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付艺伟 牛得平

浅谈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付艺伟 牛得平

(安阳市幸福中学)

课题名称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课题编号 AYJYK18196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道德品质,培养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渠道,由于这门课程多局限于课堂教学,理论性较强,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普遍出现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课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与综合素质,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教育工作者们在不断探索与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其中,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充实课堂活动,拓展教学内容,成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1-2]。

一、乡土资源的涵义

随着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术界对于“乡土资源”概念的界定大同小异。吴刚平认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谢树平认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省市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民族风俗、传统文化、生产特色和生活经验等。

综合来讲,乡土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或时间沉淀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产物,包括自然风光、乡土地理、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民风习俗、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乡土文化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背景息息相关,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会经常接触乡土文化,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乡土文化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乡土材料必须符合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能论证基本理论观点,所以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因此,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收集的乡土资源应该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能随意编造、虚构, 这样才能使受其印证的理论、观点更可信、更易于学生接受。二是要从多而杂的现实生活材料中精挑细选,筛选有价值的材料融合到课堂授课中,以达到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以使教学目标落实。三是要零散材料系统化,跟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相关乡土课程资源多而杂,如果要在课堂上科学应用,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将这些零散的资料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

(二)时事性原则

时事性原则指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乡土材料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时反映国内外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体现一定的时政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及时补充反应乡土建设和发展的新成果、新情况,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社会现象,探讨社会热点,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更强的生命力。因此,要求教师要多途径获取时政要闻与社会现象,因地制宜的把这些资源与课本理论知识融合起来,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同样,对学生来讲,也能不拘泥于形式,融入并参与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既要教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解读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3]。因为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是学生时期德育的主要阵地,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注重学生三观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采纳的乡土资源应该是传递正能量的、内容健康的、高雅的,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

(四)特色性原则

特色性原则是指乡土课程资源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性、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不同民族均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本土地的风俗民情、名人轶事、历史遗迹、自然风光及传统文化等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在收集乡土资源时坚持特色性原则,开发适合本地域教学的乡土课程资源,从而丰富国家课程。

三、乡土文化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及时补充完善乡土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学生接受什么样的信息,主要取决于教师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的完善本土资源库,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达到更好“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4]。

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主体是教师,主阵地是在学校。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发掘周围可用的乡土资源,并把其补充融合到思想政治课堂中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感情,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乡土资源库,扩展对乡土资源的认识视野,加强对乡土资源的理论研究,通过与老师、学生、家长交流乡土文化以及探讨社会热点,建立完整的乡土资源库[7]。

(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来讲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量大、枯燥乏味的课程,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乡土资源,通过观看事迹影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而谷文昌则是安阳林州人,谷文昌精神是对谷文昌一生表现出的党性修养、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集中概括,属于典型的乡土资源,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谷文昌胸怀理想、心系人民,不畏困难的先进事迹,学习谷文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其次,为更好的活跃学习气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适当走出教材、走出教室,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纪念馆、青少年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等,在实地参观与聆听后获得自己的体会与感悟,让学生从主观层面产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例如,位于林州市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人民为解决吃水困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体现了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不仅满足了学生游玩的心理期望,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并将这种拼搏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邢朝阳. 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科核心素养[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1): 133-134+121.

[2]朱效雨. 乡土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 100-101.

[3]林立娜. 乡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4]徐渭涨. 乡土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论文作者:付艺伟 牛得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浅谈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付艺伟 牛得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