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古代文献研究——金帐汗国克普恰克-花拉子模文献(之一)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萨克论文,文献论文,古代论文,花拉子模论文,金帐汗国克普恰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76(2005)04—0001—05
1227年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死后,其帝国的西部为他的长子术赤的领地。由于术赤早逝,其封地实际上为术赤的次子巴图(Batu,死于1255年)所继承,是为金帐(Altyn Orda)汗国,或称克普恰克(Qypchaq)汗国或术赤乌鲁斯(Chuchi Ulusi)。金帐汗国的版图包括今哈萨克斯坦、南俄草原。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花拉子模(Hwaresm)也一度属于金帐汗国,直到1379年。汗国的首府先设在巴图建立的萨莱巴图(Sarai Batu)(或称老萨莱,遗址在今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后在乌孜别克(zbek)汗统治时(1312—1340)又迁到别尔克汗(Berk Khan)(1257—1266)建立的萨莱别尔克(Sarai Berk),或称新萨莱(遗址在今伏尔加格勒(Volgagrad)附近。
金帐汗国的民族构成并不是单一的。除克普恰克(Qypchaq)突厥人、布勒加尔(Bolghar)人、乌古斯(Oghuz)人外,还有征服者蒙古哒靼(Tatar)人,但后者在13世纪末已基本克普恰克-突厥化了。同时由于中亚伊斯兰教雅萨维派(Yasawiy)托钵僧的活动,该教也在克普恰克草原上取得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乌孜别克(zbek)汗时代,伊斯兰教被尊为国教。属于金帐汗国的花拉子模(Hwarezm,今里海东部土库曼一带)早在蒙古入侵前已皈依伊斯兰教。那里也由于大量乌古斯人和克普恰克人的迁入居住,早已突厥化了。 突厥语战胜了当地的伊兰语—花拉子模语,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用语。受花拉子模末代沙(shah)加兰丁(Jalaladdin,曾英勇地反抗成吉思汗的入侵,死于1231年)之令由卡依思(Muhammad b.Qays)撰写的克普恰克语康里(Qangly)方言字典可惜未能流传下来。13—14世纪在花拉子模形成的书面语也在金帐汗国使用。这一书面语并不是纯粹的克普恰克语,而实际上是带有克普恰克语、乌古斯语成分的东部突厥语。
蒙古人的入侵推迟了当地民族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当地的原克普恰克人和乌古斯人在不同程度上迁出,另一方面有不同部落的突厥人随同蒙古人从东方进入。我们不能确知在多大程度上新来的部族对花拉子模书面语产生了影响,也不知书面语与当地口语之间的关系。只知道金帐汗国人民所操的克普恰克语与从花拉子模传入的书面语有所不同。
蒙古的入侵也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特别是水利设施,也影响了当地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从13世纪末起,我们看到在花拉子模和锡尔(Syr-Darya)河下游一带精神文化生活得以恢复繁荣。14世纪时,在伏尔加河上的萨莱城及克里米亚一带也可看到同样情况的发生。
花拉子模对金帐汗国书面语的使用和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金帐汗国时期,有不少学者、艺术家和作家从花拉子模来到金帐汗国,从而推动了克普恰克文学的发展。14世纪也是上述二地文化繁荣的时期。宫廷里流行根据波斯样板创作或改作的诗歌,可惜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
金帐汗国时期的文献一部分用回鹘文写成,另一部分使用阿拉伯字母。有些文献同时用两种字母写成。
下面我们分两部分,即语言学和文学(广义上的)方面来概括介绍金帐汗国克普恰克文献的情况:
一、语言学方面
关于金帐汗国时期重要的文献之一《库曼语汇集》(Codex Cumanicus),我们拟另外专门撰文介绍,这里就省略了。
这里所说的语言学文献,又可分为:1)奴隶王朝时期克普恰克文献:主要指流传至今的这一时期的阿拉伯语-克普恰克语字典和语法。2)阿尔明尼亚-克普恰克语文献。为16世纪时居住在南俄草原的阿尔明尼亚人用阿尔明尼亚文字写成的一批克普恰克语文献。
关于保存在古俄文中的克普恰克语材料,可参阅孟格斯(K.H.Menges)的《最古俄文文献“伊格尔王的故事”中的东方成分》(The Oriental Elements in the Vocabulary of the Oldest Russian Epos,The Igor Tale,New York,1951)等。
1)奴隶王朝克普恰克语
最早的克普恰克语材料见于11世纪马赫木德·喀什噶里(Mahmud Kashghari)的《突厥大字典》(Diwanu Lughat at-Turk),可惜材料不多,而且至今学者对此尚未专门研究过。比较可靠、确切的材料为奴隶王朝(Mamluqid,13世纪上半期在埃及和叙利亚由克普恰克出身的奴隶建立)时期编写的阿拉伯语-克普恰克语字典和语法。蒙古的入侵使许多克普恰克突厥人来到埃及和叙利亚,他们有的为奴隶,有的充当当权者的卫士。当时奴隶出身的白巴尔斯(Baibars)在’Ain Galut(1259)战役中曾遏制住蒙古人的进攻。不久他就在埃及和叙利亚建立了所谓的奴隶王朝。这种局势使得当地阿拉伯人要学习统治者的语言——克普恰克语。于是阿拉伯语-克普恰克语的字典和语法就应运而生了。这些著作都是按照阿拉伯语文学的规则编著的,当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但字典中包含的大量词汇(约11000个词)是可信的, 给我们研究中世纪的克普恰克语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在波兰科学院有以扎扬石阔夫斯基(A.Zajaczkowski)教授为首的一批突厥学家,专门从事《克普恰克语宝藏》(Thesaurus Linguae Kipchakorum)多卷本著作的编写工作。
