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现代课程观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 人文精神 培养
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类型丰富多样,美术鉴赏课程帮助学生们通过欣赏历史上灿若繁星的艺术作品,去探索生活之外的众多从未涉及的领域。借助这些美术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认识世界文化,扩展自己的认知领域,认知隐藏在美术作品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知识等内容。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将美术作品,如油画、国画、雕刻、壁画等的写实功能与意象处理融入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艺术自身等关系中,是跟历史结伴而行的,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之美。艺术家用色彩、线条、光影等绘画语言、色彩情感与技巧手法进行创作,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中每一个时代文明的一种形象化与意象化的图篇。同时,美术作品也承载着人类情绪、情感历程和自我状态感受,让人们在“视觉维度、空间领域”更加宽泛的天地里学习与丰富自我,跨越时空界限去领略人类精神产品形象美的丰富多彩。
一、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
美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美术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
同时,美术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如利用游戏、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来参与、交流、体验、表现生活,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挖掘其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创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以及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品质。教师在美术作品鉴赏课中重视建立平等、民主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性格以及气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意识,将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意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集合起来,从而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荷兰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这一美术作品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爵士音乐,使其从音乐中找到与美术作品存在的联系之处,并用心地去感受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在学生认真倾听与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闪烁不定的小色块,还有作品中一些没有规则的直线正是对爵士乐节奏感的形象表达。可见,教师通过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表达的深刻内涵,还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介绍人物故事,补充其它学科内容
美术作为一种审美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层的欣赏,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作用。美术也是一门同其它学科紧密相关的科目,在分析作品时,教师要引入其它学科的内容。如,中国山水画融书法、诗歌、绘画为一体,在介绍相关作品时,适当引入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欣赏题画诗里的书法艺术。
如笔者在讲授《去来图》时,在授课前让学生温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让学生着重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隐逸情怀。该篇作品是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基本上学生都能流利背诵。笔者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陈洪绶极具民族气节、因不肯投降清朝而受世人称赞,他在明朝灭亡时弃官而去,为何要画《去来图》。大多数学生能根据教材内容的提示,回答是因为劝老友周亮工不要去当清朝的官。但笔者再进一步询问他为什么要规劝周亮工时,就无人能回答了。于是笔者解释道,明朝灭亡后,有许多明朝遗臣坚守道德底线,誓不投降清朝,但也有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民族气节的,如周亮工。陈洪绶作为周亮工的好友,作此幅画就是为了劝诫周亮工莫要为五斗米折腰,该画为了表现较强的讽喻性,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画中人物有奇崛、怪诞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该画的艺术与内容,也领悟了该画的人文底蕴。
四、充分发挥课外资源的价值
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只是把美术的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只会让学生变成“井底之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学习。通过对建筑物、雕像、自然风景等的观察,拉近学生与自然、与同学的距离,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合理地利用网络,不仅会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较高的人文素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而美术学科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关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引起更多美术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充分重视,使中学美术课堂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阵地之一。
参考文献
[1]宋琼 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批评的思考.大众文艺,2010,(7)。
[2]刘倩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12,(2)。
[3]崔建华 浅谈高中美术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研究,2012,(8)。
论文作者:宋跃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美术作品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人文论文; 课程论文; 素质论文; 《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