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俄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_中俄论文

当前中俄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_中俄论文

对目前中俄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俄论文,若干问题论文,经贸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克服对俄经贸关系中的短期行为,应立足于长远。

○应充分认识俄市场的巨大潜力。俄方估计,到2000年中俄贸易额

可达到100亿美元。

○在不影响我国重大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对俄经贸关系中可以实行

适度的倾斜政策。

中俄经贸合作正处于调整时期。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应使双边经贸关系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规范的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改进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使双边经贸关系步入健康、有序与稳定的发展时期。我们应努力加速这个调整期。为此,我认为以下若干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一、应该从战备高度对待中俄经贸关系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政府独立执政4年多来, 中俄关系既体现了继承性,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这期间,两国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中俄关系要好于中苏关系;政治关系要好于经贸关系。如何巩固与发展两国关系,是中俄双方十分关注的问题。

从当前两国关系所处的历史条件来看,下列几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当代世界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外交关系日益经济化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利益或者说经济安全在国家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就是说,中俄两国都是根据自己的国家经济与安全利益作出决定,现在是讲究实际的朋友,而不再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兄弟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其次,从中俄两国对外战略来看,都把建立友好关系视为双方在对西方关系中的可靠的后方保障。第三,中俄两国都在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与加强国际经济关系,为本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上述条件下,如果经贸关系长期滞后,与两国政治关系不相适应,对巩固与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是不利的。

另外,如果从发展对俄经贸关系对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来看,以下两个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第一,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就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1994 年, 我国的出口已占GDP的23.8%,就是说,国内生产的产品与1/4 要靠出口解决销售问题。俄市场具有很大潜力,对我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目前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国际环境,既有不少有利因素,存在不少机遇,但同时也有不少不利的方面,即挑战的一面。地方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发展,加上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导致一些国家与我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我周边国家与不少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开放的步伐,增强了与我的竞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产品的质量与技术水平在国际上竞争力还不强,在西方市场上难以很快扩大地盘。

以上情况说明,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要有战略眼光,对当前中俄经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的研究,不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具有重要性与迫切性。

二、应该客观地分析中俄双边贸易不稳定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4年中俄双边贸易与前苏联时期相比有了很大发展, 但不是稳定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大起大落。1992年贸易额为58.6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1993年为76.79亿美元,比1992年又增长30.9%。1994年大幅度下降,为50.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4%。1995 年按俄方提供的材料为55亿美元,比大滑坡的1994年增长8.4%。 如与创最高纪录的1993年相比则下降28.4%。1996年头两个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3%。在分析1994年大滑坡原因时,有两点必须指出:第一,它不是两国政治关系恶化引起的。这一年,两国政治关系发展十分顺利的一年:俄方提出俄中建立“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构想,5 月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访华时,签署了7个政府间文件,9月江泽民主席访俄,双方又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等6个重要文件, 双方还就战略核导弹不瞄准对方、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达成协议。第二,它与俄经济大幅度下降无直接联系。1994年,俄GDP与工业产值分别比上年下降15%和21 %,但这一年其对外贸易总额是上升的,与远邻国家的外贸额为76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

1994年中俄贸易大滑坡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1、1992—1993年,两国贸易大幅度上升,有一些偶然的、 暂时的和特定的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并没有稳定的基础。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当时经济形势已十分严峻,1990年已出现了和平时期的第一次经济负增长,国民收入与GNP比上年分别下降4%和2%。苏联解体前夕, 消费品的供应已处于全面短缺状态。1992年初俄实行的激进改革,又加深了经济危机,这时俄消费市场确实是一种空空如也、饥不择食状态。但其原材料产品,由于生产萎缩与经互会解散等原因,出现了相对过剩。而这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顺利,市场供应充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大力开展对俄边境地方贸易,并在政策上给予一系列优惠等,利用俄经济、市场的困难与混乱,拓展了对俄贸易。就在1992—1993年两年,使地方边境贸易急剧上升,由国家的补充地位变为对俄贸易中的主力军。

2、中俄贸易条件的重大变化。到了1994年(严格地说从1993 年下半年开始),两国贸易条件与前两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1)随着我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压缩基建规模,实行紧缩政策,使得对从俄进口的生产资料需求大大减少,与此同时,俄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调,逐步接近国际市场价格。这样,使中方在与俄商品交换中因高额差价而获取较高利润的可能性不再存在。(2)由于我国实行汇率、 税制改革与配额许可证管理,这就抵消了边境地方贸易以前享受的特殊优惠待遇。(3)西方国家逐步进入俄市场,竞争激烈。 过去那种中国商品在消费品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不复存在。(4)1992—1993 年在大力开拓俄市场时,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忽视商品质量,大量伪劣商品拥入俄市场,使中国商品信誉极度下降。所以,有人称1992—1993年我对俄市场的开拓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开拓。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5)受一些具体政策变化的影响,如1994年1月28日中俄双方对外贸人员实行普通护照签证制度,给经贸合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要对俄方的看法作出冷静的判断

双边经贸关系当然是双方的事。这几年来,总的说来,俄方从官方到学者,对发展与我国的经贸关系是重视的, 对其重要性是肯定的。 1994年4月底,俄议会为切尔诺梅尔金5月访华作准备,就俄中关系举行了听证会。会议对俄中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作了分析。听证会总的结论是:“发展俄中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俄罗斯长远的民族利益,有利于亚太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俄中之间的互利经贸关系是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参与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因素”。从这次听证会与近一个时期来俄方的一些反映,俄对中俄经贸关系有以下看法或者说意见:

