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懂题,这是解数学题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题目都没有读懂的话,解题就无从谈起了。读懂题的要求就是要完整、正确地理解题意,做到不忽略题中部分信息,不错误理解题意。本文就对学生数学读题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数学读题;有效性
月考后,小姚找到笔者说:“阳老师,帮我看看这道题,我怎么看不懂呢”?笔者说:“那我们将题目再读一遍吧”,刚读到一半时,他就叫道:‘哦,原来如此!懂了”!
辅导课时,笔者出了一道题,大部分同学都说难,举手调查只有20%的同学读得懂题,有思路,笔者在班上说:“全班同学把题目再读一遍”,读完后再做调查,这一比例马上增至40%,再重读一遍,则增至60%,再对剩余的同学要求旁边读懂题目的同学帮读一遍题,则不懂,没有思路者已寥寥无几。
这两件事情给笔者触动很大,笔者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后来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在办公室一说,发现很多教师也有同样的感受: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讨论时无不对现在学生的状况担忧,大部分教师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或者认为是学生语文水平问题,与数学水平无关。
其实,在粗心、毛糙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读题的有效性问题。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读题。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读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读懂题,这是解数学题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题目都没有读懂的话,解题就无从谈起了。读懂题的要求就是要完整、正确地理解题意,做到不忽略题中部分信息,不错误理解题意。学生读题效率低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现在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密度往往呈几何级数增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增长的背后,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由于知识呈现的方式增多变宽了,而学习知识的最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则因学生的心浮气躁有急剧下降的趋势。学生要么不爱看书,要么看书时一目十行,浮光掠影,不能把握要领,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由于学习任务较重,平时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数学阅读。3.缺乏相应背景知识,或者缺乏生活常识,而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读了半天不知所云。4.粗心,读题太马虎,读了一半题目就凭自己主观想法以为后面部分的内容一定是什么什么,便不再认真读题,从而导致审题错误。
现在正处于中考复习阶段,教师都会因学生读题效率低,造成答题失误而失分的现象频频出现而烦恼。怎样能让学生解题时,提高读题的有效性,不出现或少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效果比较明显。
首先,教师教学时自己要有耐心和细心,不出现浮躁现象。这一点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浮躁,会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同样的信息,同时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这样的习惯,怡害极大。每每复习工作紧张时,部分教师就不自觉地陷入了这样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其次,教师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每周拿出一个固定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能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主的数学阅读;可以和年级组商量安排各班开辟一个专栏,以数学阅读内容为主题,准备了一些数学趣题、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的介绍或者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积极性及拓展数学知识。
再次,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读题。在教学中不念题,不解释题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分析课题结构,以培养学生按一定程序认真细致审题的能力。去发现题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和重要词语,对理解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要时,要让学生试着用笔划下来。对于一些难理解或内容比较长的题目,可以引导读两遍甚至是多遍,直到读懂为止,克制急于解题的冲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题,捕捉题中的有效阅读信息,中考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4,求第三边的长是多少?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就以为第三边是5。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捕捉信息:两边长3和4,一定是直角边吗?学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在读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捕捉阅读信息的必要性。笔者在讲题的时候,总爱说:“当你做题感到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回头把题目重新读几遍,尤其注意,哪些条件你还没有用到?那里往往是突破口!”。
再次,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尤其是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设“陷”等方式,让学生自知自明,读题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另外,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向语文教师学习,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和语文教师配合,多多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语文水平,笔者经常在班上(尤其是尖子班)说:“决定你的数学能力的是你的语文水平”。
(作者单位:广西柳铁一中 545007)
论文作者:阳连德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学生论文; 题意论文; 数学论文; 题目论文; 读懂论文; 教师论文; 笔者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