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昌宁县人民医院 678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017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22例重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水平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不良心态
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我国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进而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收治率也明显上升[1]。呼吸内科重症疾病大多具有复杂性、高复发率、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对于疾病治疗和康复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通过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重症患者共计122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50例,年龄为34-86岁,平均年龄为62.38±5.6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34例,重症肺炎患者40例,重症支气管肺炎患者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16例。将122例重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似、病情,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所有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其内容包括:
1.2.1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所收治的重症患者大多存在呼吸功能异常等情况,患者常感到生命受到威胁,加之担忧治疗为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其极易产生各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其不良心态发生原因,采用真诚、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给予其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治疗期间对于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及时、细致的进行解答,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日常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2生命体征监测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常伴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异常等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改变,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开展相应的对照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病情,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日常各项数据的观察记录工作,以便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
1.2.3环境护理
日常应保持病房的清洁与卫生,定期进行阳光照射和紫外线消毒,定时通风,将室内温湿度调节至患者感到舒适的程度。定期为患者的衣物和备品进行消毒,日常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走动,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日常给予患者相关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
1.2.4氧疗护理
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有时导致患者发生休克等情况,进而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其有效的氧疗护理,一旦发现患者有缺氧表现时,应立即给予其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给氧,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给氧量的控制工作,正确使用气雾剂,并对相关设备做好消毒工作。
1.2.5机械通气的护理
部分重症患者需要行人工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工作,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①加强患者的营养供给,注意保持其口腔的清洁卫生;②合理设置呼吸机相关参数,及时对呼吸机报警进行处理;③人工吸痰时,应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④保持人工气道的有效湿化,防止分泌物淤积于气道内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异常;⑤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护理工作,定时对呼吸机管道进行更换和消毒;⑥尽可能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1.2.6压疮的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治疗,其卧床时间较长,患者体质较差,活动较少时极易发生压疮。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变更体位,尽可能减少局部受压的情况。日常保持受压部位的清洁与干燥,必要时可给予患者气垫床来预防压疮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情况完全消失,各项观察指标水平稳定,日常呼吸顺畅;有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有所改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呼吸较为顺畅;无效:未达到以上各项标准,或患者病情加重。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差异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重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呼吸内科所收治重症患者大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情变化迅速,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异常,异常患者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到危险状态,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临床中在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还应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便于随时能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开展进行处理,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是指在给予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根据事先所预计好的干预方案所开展的一系列护理活动。通过开展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护理诊断的具体情况、护理相应研究成果、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人员自身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达到预防并发症,并促进、保持患者生理、心理功能的目的。本次研究通过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从心理、生理等方面入手,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同时根据呼吸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给予患者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机械通气、氧疗等方面的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0.05),改善了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态的程度,进而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 论:
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从多角度入手,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23):121.
[2]吴秀玲.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20):216-217.
[3]叶良玉,徐效峰,吴小青,等.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6,5(3):9-11.
[4]黑胜楠.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26(6):1327-1328.
作者简介:张树兰(出生1962年11月~),籍贯:云南保山市昌宁县,民族:汉族,职称:副主任护师,学历:大专,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张树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3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重症论文; 内科论文; 情况论文; 体征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