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支点_农民论文

开放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支点_农民论文

开拓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支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点论文,国民经济论文,农村市场论文,持续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则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立足点

农业以其产业的特殊性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仅是因为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同时它又是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巨大消费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日渐成熟,拥有我国百分之八十人口的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是因为我国农村市场的潜力巨大而且持久。

我国农村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首先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差距上。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落后约12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份额,在1996年仅为43.5%, 9亿多农村人口消费水平不及3亿多城镇人口的消费水平。 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差更为悬殊,以1996年为例,城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879元,农村居民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052元,仅为城镇居民的1/4。在未来10年内,如果2.3亿户农村家庭的家电拥有率达到1996年的城市普及水平,则需要1.68亿台彩电,1.47亿台电冰箱,1.62亿台洗衣机。农村耐用消费品市场潜力空间巨大。

其次表现在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消费水平的差异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农民消费水平差异巨大。以1996年为例,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1416元、889元、677元,东部为中部的1.6倍,为西部的2.1倍。与此相应的农村消费升级也呈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农民用于交通、通讯、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西部高出1.2倍。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已达到小康型消费水平,中部地区基本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消费水平,西部地区基本处于温饱型消费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农民步入小康的过程中,生活消费品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张。

再次表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潜力上。一方面体现在农民消费水平提高过程中对消费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已由原来的生存需要转向享受需要,农民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农民的吃、穿、住的支出在全部生活费用中的比重下降幅度较大,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项消费支出比例大幅上升。新的消费倾向必将带来新的消费市场,九亿多农村人口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空间十分广阔。另一方面体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农村的发展将直接推动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就目前来讲,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可扩大对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燃油及机电设备的需求,进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我国农村还面临着更大、更长期的发展任务,而这种发展要依靠更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也就是说,农业越发展,对资金、物质投入的依赖性越强。以农业总产值对农业物质投入的弹性系数为例,改革开放前这一弹性系数为0.62,随着农业的发展,这一系数增加到80年代的0.86,90年代的0.91,呈递增趋势。因此,随着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拥有九亿多农民的农村市场对商品、资金、技术的需求和消化能力将逐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轻工业品的重要市场,而且是重工业品和其他商品的重要市场,这一广阔市场将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的确巨大,但就目前来讲,它还只是一个潜在的市场,要将潜在的市场转化为现实的市场,必须形成市场的有效需求,而这一有效需求则是由农民收入决定的。

二、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

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本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因而农业的丰歉,农民收入的多寡,农民购买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的容量及市场能否平稳、健康地发展。农民收入影响市场是由农民收入所产生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在供给方面,从短期来看,如果一种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低,势必影响农民在下一个生产周期种植的积极性,造成种植数量减少,使该种农产品短缺,无法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求,导致物价不稳,影响市场的平稳运行。从长期来看,农民收入低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投入减少,最终导致农业发展滞后,工农业发展不协调,无法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需求方面,农民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村市场的消费品零售额。1978~198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带来了农村市场的扩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农村所占比重从40.8%上升到53%,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中,农村占62%。1985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出现萎缩。由于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许多工业品实现不了价值,造成工业品积压,工业经济效益下降。

因此,开拓农村市场,必须从提高农民收入着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纠正长期以来我国在投资、利益分配等方面倾斜于工业的偏差,真正地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制定正确的农业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第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产品市场。应摒弃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切实推进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避免“谷贱伤农”。保护国内的农产品市场,减少进口,扩大出口,避免出现因农产品进口增加,造成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农业投资不足,损害农业发展的现象。

第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农村人口多、耕地少,只有把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劳动者人均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通过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来实现,同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形成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机制,使劳动力的流动既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又能为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实惠。

第四,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实现基地化生产、综合化开发、一体化经营,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有机结合为一体。使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大市场,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农民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这是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标签:;  ;  ;  ;  ;  ;  ;  

开放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支点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