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论文_李明谦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论文_李明谦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巨大的影响,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都发生过大型地震,都造成了大范围的建筑倒塌,许多人更是因此丧失了生命。所以在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的抗震设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政府部门对建筑的抗震性能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达不到抗震标准的建筑房屋是不允许投入使用的(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66号第16条要求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特殊设防类和中型以上重点设防建设工程;全新活动断裂带附近和穿越抗震设防区的市政工程,由省厅主管部门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审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图审查)。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发生过严重的地震灾害,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迫害。通常情况下,一旦有大型的地震灾害发生,建筑房屋在地震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地震带来的冲击力能够瞬间破坏建筑物。所以在现阶段的建筑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更多追求的是建筑的安全性能,这里所说的安全性能就包括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这也是未来建筑安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了解到地震给建筑结构以及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危害,在建筑物建设期间我们需要加大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力度,对抗震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程中面临的限制性问题

2.1地震防治指标设计期间无法全面灌输合理性经济控制思维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建筑抗震所推行使用的指标内容包括有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等,该指标内容凸显出来的是社会基层大众生命财产安全性的保障结果。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正在发生着本质上的变化。在现阶段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抗震结构设计有着艺术化、个性化的特征,使得现阶段的建筑结构呈现出一种超高层、大跨度超限建筑工程的设计,这些都意味着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正在向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2.2建筑结构抗震目标上不能彰显出地域差异

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抗震结构设计方案沿用的改革指标,主要都是在全国建设实践的背景下完成的,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以及地震级强度(各地抗震设防烈度不同,有6度~9度)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尤其是不同地域在经济上以及人口数量上的差别,这样就会导致无法对区域之间的地震状况和形式进行统一的管理,导致在相关设计主体的抗震目标设计上不能提供精准的校验条件。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

3.1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问题

在忽略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建筑在同一级别的地震中可能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对抗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选择一个适合的建筑抗震场地对结构优化工作的开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抗震场地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使得必须要在这样地质条件的场地上进行施工建设,面对这样的情况,现场的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施工场地采取加强性的措施,根据抗震类型等来采取合适的提高地基刚度的策略。

3.2抗震结构的合理选择问题

建筑体的抗震能力完全取决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在建筑抗震结构的选择上,大多数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框架式的建筑结构,该结构是当前阶段抗震性能相对来说比较好的结构之一。在建筑抗震结构的选择与设计过程中,按材料的分类来看,当前阶段主要应用的结构体系包括有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等,如果按照结构形式来进行分类的话,则包括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解构、筒中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等。所以,抗震结构的选择需要将实际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前期勘察资料的缺乏问题

在建筑场地选择工作开展之前,需要结合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来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以此来确定该地区的地质状况是否符合作为建筑体的抗震地基。在前期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些地质勘察数据来作为必要的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缺乏造成的后果就会使基础图纸设计缺乏理论依据。

3.4注重结构的规则性与整体性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不仅需要给予结构强度足够的重视,还需要给予结构的刚度足够的重视,建筑体的抗震性能不仅取决于结构强度,还在很大一部分上取决于结构刚度,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结构能够有效的抵抗地震产生的冲击波。设计人员除了需要注重建筑体的强度以及刚度设计之外,还需要注重结构设计的规则性,设计人员在设计主体抗侧力时应该选择刚度与变形特性相仿的材料为主轴材料,这样才能够使建筑主体抗侧力在遇到地震时能够均匀的变化,防止由于主轴的不均匀变化导致建筑发生坍塌。

4加强建筑结构抗震实际的具体措施

4.1合理布局地震外力

在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增强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面,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地震外力进行合理的布局,使整体建筑结构能够形成一个双向的侧力体系。地震外力的合理布局对于建筑体结构的稳定性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的支柱、梁以及墙体等部分就会呈现出一种弯剪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建筑结构的塑性主要都是集中在墙的底部位置,这种形式的地震外力布局能够使建筑结构内部的梁结构在遇到地震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这种变形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产生冲击波对建筑结构的冲击。

4.2加强抗震构造的设计

建筑体整体的抗震性能与建筑体各个部位之间的抗震性能是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对建筑以的抗震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筑结构中比较重要部位的设计,其中包括有梁、柱、墙,设计人员在对这些重要构造进行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抗震标准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强结构剪力的同时还应该增强建筑节点的承载力,以此来保证建筑节点的牢固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震性。

4.3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为了使建筑体具有更强的防震能力,能够更好的抵御地震冲击波带来的冲击力,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设计多道抗震防线,使得建筑体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所以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建造时,应该加强对材料的选择与控制,可以根据实际功能来选择不同性质的材料。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意义就在于,当建筑遇到地震灾害时,一些延展性较高的构件就能够作为建筑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通过轻微变形就能够起到发散地震冲击力的效果,而其他延展性差但是强度高的构件就能够作为其余的抗震防线来继续发挥作用。

5结束语

建筑体抗震结构的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非常大的科学任务,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非常全面。所以,为了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工作开展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能够影响到建筑抗震性能的一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古力铭.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四川水泥,2015(6): 60-60.

[2]张立柱.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5):38-39.

[3]邱子龙.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材与装饰,2016(19).

[4]梁文辉.基于抗震考虑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8):75-76.

[5]杜倩.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问题分析[J].民营科技,2018(11): 120.

作者简介

李明谦(1965-),女,四川开江县,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结构校对和审查。

论文作者:李明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论文_李明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