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伦理发展的自然逻辑与人性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论文,逻辑论文,人性论文,自然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伦理内容丰富,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而对市场伦理发展的自然逻辑与人性基础的讨论,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一、市场自由与市场伦理
从对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和市场经济政策实践的影响来看,自由主义经济学无疑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这一学派建立在市场自由基础上的市场伦理理论对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贯穿着这样的市场观:市场本身是自发性的,是自然运作和发展的过程。各个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和目标的相互竞争之中,能够自发地形成一种经济运作的秩序,使经济交往、交换和交易活动得以实现。
从这样的市场观出发,自由主义思想家们相信,市场伦理自身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自由市场具有建立和发展社会伦理秩序的自发性功能,如果建立了完善的自由市场,就可以保证社会伦理目标的实现,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效率的理性追求就能够与社会的伦理目标达到一致。
自由主义思想家关于市场伦理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自由市场为各个经济主体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公平竞争环境,所有的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可以通过自由市场提供的条件和机会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自由市场提供了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与人之间在生存和发展权利上的不平等性及差异性的机会;二是自由市场维护和保障经济主体主动的道德选择自由,反对任何违背个人意愿的道德性强制,合乎市场规则和法律要求的经济主体行为不受任何外部力量的约束与强迫;三是自由市场能够推进公共利益和公共伦理的发展,各个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增值时,不需要刻意地牺牲私利,也不需要有意识的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对私利的追求能够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伦理秩序的发展。
二、市场伦理的自然演进逻辑
早在18世纪,由魁奈(F.Quesnay)所开创的、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经济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就重视自然规则的作用而对市场的自然演进逻辑深信不疑。重农学派的名言是“自由放任,各行其是”,这反映了重农主义者“自然经济法则必胜”的坚定信念。
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观念到了后来的近现代经济学家那里,就演变成了关于市场具有“自发秩序”的思想。
市场自发秩序理论所强调的是:人类市场社会运行的规则或秩序是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自由活动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却不是人们预设的、有明确意图和计划的产物。哈耶克就把市场自发秩序看成是一种自我生成和自我维持的秩序,是一种演进的秩序。
市场伦理的自然演进逻辑是与市场自发秩序的理念紧密联系在一切的。按照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说法,市场伦理不是先天预设的,而是在市场演进中“习得的”和进化的。因此,市场伦理的自然演进逻辑是与市场的自发演进逻辑同方向并且相一致的。
首先,市场伦理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伦理关系为基础,而市场自发演进的那种秩序恰恰为市场伦理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伦理关系资源。
第二,经济主体在市场自发秩序中的活动方式,决定了每个经济主体的权利和自主伦理的演进与发展。
第三,市场自发演进的结果不只是对单一的经济主体有好处,在市场支持个体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演进出利他的市场伦理。
由市场和市场秩序自发演进的逻辑,来论证市场伦理和市场伦理秩序自然演进的逻辑,从市场和伦理的关系来看,是一种可以认同的推演逻辑。在研究市场经济伦理时,这样的推演是有说服力的。但是,任何市场都是现实的,并且是有缺陷的,市场自身引发的诸多社会伦理问题,单靠市场是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解决的,这是被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因此,如何在市场之外寻求另一种途径,在不影响市场效率的前提下解决因市场自身而产生的社会伦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很困难的。
三、市场伦理发展的人性基础
在自由主义思想家提供的理论资源中,包含有人性推动市场伦理发展的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来源于斯密的另一部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下面仅以斯密的有关论述为依据,探讨人性在推进市场伦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自然产生“同情”的心理倾向,而由同情引发的伦理情感和道德感受可以帮助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伦理关系。如果把同情的心理倾向与经济主体的活动联系起来,市场就能实现将利己与利他统一起来的伦理功能。
第二,市场经济主体重视个人利益的发展,但每一个经济主体又渴望能得到他人的帮助,期望社会公共伦理生活的改善。这是人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正因为此,不同的经济主体能够将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多样的道德价值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大家所认同的社会公共伦理环境中和谐地生存与发展。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斯密对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抱有足够的信心和信任,对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伦理情怀。综合起来看,在斯密的经济学和伦理学思想中,利己和利他这两种基于人性的价值观都被他赋予了伦理的意义。在这两者中,利已是前提,利他是目标;用利己来发展利他,用利他来监督利己。这就是斯密的伦理思想中所着力表达的市场伦理发展的人性基础。
对一个市场社会来说,市场伦理不仅是不能缺失的,而且是越完善、越合理越好。但是,市场伦理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达到人们所理想的状态,它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是与市场社会发展的步调相一致的。因此,市场伦理的发展首先要遵循其客观的发展逻辑和演进规律,它不可能完全按照某一政府、组织、团体或个人的意愿来改变。同时,市场伦理的发展也需要人们在伦理情感和道德心理上予以充分的支持。事实上,有益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市场伦理之所以能够被不同的经济主体所接受和实践,正是由于拥有了表现为伦理情感和道德心理的人性作为基础。很难想像,在一个不考虑人性因素或者无视人类伦理情感和道德心理的市场社会中,市场伦理发展的前景和命运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