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路在何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职业教育论文,路在何方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规划中,农村职业教育被定位为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社会尤其是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新型农民方面抱有很高预期。但从现状来看,一些地方以县域中等职业学校为核心的农村职业教育规模萎缩、就业不畅,与社会的巨大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除去教育体制的因素外,我们认为,在办学路向上农村职业教育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主顾”——农民,失去了主流市场的支持;同时没有得到自己在城市里的盟友——城市职业教育的接应,培养的毕业生包括中职生和农民工在城市里水土不服。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路向上应该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并以政府统筹为主,构建城乡联动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本期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1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困境
为升学服务还是面向就业
从以往的文凭导向、学科导向和升学导向发展到现在的就业导向,可以说理论界和政府对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愈来愈清晰。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最紧迫的时代任务就是“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但在实际办学中,一些地方县域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和城镇化战略存在错位现象,对口升学成为不少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更是相当数量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任务严重背离。
根据我们的调查,一些地方大部分农村职业学校都将对口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支柱。像河南省某县职业高中的许多优秀学生都参加了对口升学考试,2005年升学率高达77.2%。该县的两所综合高中也在探索对口升学的路子,把对口升学作为学校的支柱之一。山东省某县技工学校高考部的学生在经过3年的文化课学习后,也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只有升学无望,才依靠中级工资格,去市场就业。
职业学校把升学作为办学主要方向,其直接动因在于:首先,家长在高校扩招背景下,认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提高了,其个人持续收益较接受职业教育从生涯发展来看更大;其次,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质量不能满足农民及其子弟进入城市职业圈的需求。
但是,对口升学的学校水平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职业学校以此作为办学定位,不仅无法发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也给自己的办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一,影响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
吉林省某县职高校长:近几年来,我们主要是依据吉林省对口升学计划和学生的要求,设置了医学、计算机、财经、旅游管理、种植等5个专业,根据省颁纲要选定教材,学习和考核上与普高班一样,重视文化学习,是地道的应试教育,没必要开展实践教学。
其二,影响实训基地的建设
吉林省某县某综合中学校长:我们曾建有四个示范性实训基地,最近几年基地建设下滑,主要原因是我校职高班的对口升学率很高。对口升学招生上有一个弊端,就是很少考察学生的实际技能,总分750分,其中语数外三科就占450分,因此直接影响了我们建设实习基地的投入和热情。
由于对口升学的学校不理想、就业情况艰难,农民及其子女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信心不足,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没有被激发,极大地影响了对职业教育的选择。
为城市输送劳动力还是就地转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资本和技术增密,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农民进城打工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毫无疑问,农村职业教育应该积极参与到这项宏大工程里来,按照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需求来引导农民走向城市职业人。政府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一度对这一历史机遇报有很高期望,事实证明,农村职业教育基本没有享受到这块蛋糕——大量农民工没有经过任何培训进入城市低端劳动市场,而农村职业学校辛苦培养的毕业生却受到企业界的冷遇。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有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建筑行业的3200万农民工中,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
原因很明显,置身于农村地区(包括城镇),在远离城市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再加上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的师资、设施等条件又比较差,如何能培养出适合城市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尽管存在庞大的潜在需求,然而,事实上这块蛋糕农村职业教育无法独自吃下,现实条件决定其承担为城市输送合格劳动力的重任力不从心。
培养农民子弟还是农民本身
目前,农村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而作为农村人口主体的大多数成年劳动者并没有被列入招生对象。我们调查发现,进城打工前只有7.4%的农民工接受过进城打工培训,12.0%的农民工接受过种植养殖培训,而绝大多数守家在地的农民几乎谈不上职业培训。
农民未接受和不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首要原因是时间冲突。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供给方在教育时间安排上对农民的特点考虑不够,或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作息规律。正规教育培养周期较长,一般在两年以上,且开班时间比较死板,一般在秋季开学,而此时正是农忙季节。在农村,由于目前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随意性较强,并且随着市场和农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长学制教育很难适应这一需要。
