软挡
为了解决修改反导条约问题,俄美已在多种层次上进行接触。美国副国务卿塔尔伯特和俄罗斯副外长马梅多夫从1999年夏天就开始谈判,但迄今为止,双方矛盾依旧,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不过,反导条约和NMD系统对俄美两国来说是如此重要, 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绕不过去,总要正面碰撞。
在美国,部署NMD系统已是两党的基本共识,NMD系统已是箭在弦上。在部署NMD系统问题上, 执政的民主党和在野的共和党以及美国社会虽然有很大分歧,但分歧的实质不是要不要部署NMD系统, 而是如何部署,其中最要害的一点是NMD系统应该在什么条件下部署。
俄罗斯也有难处。虽然NMD 系统初级阶段对俄罗斯的核打击能力构不成严重威胁, 但战略上对俄罗斯蕴涵着极大危险。因此, 俄罗斯没有任何愿意接受NMD系统的理由。从任何角度说,美国部署国NMD系统对俄罗斯都是不利的。
但是,如果俄罗斯坚决不同意修改反导条约,要是美国单方面退出条约,俄罗斯因此也将陷入困难的境地。
俄罗斯现在年国民生产总值按普京的说法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军费不足50亿美元,而美国年军费3000多亿美元。俄罗斯显然不可能也去部署俄式的NMD系统, 也不可能同美国去搞军备竞争。如果退出以前达成的军控条约,维持目前战略导弹的数量,这虽然对美国具有极大威慑力,但对自己也是一个难题。
现在的情形是:美国坚持要部署NMD系统, 但最怕俄罗斯真退出已达成的军控条约; 俄罗斯坚持要美国放弃NMD系统,但也怕美国真会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 双方都有一把能刺中对方要害的利剑, 但双方的剑都是双刃剑,一旦出手,也会伤了自己。因此,谁也不愿轻易使出这最后一手。
俄美反导大角逐怎样收场
俄美在反导条约上的对立最终将如何解决,目前不能确切断定,有可能将在下一任美国总统的任期内。美国的上策仍是同俄罗斯达成妥协。但如无法达成妥协,在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美国硬上的可能性比后退的可能性大。
俄罗斯的第一目标是联合同样坚决反对修改反导条约的中国以及对美国做法不满的欧洲打掉NMD系统。如这个目标不能实现, 俄罗斯则有以硬对硬和妥协两种选择。
在俄罗斯国内,学术界对于俄罗斯应采取何种选择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决不退让,也有人主张寻求妥协。如原俄罗斯副外长阿达米申就主张“趁着扳机还没扣下”必须寻找妥协。主张妥协的人认为,俄罗斯至少在5—10年里没有反击美国的实力,选择余地不大, 因此只有妥协。同美国达成妥协有这样一些好处:
可以维持同美国的有条约约束的战略关系,保持俄罗斯与美国平等的战略地位;修改后的反导条约仍然对美国有所限制,比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和可以无限制地部署NMD系统要好;可以避免俄罗斯卷入新的、 它无力承受的军备竞争; 同美国妥协不是没有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是对NMD系统的某种限制; 美国同意俄罗斯在第三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武器谈判中提出的建议,如将双方的核弹头减至1500枚;允许俄拥有陆基多弹头导弹,比如将“白杨—M ”改为多弹头;在经济和其它领域给俄罗斯以帮助和补偿等等。
标签:中国导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