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州中医院胸外科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收治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模式治疗,将2013年后收治的9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急诊一体化模式救治,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获得确定性治疗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期漏诊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期病死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救治能促进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早期诊断效果,减少患者的早期漏诊率及病死率,可将其作为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急救有效方法推广运用。
【关键词】 严重胸伤为主;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35-02
严重创伤是临床急诊中的常见病症,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性伤患者病情较为危急,且合并症较多临床治疗时,患者常出现失血过多、低氧血症、休克等相关症状,急救不及时或急救不当均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加强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是当前创伤急诊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急诊一体化救治是临床新型急救模式,此次研究中探讨这种急救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急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严重创伤,以胸部创伤为主;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013年收治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61:29,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1.5±6.7)岁;IS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18~58分,平均(32.5±7.2)分;致伤原因:交通致伤59例,高处坠伤27例,刀刺致伤4例;胸伤类型:闭合性胸伤72例,开放性胸伤18例。将2013年后收治的9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为62:28,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2.1±6.6)岁;IS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19~58分,平均(33.4±7.1)分;致伤原因:交通致伤61例,高处坠伤24例,刀刺致伤5例;胸伤类型:闭合性胸伤71例,开放性胸伤19例。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急救模式治疗,所有患者送至医院后,由急诊科医生进行常规急救处理后,送至胸外科进行后续治疗,胸外科医生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存在手术指征患者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对于患者多发伤状况,则需及时联系相关科室医生进行会诊,若患者病情进展,可转入其他科室或ICU病房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治疗。所有患者均由我院120急救人员到事发现场对患者进行早期急救。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需立刻对患者实际伤情状况进行评估,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利用救护车上的相关急救设备,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和营养供给;在患者运送途中及时向急诊科医生通报患者病情状况,促进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及时做好急救准备。患者被运送到医院后,直接进入急诊绿色通道,送至急诊科,由急诊科及胸外科医生快速对患者实际病情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呼吸困难患者,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封闭患者气胸;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及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及相关血液检查;由专业医护人员陪同患者进行X线、CT、B超等常规检查,尽量减少患者检查项目,减少患者院内科室转运;若患者存在手术指征,则立即对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必要时直接进入ICU病房治疗。两组患者转入ICU病房后均由专业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并对患者基础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于存在肺挫伤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治疗,并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及时保护患者脏器功能,维持患者机体内平衡,积极预防患者并发症。胸部手术方法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术、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开胸手术;合并伤手术方法包括:剖腹手术、气管切开、盆骨四肢骨折固定术、开颅手术等。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手术指征,对比两组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获得确定性治疗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早期漏诊率及早期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获得确定性治疗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综合比较(x-±s)
*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观察组患者早期漏诊7例,对照组早期漏诊17例,观察组患者早期漏诊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χ?=4.808,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早期病死3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病死13例,观察组患者早期病死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χ?=6.948,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创伤是因机械因素导致的人体组织及器官破坏,严重创伤患者常表现为多发性创伤,且患者多出现全身性反应,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压痛等,出现骨折或脱位时将导致畸形或相关运动功能障碍,且严重创伤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致命性大出血、窒息、休克、意识障碍等,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严重胸部创伤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约为创伤死亡的20%。胸腔中存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心脏和肺。严重创伤患者常引起患者出现心功能及肺功能失常,导致患者难以正常呼吸,导致机体循环功能下降,引起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病变,严重时甚至引起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死亡。因此,临床需加强对严重胸伤患者的急救,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胸部创伤患者多在现场或转运途中死亡,因此加强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早期院前治疗及院内急救效率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急诊一体化救治是在传统急救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救治模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获得确定性治疗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救治时间更短,保证了患者接受治疗的及时性。观察组患者早期漏诊率和早期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进一步肯定了急诊一体化救治的效果。采用急诊一体化治疗时,更加注重患者入院前的急救和急救准备。通过院前急救,在患者运送途中即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基础急救,有效避免了患者失血性休克及相关状况发生;且院前急救中,相关急救人员能及时向急救科人员报备患者病症状况,使得急诊科医护人员能做好急救准备,院内衔接更有保证,使得患者入院后能立刻进行急救。进行急诊一体化救治时,多个科室医生能及时对患者伤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状况实施针对性诊断和救治,有效促进了治疗的有效性,也减少了漏诊状况。因此观察组患者早期漏诊率和早期病死率较低,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急诊一体化救治能促进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早期诊断效果,减少患者的早期漏诊率及病死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可将其作为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急救有效方法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尤建川,曾令雄,张廷玖等.一体化救治模式并行早期创伤控制性手术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36-38.
[2]殷建伟,赵文飚,庄春强等.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3):4-6.
[3]何智勇,张献辉,彭国兵等.多发伤的急诊一体化救治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05):371-372.
[4]闵祥辉,王煜,曲闽等.急诊部对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03):276-276.
[5]史学军,王广舜,刘金波等.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40):71-73.
论文作者:何应芹,苏联春,罗燕,李茂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创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多发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