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论文_邓云辉

湖南省涟源市人民医院 湖南涟源 417000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及运动、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护理后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巩固脑梗塞失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失语;偏瘫;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梗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大部分存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我院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5-85(60.32±4.19)岁;病程3-60(31.36±5.12)d;偏瘫部位:24例左侧,6例右侧。对照组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2-83(61.19±3.85)岁;病程5-62(32.09±4.78)d;偏瘫部位:23例左侧,7例右侧。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偏瘫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按照脑梗塞常规护理模式施护,即嘱患者戒烟酒,并加强饮食营养指导,即予以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高钙且易于消化食物,多饮水,以促进体内毒素的代谢以及排泄,预防再次形成血栓或梗塞复发。加强皮肤清洁管理,预防褥疮形成。

1.2.2 观察组

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及措施包括:

(1)体位护理:患者予以良肢位摆放,即取健侧卧位时,予以躯干前后部位分别垫枕,有利于提高肢体稳定性。保持上肢前伸且肩胛骨尽量向前伸、往上提,在肩胛骨下面垫个软垫,患侧下肢下方予以垫长阮震,患侧上肢下方予以垫软枕,以确保髋关节和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患者取仰卧位时,予以患侧肩下垫软枕,保持上臂处于45°外展且伸直状态,以确保腕关节处于背曲位。予以穿丁字鞋,预防足下垂的发生。每3h协助患者适当进行床上翻身,足部及全身肌肉按摩,2次/d,以刺激局部组织肌肉及神经活动,改善血液循环。同时注意保护肢体皮肤,避免压疮发生。

(2)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肢体运动护理,初期可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屈曲、旋转等基本运动,并逐步过渡至自主床上关节运动、坐起、辅助下站立、自主站立、下床活动,待患者恢复体位平衡且能够独立站立后,在护理人员监护下进行扶拐下地行走练习,直至恢复独立行走。

(3)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传递训练,逐步过渡至洗漱、饮食、如厕等简单的生活活动,逐步过渡至拧转、抓握等复杂活动,以促进患者功能状态的康复。

(4)语言训练: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鼓励其进行咀嚼、吞咽练习,指导其进行舌头伸缩练习,示范性指导其进行简单单音节发音,并逐步过渡至词语、断句、长句,最终恢复正常问答训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对与患者沟通交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患者听广播、看电视以及读书等,以刺激其语言功能的康复。

(5)心理护理:护理全程贯通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交流,充分评估其心理状态,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的疑问,注意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与隐私,以免患者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抗拒治疗与护理。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予以患者安慰和鼓励,主动提供生活及物质需求,为其树立精神支柱,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参照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功能越好。参照语言行为评估量表评价语言功能,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功能越好。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越高则缺损越严重。

1.4 疗效标准

痊愈:NIHSS评分降低率>90%,无肢体病残;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90%,且肢体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或者增加。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多本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脑梗塞患者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导致脑动脉阻塞,继而引起神经系统受压而累及语言、运动神经中枢而发病[2]。

现代康复医学研究认为,脑梗塞后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早期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机体功能的康复,重建语言及肢体功能[3]。脑梗塞发病后3-6个月内是最佳的康复时期,如果早期未引起充分的重视势必影响全身功能康复效果[4]。基于上述认识,我院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从生活饮食护理、体位护理、运动护理、生活能力护理、语言护理及心理护理全方面开展护理干预,在稳定病情的同时,促进了功能康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6.67% vs 76.67%),与李青凤等[5]报道相似。

总之,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脑梗塞失语偏瘫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巩固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预后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瑛瑛.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1-202.

[2] 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

[3] 柯向霖.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236-238.

[4] 徐冬花.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2335,2337.

[5] 李青凤.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7):1080-1081.

论文作者:邓云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论文_邓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