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衰退及对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衰退迹象日渐明显
1997年我国经济虽然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发展目标,但若对近几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连续观察,并将其放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考虑,其经济运行状况又不容我们盲目乐观。从1995年至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0.5%、9.6%、8.8%和7.8%,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从1999年1-5月份来看,工业生产速度从3月份开始止步不前,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度下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3月份开始月环比继续下降,且降幅加大,经济运行总体上也呈现下滑趋势,有人认为这种下滑是速度的回落,笔者认为这种下滑是经济衰退。
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往往不是直线式运动,而是非线性的,表现为周期性波动,可以说,只要有社会化大生产,只要有机器工业生产,周期波动就不可避免。不同的制度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周期波动轨迹,但没有一种经济具有完全的“零和波动”性质,经济的周期波动是一种超越制度形式的普遍现象,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都存在经济波动。
在扩张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大幅度增长,有力地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增长率不断攀高。同时也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额越拉越大。推动物价总水平迅速上升,导致通货膨胀。随着通货膨胀的日益加剧,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总需求,以便制止通货膨胀,这时,物价水平下降的幅度要快于实际产出水平下降的幅度,出现通货紧缩。如果总需求继续下降,实际产出水平一旦低于潜在产出,就出现经济衰退。由此可见,通货紧缩并不一定具有经济衰退的特征,但经济衰退必定会伴随着通货紧缩,也就是说,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重要先兆。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自1997年10月出现了绝对下降以来,到今年5月份已持续下降20个月,持续时间之长,已经显现出经济衰退的征兆。
判断经济是否出现衰退,更为重要的是分析产出缺口。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当前者低与后者时就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过剩。据胡鞍钢等人的测算,1978年以来中国GDP的增长趋势为9.5%,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一增长趋势又进一步上升,1991-1997年期间增长趋势为10.9%。如果按改革以来经济增长趋势计算,即1978-1997年GDP潜在产出增长率为9.5%,那么1997年就出现了经济衰退,1997年GDP产出缺口为-0.7%(8.8%-9.5%),全社会闲置生产能力(指产出缺口与增长趋势的百分比)为7.4%(-0.7%÷9.5%);如果按北京大学宋国青测算的1978-1998年期间我国GDP潜在产出增长率为8.4%计算,则在1998年就出现经济衰退。总而言之,无论哪一种估计,目前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已明显低于潜在产出增长趋势,已经出现经济衰退。
二、启动经济的对策选择
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诚然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存在,即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表现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启动经济,从短期来看更多地取决于总需求,总需求由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从目前来看,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不太可能,因而只能依靠投资和消费来启动经济,但两者相比,投资机制适用于经济的低谷衰退期,而消费机制适用于扩张繁荣期,因为消费需求在短期是较为稳定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尽管总体消费水平并不高,但在现有的收入总量、收入分配格局和预期既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刺激消费来实现经济回升是相当困难的。即使找出新的消费热点,如刺激汽车消费;或者说通过增加低收入阶层者的收入,改变分配格局来刺激消费,也难以在一两年内奏效。因而,刺激经济回升的重点还应放在投资上。1998年中期我国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已收到一定成效,但是,这种政府拉动增长的办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政府的投资力度由于财政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再有大的增加;二是政府投资的效率难以提高。因此通过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回升的序列应当是: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居民消费。这三者之间依次启动,相互衔接,才可能使经济回升。
从1999年5月份的统计数据看,投资增长在减缓,表明以积极的财政政策驱动的国债投资高峰期已过,逐渐露出后继乏力的疲态。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带动民间投资,即居民投资和企业投资。
刺激居民投资。居民投资有二:一是住房投资,居民购买住房是投资而不是消费。投资是现在支出未来有收益,住房的房租收入(或不交房租的节省)和房产升值就是投资收益。鼓励个人购买住房,必须承认住房的私有产权,才能启动住房市场。同时,应延长住房信贷期限,让人们用收入增量来偿还;放开房地产二级市场,允许在房地证取得之前,买卖房产使用权;允许成立专事旧房出租的公司,作为购房前的准备;适当减费,解决房价居高不下的难题。二是教育投资。居民投资于教育,通过支付一定的教育和培训费用,开发个人潜在的能力,以期在未来能获得更高的报酬收入。目前,人们越来越渴望接受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因此,政府应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职业教育;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开放教育市场,推动教育产业化等等。
刺激企业投资,即让产权明确的投资主体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尽管我国存在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但在许多方面(例如高科技行业、环保行业等)投资的余地仍然很大,关键是政府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可实行适当的减税政策,以便提高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以此来刺激投资和就业。虽然我国财政积弱状况已持续多年,减税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我们可采用“局部减税,局部增税”的政策,在不影响总体税负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回升。局部减税的措施有:对一般性住宅、商品房建设和转让中税收减免;对吸纳下岗职工较多的企业实行所得税减免;对政府鼓励发展的行业购买机器设备的投资可考虑适当减免增值税。局部增税的措施有开征利息税等。同时应放开部分投资领域,改善金融服务以刺激企业投资。
总之,政府目前应采取应急措施刺激民间投资。政府财政投资要以能够带动民间投资为限,国债投资的目的就是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消费民间投资的各种“瓶颈”障碍。在政府重视了抓“硬件”投入,即水、电、路、通讯等问题后,现在是该抓“软件”即政府环境改造的时候了。只有民间投资起来后,居民消费的预期才能改变,经济才能摆脱衰退。
本刊收到稿件时间:199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