其次,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当地经济社会需求脱节,与农民生活脱节,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对农民的职业教育需要讲实际、实用、实效和可操作性。在农业技术层次的需求上,农民最关注有关“名、特、优、新技术知识”,其次分别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信息;在农业技术类别的需求上,农民需要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材料、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以及农业现代化生产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尤以新技术、新品种最受欢迎。由于一些地方农村职业学校长期沿袭普教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技能差,实习基地缺乏示范性和推广性,根本无法让农民学以致用,因而大多数农民选择了与工作结合紧密的民间学徒式训练,没有在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2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范围来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国家和地区根据当地的经济模式、经济制度、文化基础、教育条件等形成了一系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其间著名职业教育专家福斯特的思想发挥了重要影响。现在看来,虽然时过境迁,但这些思想和经验对我们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专家福斯特的观点
——农业教育的对象是农民而非学生。福斯特认为,农业教育应立足农民。他认为:“如果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其求学目的是为了离开乡村的话,那么任何学校中的农业课程对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他主张尊重农村家庭子女的个人意愿,为避免浪费,没有必要让不愿从事农业的农家子女接受农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推广农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福斯特认为,农业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点,“因为农业是农村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领域,也是最难以变革的领域”。他提出,农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新技术、新作物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当地市场信息和生产新知识的传播。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注意农民的求知积极性。福斯特认为,单靠农业技术培训是不能对农民发挥明显影响的。农民最注重实际,只有当看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实际收益时,他们才会有学习这种科学技术的愿望。因此,农村的农业和其他职业教育的展开,必须考虑到这种来自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职业教育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实效。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与当地的发展和农民的收益直接相关,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世界农村职业教育的共同经验
——农村职业教育的关键:激发农民的学习动机;
——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农民;
——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与他们发家致富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
——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式:便于参与或易于接受这种教育或培训;
——农村职业教育的结果:有效;
——农村职业教育的抓手:“能人”带动;
——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动用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
国际社会达成的三点基本共识
——农村职业教育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农民;
——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与农民的发家致富相结合;
——农村职业教育形式应该是非正规、短平快,与推广实用技术相结合。
3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向调整
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路向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招生对象以农民子弟为主,忽略了最大的目标群体是农民本身;其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缺乏与城市职业教育的联动,培养质量受与用工单位隔膜、师资水平低、实习条件差等影响。
我们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要不断扩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主体最终要落实在农民教育层面上。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路向应该是:对留在家里的农民,开展与其发家致富相关的实用技术推广;对欲离乡离土到城市去的农民及其子女,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办学路向相应,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与创业和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型、技能型的城市新型农民工;有针对性为当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与输送合格的新生。
通过建设有农村特色的职业学校为“三农”服务
对守家在地的农村劳动力开展现代农业教育是现在我国农村职业学校应该重振的本业。农村职业教育只有通过突出农村特色,才能在职业教育的形式、内容、时间、效益、效率上赢得农民的承认或认同。
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职业学校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农民和准备就业的农村学生为主要培训和教育对象。使仍以农业为生的农民走向富裕,是农村职业学校的主要办学目标。
——以农业新科技为主要培训内容。以我国目前的土地承载量,要使农业生产者致富,必须推广以新科技为代表的实用技术,使技术应用者能立竿见影地感受到接受职业教育的成效。
——以实践为主要培训手段。农业技术的推广最有效的场所应该是在田间、养殖场、大棚、花房等生产现场,示范操作应是主要教学手段。
——以正规和非正规化结合的方式培训。农民的作息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不能以全日制为主,应避开农忙时节和白天主要工作时段,以分散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安排教学。
——学校的功能多样化。作为农村教育的中心,农村职业学校应与农村成人教育、文化教育统筹,成为农村社区的技术和技能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创业和就业指导中心、市场信息中心以及实训基地(校办农场、工厂)。
构建农民工培训的城乡联动体系
我们认为,虽然农村职业学校距离农民工的来源地较近,但又距农民工的输入地太远,无法独自承担农民工培训任务,农民工培训要通过城乡联动的体系来完成。农村职业学校主要承担农民工(进城前)的职前教育与培训,城市职业学校主要承担农民工(进城后)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具体措施包括:
——保证培训经费。农民工没有“钱”也没有“时间”来参加培训,因此,可以采用用工所在地政府与用人单位共同按比例分担培训费用的方法,当地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来确保农民工培训所需的“费用”与“时间”。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破职业教育城乡分割的局面,将城市职业教育资源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使用、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城市职业学校师资、设备和实习基地等资源为农村职业学校提供服务。
——按照培养流程分工协作。城市职业学校靠近用人单位,掌握较多的就业信息,城、乡职业学校可以以订单、定向培训为中介展开协作,分工合作为农民工提供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