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虽说高考作文命题难以预测,但如果能纵看近10年的全国试题,横观2002年的京沪命题,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那我们就一定能获得一些可贵的启发,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进而揣摩出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致走向。
从继承上看,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开放。开放既是2003年的命题原则,也是今后的命题方向。随着我国加入WT0,这一点应该会更加坚定不移。千变万变,开放的原则不会变,千改万改,开放的方向不会改。不仅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而且立意自定,表达自由;甚至连提供的材料也是开放的。像2002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就是典型的一例。
二是关注生活。生活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紧扣生活出题既是一种方向,也是一种时尚。1997年的背童上学、助人为乐,1998年的追求坚韧、战胜脆弱,2000年的思考现实、答案丰富,2001年的肯定诚信、讲究诚信,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2002年全国卷的“心灵的选择”,明确要求要依据生活实际;特别是北京卷的“规则”,更是贴近现实生活。
三是张扬个性。这不仅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主流,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努力的方向。不管是近10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还是2002年的京沪高考作文命题,都要求考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才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最拿手的东西展示出来,把自己最闪光的地方表现出来。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虽说要求所有考生进行“心灵的选择”,但它并没有对心灵选择的内容进行限制,而是要求考生走出“登山故事”的狭小空间,跃上心灵选择的思维平台,发掘自己心灵生活中的动情之处,撷取自己心灵选择中的闪光之点,展示自己美丑善恶的较量,表现自己爱恨生死的抉择;进而抒写触动自己心灵的独特感悟,展现自己激扬文字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大概不止2002年是这样,恐怕2003年甚至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都会如此。
四是更重理性。大家知道,2001年高考作文是以“诚信”为话题,要求考生针对寓言中的“诚信”被抛弃所引发的感想,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谈谈“诚信”的问题;而2002年则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要求考生针对生活中所遇所见所听的一些触动心灵的事情,说说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显然,由“诚信”到“心灵的选择”,无论是题面还是题意,都深了一层,进了一步。换句话说,后者比前者更需要思考,更看重理性。这种深化不但标志着思考层次的提升,还显示了理性要求的提高。它不仅会影响2003年的高考,而且还必将影响着今后的高考。
五是真知灼见。高考作文最反对鹦鹉学舌和人云亦云,最讲究独特之见和先见之明,最需要深刻之见和精辟之识。也就是说,最着力追求的是真知灼见。这不仅是大家的共识,更是有“法律”的依据。众所周知,《考试说明》在作文“发展等级”中增设了“深刻深透”的要求:(1)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要“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3)观点要“具有启发作用”。由于《考试说明》增设了这三条,近年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深透”的评分标准也相应列有这三条。试想想,如果你只是讲“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是一种美德”,“要追求坚韧、战胜脆弱”,“要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能够“深刻深透”吗?能够深入本质、揭示原因和给人启发吗?所以,没有真知灼见,就没有深刻深透;要想深刻深透,就必须追求灼见真知。
就发展来谈,当有以下五点:
1.题型创新。话题作文已连续考了好几年,估计2003年不会再考。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产生到发展到灭亡,话题作文当然也不会例外。今年上海卷以“面对大海”为题,打破了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暗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再说高考作文历来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2003年自然也该换一个“地方”了。当然,它可以换为命题作文,也可以换为材料作文;但命题作文容易被猜中,而材料作文却可避免套作抄袭。所以,最佳选择是换为材料作文,但它又可能有别于前些年的高考材料作文。依愚之见,它应该是前些年高考材料作文与近年高考话题作文的结合。比如由头作文,即“以……为由头”作文。而由头可以是一件事情,可以是一种情境,也可以是一点议论,还可以是一段哲理。请看美国高考作文题:“人类总会犯错误,但他们也有伟大的时刻,其中之一,在我看来,就是__。要求:将这个语句填写完整,并以这句话为开头作文。”
2.题材转轨。多年来,高考作文太多关注政治意识、思想品德和道德伦理,太多让学生从重大事件中思考重大意义,但始终还没有关涉到“文化”本身,诸如地域、山川、建筑、戏剧等等文化。可以说,关注“文化”本身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盲点。所以,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很可能会远离人们熟知的政治、道德和伦理,避开当年的社会热点潮流,实行命题材料的转轨,即由政治意识、社会热点转到文化本身和日常生活上来。比如像2002年的台湾高考作文试题:“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试以‘对镜’为题作文。”
3.文体转型。近年来高考作文虽是文体不限,但实际上也只是记叙与议论的不限,又由于记叙类文章容易得高分,因而,无论是作文指导,还是实际高考,记叙类文章总是占绝大多数;而议论类文章却越来越少,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小。究其原因,无非是话题作文的铺天盖地、泛滥成灾,导致了学生轻视议论和议论能力的普遍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纠正当前作文教学中的偏向,高考作文命题一定会向议论文体倾斜,说不定还会专考一下议论文,或来它个记叙与议论并重。
4.自圆其说。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考“诚信”,考生不能越过道德底线,即必须肯定诚信、维护诚信;否则,就有点不识时务,大逆不道,其得分就会少得可怜。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考“心灵的选择”,表面上有多种选择,但实际上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选择崇高,因为只有选择崇高,才有得高分的可能;否则,就只能写成灰色作文,即使你写得头头是道,其得分也可想而知。而这些,既不利于畅所欲言,表达心志;也不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不利于独出心裁,超常发挥。所以,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应当有多种选择,至少不会只有一种。一般地说,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即便是标新立异,也是允许的,但关键是要自成一体,自我圆合。
5.更重亮点。从2000年开始,《考试说明》增设了“发展等级”。其实,“发展等级”就是“亮点等级”。即要求高考作文必须要有独特之光和个性之辉。具体地讲,没有“太阳”,有个“月亮”也行;没有“月亮”,有个“星星”也可;没有“星星”,有个“萤火虫”也成。但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与发展等级无缘了。由于“发展等级”刚刚设置,且代表着高考作文的发展方向,估计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至少说2003年高考不会改变;而且还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点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发展等级评分标准,而且还明确规定:没有亮点的作文,就不能得到发展分。因为亮点是学生语文素质的体现,是作文发展等级的标志。作为高考来说,毫无疑问,应当给素质高的打上高分,让有亮点的脱颖而出。
总之,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应该是立意更加开放、表达更加自由、文化气息更多、文化气味更浓、情思更易展现、情感更加真实。让我们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走向,夺取2003年高考作文的大面积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