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1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5 例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术后测量 Bohler 角、Gissane 角以及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患者足部功能治疗总优良率为82.86%。结论 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39-01
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的是保守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然而这种治疗方式对后期会产生影响。随着科技的发达,手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引起了医学界以及患者的关注[1]。笔者抽取2014 年1 月至2014年11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5 例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1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所有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中,抽取35 例,其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24 至64 岁,平均年龄(38.2±5.4)岁。所有患者中:左足19 例,右足12例,双足4 例。高空坠落伤18 例,重物砸伤3 例,车祸伤14 例。开放性骨折9 例,闭合性骨折26 例。胫骨平台骨折16 例,合并腰椎压缩骨折19 例。
1.2 治疗方法术前,对这35 例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跟骨侧位和轴位片片、跟骨CT 三维重建等影像学常规检查,以了解跟骨骨折及移位的情况。
做好术前准备后,待患足肿胀消退后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全身麻醉,使用空气止血带。在跟骨外侧,做“L”形切口,横行部分在皮肤的红白交界处,纵行部分在腓骨后缘与跟腱之间,全层切开,然后紧贴骨膜,把腓肠神经以及腓骨长短肌腱在内的全层软组织翻起,同时对皮瓣血运、血管以及神经进行保护,暴露距下关节以及跟骰关节。复位后关节面以及距下关节,一旦关节面出现塌陷情况,用骨膜剥离器进行撬拨复位,在骨缺损部位植入自体同侧髂骨或者同种异体骨,恢复Bohler 角和以及Gissane 角,恢复跟骨长度、宽度和高度,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利用C 臂X 线机对骨折及关节面复位情况进行透视检查后,选用适宜的锁定或者普通跟骨钢板,将其与跟骨外侧面贴紧,利用螺钉将其固定在内侧壁完整骨块上。在安置完内固定的基础上,对踝关节活进行检查,利用C 臂X 线机对骨折复位和固定情况以及螺钉长度等进行透视检查,充分止血,将伤口冲洗干净,并放置一根半管引流,逐层将伤口缝合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采取术后测量 Bohler 角、Gissane 角以及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治疗后无疼痛症状,能够正常行走,患肢恢复到原健康状态,评分在90 至100 分之间。良:治疗后,行走较为正常,但存在轻微行走疼痛症状,患肢大致恢复到原健康状态,评分在75 至89 分之间。中:治疗后,跟骨畸形,足底存在骨垫与骨赘,损伤较为严重,并伴有明显行走疼痛和轻微跛行症状,评分在50 至74 分之间。差:治疗后,跛行明显,无法正常行走,对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从疼痛程度、活动度、步态行走距离这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Maryland 足部评分。其中疼痛程度分为:无(35 分),轻微(30 分),中等(20 分),显著(10 分),严重(5 分)。活动度:正常(30分),不影响日常生活(25 分),对日常生活稍有影响(20 分),影响日常生活(15 分),要求服用止痛药方可完成简单家务(10 分)。
步态行走距离:不受限制(40 分),轻度受限(30 分),重度受限(20 分)严重受限(10 分)。
2.结果治疗后,对这35 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4 至16 个月,术后有3 例切口延迟愈合,占8.57%,皮缘坏死1 例,占2.86%,切口感染1 例,占2.86%。按照术前以及术后的患者跟骨轴位以及侧位X 线摄片比较,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大约为14 周。Bohler 角术前15.1度,术后平均32.5 度;Gissane 角术前109.8 度,术后平均为135.3度。
利用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足部功能,其中优18例,占51.43%;良9 例,占25.71%,中2 例,占5.71%,差6 例,占17.14%,总优良率为82.86%。
3.讨论跟骨作为人体足部最大跗骨,对于和支持足弓以及弹性足弓的组成尤为重要。跟骨位置与形态的变化对于足弓的负重以及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关医学调查发现,跟骨骨折占人体所有部位骨折的2%左右;其中移位关节内骨折则占跟骨骨折的65%左右。为减少对跟骨骨折附近软组织的破坏,防止其受到手术与外伤的打击,通常不采取急诊手术,部分专家认为在伤后1 至2 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最适宜,能够降低手术风险[2]。
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过程中,对于单侧骨折患者取健侧卧位行手术治疗,对于双侧骨折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手术[3]。同时还需密切注重注意跟骨轴宽度、高度、长度,距下关节,Bohler 角以及Gissane 角的解剖学关系。在术后抬高患肢,利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进行静滴,利于消肿。在一天后拔除术中留置的半管引流,叮嘱患者进行踝关节与足趾的被动功能练习。两至三周后拆线。
四周后进行不负重行走练习。术后的8 至12 周按照X 线片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负重行走练习,以此帮助患肢功能的及早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Bohler 角在术前为15.1 度,在术后平均为32.5 度;Gissane角在术前为109.8 度,在术后平均为135.3 度。治疗总优良率为82.86%。
本研究结果和相关医学文献报道相符。综上,利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效果较为明显,患者足部功能恢复较好,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张番,郑淑媛.微创锁定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04(15):771-772.[2]史勇,陶卫建,孙雪峰,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01(25):667-668.[3]杨立新,孟昭宇,王云程.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2(15):678-679.[4]高迪,贾斌,张勇.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06(15):454-455.
论文作者:陈群 吕天润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足部论文; 术前论文; 评分论文; 手术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