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对话;有效性
前言:无论是传统教学当中的“授业解惑”还是“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比较生硬、死板的,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僵化,对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这是现代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扭转的。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也应该注重师生对话,尽量的丰富对话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使得教学成效得到升华,使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得到展现。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的现状分析
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紧密性是非常强的,与小学生当前的思维特点并不相符,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开展难度较大,需要运用特定的手段和技巧[1]。而师生互动则是其中一种,但部分教师在实际开展中还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缺少留白、互动方式单一、互动形式枯燥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现代教学当中应该改善、扭转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对话的有效性,将师生对话的价值、意义彰显出来。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的实施对策
(一)善于借助提问,实施师生互动
在数学课堂当中,提问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使得学生拓展思路等,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2]。在教学当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具有一定发散性的,引导学生站在多种角度、层面来对知识进行分析、探究,使得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使得师生互动变得有意义和价值。因此,为了使得师生互动对话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首先就可以借助提问,使得教学得到推进,使得教学得到顺利的开展。
例如,在讲解“比较分数大小”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故事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生成趣味,使得其得到更多。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引入“猪八戒分西瓜”这一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问题:“分数的大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应该怎样去判断分数的大小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并在回答之后找寻答案,使得教学得到开展,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有趣,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探究当中更加深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导动手实践,实施师生互动
在教学当中,部分学生在知识的探究当中会遇到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学生往往是比较茫然的,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中比较表面化,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3]。在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在这其中来生成师生对话,使得教学得到推进。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得互动教学得到生成。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要将公式直接的抛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生成互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的开展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动手折出长方体的形状,并尝试着借助平面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对公式进行推导,并借助直尺进行测量,标注出所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最终的表面积进行计算。在这其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怎样进行推算的?”“这样做是否正确?”使得学生受到引导,使得学生得到正确的方向,将师生对话的引导性展现出来。
(三)注重对话差异,实施师生互动
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针对于学生这一群体,在接受能力、家庭环境等因素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数学学习当中生成的想法、观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在进行师生对话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注重方式的不同,发挥师生对话不同的作用、功能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使得对话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地展现。
例如,对于一些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对话时,教师就应该展现对话的激励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生成更多的自信,使得其的学习得到开展;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应该进行思路上的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使得其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究,使得师生互动的价值得到展现,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四)预留适当空间,实施师生对话
在开展师生有效对话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抓住适当的时机,为学生预留适当的空间等,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展现,使得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使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得到实践。
例如,在讲解“解方程”这一知识内容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针对解方程的过程录制微课,让学生在预习当中进行运用;而在课堂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间互相探讨,再让学生进行总结,提出自己在预习当中的困惑、疑问,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化、讲解,为学生解惑答疑,使得师生互动对话得到开展,使得有效性得到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的推进当中,师生互动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将对教学的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的推进当中,教师一定要不断的进行师生互动对话的完善和优化,使得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得到构建,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接受知识、技能,使得互动对话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但威海.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94.
[2]宋军国.师生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27-28.
[3]卓巧灵.有效提问 成就师生积极互动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35-136.
论文作者: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互动论文; 师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有效性论文; 这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