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138例,其中男88例,女50例,年龄在(34~72)岁,平均年龄(46.2±5.7)岁,按照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分别行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对其疼痛进行干预,术后1d、2d及3d对患者采疼痛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疼痛程度随时间推移均逐渐减轻,而观察组的术后1d、2d及3d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身体、心理健康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外科手术患者进护理干预,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可明显缓解术后的疼痛程度,因此推荐外科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护理干预。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科患者;术后疼痛
外科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受到组织的损坏并不断修复的复杂反应。尤其是严重的术后疼痛让患者产生不良情绪,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甚至引起并发症,由此可见,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在我们的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1]。本研究对近年来本院在外科患者术后引入护理干预,并对其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138例,其中男88例,女50例,年龄在(34~72)岁,平均年龄(46.2±5.7)岁,其中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32例,肝脏手术患者28例,胃部手术患者10例,阑尾切除手术29例,肺部手术患者20例。按照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外科术后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优质护理干预如下:
1.2.1 建立疼痛控制小组:其中外科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均作为小组成员,小组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以术前疼痛护理计划为依据,详细为患者讲解疼痛控制护理的必要性及其护理过程。
1.2.2术前健康宣教 在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可能会引起的疼痛及疼痛的原因,从而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这对疼痛的感知与病情的恢复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1.2.3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对本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疼痛相关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疼痛评估方法的培训,并进行资格考核,顺利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可对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分级,实施个体化护理。
1.2.4 心理护理 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若发现患者有情绪低落,或对治疗产生恐惧心理时,应给予相应的开导、鼓励与安慰,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为患者讲一些在本科室成功救治的案例,以激励患者的斗志。或者是辅以患者喜爱的音乐,降低患者疼痛感。
1.2.5环境护理 保证绝对安静的病房环境,开窗通风,定时进行病房消毒,病房内维持24~26℃的室温和60~70%的湿度,并摆放定量的绿色盆栽,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此外,医护人员进出房间应保持轻声,以保证患者的良好休息状态。
1.2.6饮食护理 制定合理饮食餐谱,饮食遵循下列宗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粗纤维的失误,不可吃辛辣的、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多纳入一些有利于胃肠蠕动的食物,例如橡胶、核桃、芝麻等,避免患者出现便秘,适量加入一些活血化瘀性质的食物。
1.2.7 镇痛措施 ①保持舒适的手术与病房环境,控制湿度及温度,减少噪音,尽量保持安静;②可以给患者推荐音乐或电影等娱乐项目,使患者分散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的折磨;③勤询问患者状态,若有不适,立即给予相应治疗,也使其感受关怀与温暖,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应更加轻柔,防止引起不必要的疼痛。④超前镇痛:手术结束后,安装PCA泵,在PCA的使用期间,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每次康复前挤压PCA泵,同时于康复训练前30min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胶囊,以缓解病人行膝关节训练时的疼痛感[2]。⑤冰敷护理:术后6小时,帮助患者翻身,24小时内用冰袋对患者伤口进行冷敷处理,以降低皮肤神经兴奋性,抑制细胞活性,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减轻疼痛感,同时避免局部出血或是膝关节肿胀现象的发生[3]。适当将患肢抬到一定的高度,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不畅或是麻木的现象。⑥针刺穴位止痛:根据中医针灸理论,选取相关的止痛穴位,以平行泻法进行针灸,进针30mm~45mm,得气后留针半小时,连续治疗1周,此外,还应对患者适量的按摩护理。⑦运动锻炼:协助患者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锻炼,调理气息,降低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术后1d、2d及3d对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状态,1分为无痛,10分为极为疼痛,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 )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在外科手术后1d、2d及3d的VAS疼痛评分
对两组患者术后1d、2d及3d的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疼痛程度随时间推移均逐渐减轻,而观察组的术后1d、2d及3d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结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外科手术已经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术后疼痛是无法避免的[2]。由于疼痛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心率失常,呼吸急促,情绪暴躁,血压不稳定及免疫力下降等临床症状,从而引发新的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大,有些医院还建立新的科室疼痛科,实行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再制定治疗方案,这都是以往所闻所未闻的[3]。
专业护理人员对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4-5],如:1)健康知识宣教 使患者加深对疼痛的认识,使其主动克服自己心理影响配合治疗;2)维持良好舒适的环境 使患者心情愉悦,避免烦躁的情绪加重对疼痛的感知,使病情恶化;3)进行心理引导 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关怀与安慰可以激发机体产生咖啡样物质,从而对患者起到镇痛的作用;4)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让患者听到热爱的音乐和看到喜欢的电影,或对其进行适当按摩等,转移其注意力从而忘记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外科术后的1d、2d及3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行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3d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身体、心理健康等,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行外科手术患者进护理干预,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可明显缓解术后的疼痛程度,因此推荐外科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崔艳.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34):117.
[2] 谢素美.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82-283..
[3] 王灵晓.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91.
[4] 张艳丽.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04.
[5] 黄玉香,沈瑞子,叶红萍,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价值[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34-236.
论文作者:唐月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外科论文; 程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