1、对两国政府特别中国政府对经贸关系的调控不力不满。 希望中方加强对双边经贸关系的调控,扩大政府间的经贸关系。

2、吃亏问题。 理由是在地边贸易中俄方向中方提供的主要是原材料,其价格是被压低的,而俄从中方进口的主要是消费品,质次价高。俄还担心,俄不仅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还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原料供应地。

3、商业移民问题。俄方认为, 中国通过地方边境贸易和劳务出口,使得远东地区的有些居民点,“客人超过俄罗斯人”。

4、对两国边界的开放存在疑虑, 俄认为这使两国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断发生利益冲突。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甚至要求俄政府宣布1991年苏中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苏中国界东段走向协定》无效。

5、希望中国政府对重大经济合作项目,如三峡工程, 对俄实行倾斜政策,给予照顾。

6、在经贸合作形式方面, 俄方经常强调的问题是:尽快向现汇贸易过渡,实现用自由外汇“文明”的结算方式;扩大企业主之间的相互投资,兴办合资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生产合作。

7、强调军事技术合作、军火贸易要适度。俄方认为这几年来, 俄中两国在军事领域合作发展得很顺利,但不宜过大,否则会遭国际社会的批评。俄方还是希望能与中国全面与和谐的合作,重点还是要放在经济领域。

俄方上述看法,有些值得我方重视与研究。

四、要及时地研究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考虑到中俄经贸关系中的问题较多,目前应该抓住若干重要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逐一解决。

1、中国应制定一个发展对俄经贸关系的长期战略方针。 应包括以下的思想:(1)要把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放到巩固与发展国家关系乃至影响我国经济与安全利益的战略高度去考虑。(2)克服对俄经贸关系中的短期行为,要立足于长远。(3)在看到目前存在困难的同时, 更应充分认识俄市场的巨大潜力。俄方估计,到2000 年, 中俄贸易额可达到100亿美元,到21世纪初,符合国际规范的机制可以建立起来。 我认为,以上设想,只要通过双方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不妨计算一下,以1995年两国贸易额55亿美元为基数,今后5年如每年以15%递增,到2000年贸易额为105亿美元,如以20%递增,可达134亿美元。俄驻华商务 代表卡恰诺夫估计,1996年中俄贸易可望达到1993年的创纪录水平。(4)在不影响我国重大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对俄经贸关系中可以实行适度的倾斜政策。

2、必须对俄市场重新认识。目前的俄市场与前几年相比, 突出的变化是:(1)竞争剧烈。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力量强、 先进的技术与高质量的产品,已纷纷进入俄市场,形成了对我的挑战。(2)居民对消费品的质量要求已大大提高。尽管这几年来,俄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但由于俄本国食品工业、轻工业严重衰退,导致国外消费品大量涌入,因此,居民已逐步习惯于国外的消费品,对消费品质量有了新的要求。(3)出现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市场。 目前俄居民生活状况是:10%的人生活比过去好,其中2%的为富翁,8%的比较富有;20%的人生活没有变化;余下的70%的人生活不如过去,其中40%的人生活水平大大下降。我应根据已发生变化了的俄市场,采取一些具体措施。首先要改变俄消费市场对质量要求不高的错误观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竞争能力。其次,考虑到绝大多数工薪阶层的购买力水平,我应尽力扩大出口适应这一阶层需要的商品,要求做到,商品虽属中低档,但绝不是质次商品。如果在这方面狠下功夫,我认为,中国商品在俄市场能占领一席之地。

3、改变我国商品在俄的形象。这是议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本原因是决心不大,措施不力。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商检部门严格把关、整顿边贸公司和执行国务院最近出台的边境贸易新政策,界定边贸的范围与数量,以消除过去不规范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措施外,就目前来讲,要果断地取消“旅游贸易”,杜绝中俄“倒爷”把伪劣商品通过这个渠道流入俄市场。这样做,可能会影响一些人,一些地区的利益,但从我国对俄贸易的长远利益考虑,采取这一措施是必要的。

4、积极调整政策,适应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新趋势。为此, 必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贸易方式尽快由易货向现汇转变;经贸合作关系由商品贸易为主逐步向商品贸易与投资并重方向转变。

中国向俄出口的商品应逐步从初级产品为主的结构向科技含量高、附加价高的中高档商品结构转变;经贸合作的主体由分散的、层次低的和单纯中介公司向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公司、生产厂家与科研单位转变,组建集团公司。为此,要加强政府行为,对大公司提供优惠政策;在经营上,必须改变急功近利的做法,要借助良好的国家关系,立足于建立中俄新型的、面向21世纪的互利互惠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解决了上述几个转变,才能使中俄经贸关系上一个新台阶,才能扭转近几年来出现的中国对俄贸易中逆差不断增长的趋势(1991—1995年逆差达75.43亿美元)。

5、扩展地区之间的合作, 除了我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已经开展的经贸关系外,还应考虑我国西北地区与俄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俄莫斯科大学教授B·R·格利勃拉斯提出了这个设想。他认为,这两个地区的合作,对中国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能源短缺与资源开发等问题有现实意义。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6、建立仲裁机构与保险基金,加强银行的作用。 由于中俄经贸关系中符合国际规范的机制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双方企业的信誉又不令人满意,不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经贸关系的正常开展。有鉴于此,双方政府应努力尽快把仲裁机构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各自政府拨出一定的资金,建立风险基金,为双方企业的经贸合作承担风险。随着现汇贸易的扩大,结算制度的改变,银行的作用提高,通过双方努力,在对方互设代表政府的国家银行是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我认为,在符合国际规范的机制未形成之前,这些对保证双边经贸合作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  ;  ;  

当前中俄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_中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