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土地资源、水环境、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型新型城市,是我国城市互建设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就从园林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要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海绵城市;要点
1、构建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1.1减少内涝的风险
当前许多城市的雨水蓄水能力无法充分的获得发挥,这时如果遇到了比较大范围的降水,城市的地区都会受其影响,产生频繁的内涝现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阻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主要是处理这一问题,对雨水的排水系统加以完善,把落到地面和草坪与河湖的雨水得进行合理的使用。
1.2控制水污染
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表现设置十分好,雨水落到地面后就会渗入到海绵体里,其与部分水会流到循环的系统里,而部分水则会被留在海绵体中。尽管当前城市绿地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了,可是绿地对降水的拦截作用并不是十分的明显,随着城市中海绵体的不断增加,能够把降水里污染物予以沉淀,从而对其完成分解,最后符合净化的作用,对自然生态的净化加以实现。
1.3对城市的地下水加以补充,推进水循环
海绵城市设计概念是在城市原本的排水系统之上加以完善的,使得城市的地下水变得更加的充足,这些都需要通过海绵体完成雨水的储存和循环使用,海绵体涵盖很多方面,能够令绿地和道路,还能够令江河湖,把城市的地下水长久的维持在充沛的情况下,而且使用循环的形式完成二次利用。
2、我国海绵城市案例
国内发展状况及案例:我国的海绵城市起步相对较晚,随着国内雨水问题的日益加重,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才逐渐多起来:北京、大连、宁波、长沙、杭州、昆明等先后于2010年左右开始研究雨水收集、利用方案,涉及道路、绿地、湿地等多方面城市建设,内容涉猎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槽、雨水湿地、打孔立缘石、透水铺装等。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白城、迁安等城市,至此,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可融入“海绵城市”核心思想,将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建设“海绵城市”。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3.1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3.1.1硬质铺装
通过改变地面铺装材料自身的透水性或扩大材料之间相互衔接的缝隙面积,使雨水下渗到场地内部。①增加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促进水体渗入地下。②增加汀步、石材拼接间的绿化面积等,以至当有降水时,雨水可顺着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下渗留存;当没有降水时,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又可作为土壤通风换气的通道,减少城市干岛效应的发生。
3.1.2绿化设计
在道路隔离带设置植草沟、植物缓冲带和下沉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截留,当设施内雨水饱和时,可通过溢流口经过滤处理后排入雨水集水池中,干旱时可向周边绿地提供水资源。其中,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植草沟应满足几点要求,①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②植草沟的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③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200mm。
3.2水景(湿地)景观设计要点
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重要场地,可以调节局域性的雨洪管理、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保育,甚至是局部微气候调节等等。水景景观设计要点即构建“水质净化(水景营造)-蓄滞水湿地(水景)地下水回补”多级水景景观。
设计要点主要有三种途径:①尽可能保护利用原有生态系统如河流、湿地、湖泊、坑塘,在其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景观设计;②对遭到破坏的海绵体,采用生态方法进行景观的修复和恢复;③在缺乏海绵体的场地内新建新的海绵体。
雨水花园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景(湿地)景观设计最小的海绵体之一。其是指在一个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小径流量。雨水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和景观设计密切结合,在处理雨水问题的同时也美化环境。它主要集中应用在居住区和商业环境中。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主要前沿问题为如何利用雨水花园有针对性的减少雨水中各种污染元素的含量。例如,常州横塘河湿地公园,北起北塘河路,南至沪宁铁路,沿横塘河两岸纵向分布,全长近5.5公里。按照“一带、两轴、六区、多节点”的设计结构,分为缤纷水岸、横塘烟雨、樱花园等6大功能区域,既有果树类和观赏类的森林湿地景观,又包含功能性便民设施。与其他城市公园不同的是,横塘河湿地公园将全部种植杉树、杨柳等常州乡土树种,在降低养护成本的同时又能兼顾四季常绿。如下图所示。
3.3绿地建设设计要点
3.3.1在城市绿地建设时,统筹考虑绿地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竖向关系、雨水出路等,大力推行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湿地公园,提高绿地的蓄水能力。在绿地或公园内部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使其不仅服务周边市民的游憩,更服务于周边雨水的消纳与净化。
3.3.2城市广场及商业区等活动场地,一般面积较大、硬化程度较高,可以大力推行透水路面、植草沟、生态树池、建立生态滞留区等,同时利用广场地下空间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储存下渗雨水,就近用于绿化浇洒等。
3.3.3在居住区可以大力推行屋顶绿化、竖向绿化、家庭绿地等,增加蓄水面积。在有条件的小区,可以试行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减少自来水的需求。
结束语
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将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城市的新型城市,这必将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挑战。因此,只有更好的把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到我国城市建设项目中去,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地表水储存问题,才能够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构建出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自然与科技之间和谐场面的城市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
[2]唐正伟.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绿色人居,2016.
论文作者:杨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绿地论文; 湿地论文; 水景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