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患者实施药师药学干预的方式及效果评估论文_祁进

祁进

湖南省花垣县人民医院 416400

【摘 要】目的:研究药师药学干预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高脂血症患者74例,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甲、乙两组(n=37)。甲组实施药师药学干预,乙组予以常规用药。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用药的效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甲组干预后的TG、LDL-C、TC与HDL-C指标水平明显优于乙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脂血症患者施以药师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用药效果,促进血脂水平改善。

【关键词】高脂血症;疗效;药师药学干预;血脂指标

临床上,高脂血症乃遗传代谢性脂质成分异常类疾病,和冠心病等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症状不典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病情诊断的困难度[1]。有报道称,于高脂血症患者用药期间对其施以药师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其依从性,促进血脂指标改善。对此,本文将重点分析药师药学干预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高脂血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之进行分组:甲组、乙组各37例。甲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在45-69岁之间,平均(57.4±2.9)岁。乙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在44-69岁之间,平均(57.2±2.8)岁。患者都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2],病历资料完整,知情同意此研究,并且符合伦理道德。比较各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乙两组都实施常规治疗,包含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部分。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非药物治疗主要有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嘱咐戒烟禁酒,合理运动。乙组在此期间按照常规的模式进行用药,也就是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安排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但不予以患者相应的用药指导。而甲组则应用药师药学干预法,详细如下:

(1)根据患者的饮食结构、血脂水平、病情状况以及用药情况等,为其制定最佳的药学干预计划。严格监控教育患者的用药行为,并向患者提供用药方面的指导,积极并耐心的为患者解疑答惑。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血脂调节常见药物使用手册、患者登记手册和用药安全手册,并由药师指导患者对手册中的内容进行学习。

(2)用药期间,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嘱咐合理膳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饮食结构作出适当的调整。将适当运动的好处详细告知患者,然后再视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状况,指导其在每日内做适量的有氧运动,以起到辅助调节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

1.3 评价指标

检测两组干预前/后的血脂指标水平,包括: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脂),HDL-C(高密度脂蛋白导胆固醇),TC(总胆固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甲组的血脂指标和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甲组的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明显优于乙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目前,应用调血脂药物是高脂血症患者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他汀类药物则是本病患者使用较广泛的一种药物,能有效调整患者的TC和LDL水平,并以此达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扩张血管的作用[3]。但药物的药效可受患者生理和病理等因素的影响,在患者用药期间对其施以药师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在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药师药学干预之时,因机体对胆固醇进行合成最旺盛的时间在凌晨2点和午夜,因他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比较特殊,与树脂胆酸清除剂向结合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药浓度,所以,应指导患者在晚餐前和临睡前对他汀类药物进行服用。调血脂药物的使用可产生一定的肝肾毒副作用,所以,患者在对该类药物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临床药师应加强对其进行药学监测的力度,在用药初期时,需以3-6个月为单位,对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1次检测,若用药量增加,需适当减少监测的时间,若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需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因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能引发诸多的不良反应,比如:四肢疼痛以及横纹肌溶解症等,所以,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的结果,对其用药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在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以及肝药酶抑制剂后,会显著提高肌毒性风险,若对氟伐他汀与利福平进行利用,则会降低生物利用度,但利福平与其它他汀类药物进行联用则并不会发生此现象。在相关研究[4]中,对4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药师药学干预,对另外48例患者进行了常规用药,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为95.8%(46/48),比常规用药组的79.2%(38/48)高,此外,干预组用药后的TC水平为(5.9±0.5)mmol/L、HDL-C水平为(1.0±0.1)mmol/L、TG水平为(1.6±0.3)mmol/L,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组的(4.1±0.3)mmol/L、(1.3±0.6)mmol/L、(2.1±0.4)mmol/L。表明,药师药学干预措施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指标,还能显著提升其用药的依从性。此研究中,甲组干预后的TG、HDL-C、TC和LDL-C指标水平明显优于乙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总之,通过对高脂血症患者施以药师药学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血脂指标改善,提高用药效果。

参考文献:

[1]虞燕霞,尚尔宁,朱莉红等.药学服务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分析[C].//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2014:827-834.

[2]贾艳丽,郁莉,于振兰等.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72-74.

[3]孙兰珍.探究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0):95,98.

[4]杨少杰,赵宁.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21-122.

论文作者:祁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高脂血症患者实施药师药学干预的方式及效果评估论文_祁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