克普恰克奴隶王朝文献的语言并不统一。匈牙利学者T.H.Kun区分出三个方言,即(1)克普恰克方言,(2)乌古斯方言,(3)克普恰克-乌古斯混合方言。下面我们主要介绍(1)、(3)两个方言的文献:
这一类的最早文献为1245年成书于埃及、佚名作者的《突厥-阿拉伯语导译》(Tarjuman turki wa-‘arabi),为关于克普恰克语的笔记。1894年为荷兰学者胡茨马(M.T.Houtsma)刊布,题为《突厥语-阿拉伯语字典——据荷兰莱登写本》(Ein tuerkisch-arabische Glossar.Nach der Leidener Handschrift)。此字典包含有约2000个词,分为下面四部分:语音简述和阿-克语名词分类词汇;阿-克语动词;克语动词的简单变位;代词、变格、小词和词的附加成分。
再一有名的著作为阿布·海严(Abu Hayan,约于1250—1282年生活在开罗)的《智慧的礼品》(Tuhfat az-Zakiya…)。1298年起在开罗活动的语文学家和可兰经专家嘎尔纳提(Abu Hayan Muhammad b.Yusuf al-Garnati),撰有 4 部作品。 现存有《学习突厥语之书》(Kitab al-idrakli-lisam al-atrak)。此书由两部分组成:克-阿语词(体词与动词)和语音及词法的论述,共约3500个词。
另一著作为《获得突厥语和克普恰克语财富之书》(Kitab bulgat al-mushtaq fi lughat at-turk wa’ l-qifjaq),于14世纪在叙利亚成书,作者为贾马里丁(Jamal ad-Din Abu Muhammad‘Abdallah at-Turki),该书由两部分构成:分类名词和动词,共约1500个词。
另一著作为《突厥语的智慧礼品》(Kitab at-tuhfa az-zakiya fi lughat at-Turkiya),14世纪时成书于叙利亚。另有15世纪成书于埃及、佚名作者的《突厥语规则集成》(al-Qawanin al-kulliya li-dabt al-lugh at-turkiya)。最后为《突厥语宝藏》(ash-shudur ad- dahabiya wa‘l-qita’al ahmadiya fi‘l-lu ghat at-turkiya)(成书于1619年),由五部分组成:动词;名词;词法;突厥语法和阿语字典;一些奥斯曼土耳其语的句子。
关于金帐汗国和奴隶王朝的文学和宗教文献见本文的后一部分。
2)阿尔明尼亚人使用的克普恰克语
约在11世纪中期,阿尔明尼亚王国在塞尔柱(Seljuk)人的攻击下瓦解。许多阿尔明尼亚人逃到南俄的克里米亚半岛。13—14世纪时在克里米亚居住有许多阿尔明尼亚人,其中心城市是Kafa,Solhat,Sudak等城市。特别是Sudak城是克普恰克汗国与俄国、拜占庭和奴隶王朝的主要贸易中心。由于与克普恰克人有着密切关系,这些阿尔明尼亚人逐渐转说克普恰克语,虽然仍保留其宗教(基督教)和固有的文字(阿尔明尼亚文)。其主要文献为属于1559—1664年、保存在基辅(Kiev)国家档案处的32卷文档资料。此外,还有28个阿尔明尼亚文克普恰克语的写本存于欧洲各地(波兰、奥地利、巴黎)。内容有:语言学(语法、字典)、法律规章条例、编年史的克普恰克语译文、各种文档、阿尔明尼亚教堂的名册、宗教文献(赞美诗)等。
二、文学(广义上的)方面
文学方面现存有下列著作:
1)《先知的故事》(Qisasu’ l-ambiya)
2)《胡斯劳与西琳》(Husraw u Shirin)
3)《爱情书》(Muhabbatnama)
4)《蔷薇园》(Gulistan)
5)《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6)《天堂之路》(Nahju’l-faradis)
7)《升天记》(Mi’rajnama)
8)《头骨记》(Qissa-i Jumjuma)
9)《正义的钥匙》(Miftahu‘l-‘adl)
10)《文学入门》(Muqaddimat al-adab)
11)《可兰经译本》注释(Tafsir)
12)《射箭学》(Kitab fi‘ilm an-nushshab)
13)《骑马术》(Kitab al-furusiya)
14)托克塔米斯(Toqtamys),库特鲁(Qutlugh)的敕令(jarlyq)
15)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七河(Jeti-suw)一带发现的许多用叙利亚字写成的古代叙利亚语、古代突厥语景教(基督教在亚洲的一派)碑文等。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库特普(Qutb)的长篇叙事诗《胡斯劳与西琳》(Husraw u Shirin)。此书为库特普根据波斯著名诗人尼扎米(Nizami)的同名长篇叙事诗于1341或1342年仿作而成。关于作者的生平情况我们知道的很少。我们只能从长诗的开头部分,知道一些作家的情况。他出生在花拉子模或中亚河中地(Mawarnnahr)。他说:
qazan teg qaynap osh sawda bishürdüm我因此像锅一样沸腾
Nizami balydyn halwa bishürdüm.我从尼扎米的蜜中制成糖浆(7v,13)②
chyqardym hosh yydyghlyq suw bu kldin我从(尼扎米挖成的)湖中汲取香味的水
kngüll
r qansu tep bu safi suwdyn.用此洁净的水来满足他们的心(7v,15)
库特普可能在花拉子模不得志,他经历长途跋涉,最后来到了金帐汗国的首府萨莱城,服务于提尼别克(Tynybek)汗。后者在其父乌孜别克(zbek)汗死后,继位为汗。但只在位一年(1341—1342)就为其兄弟贾尼别克(Janibek)杀害。 库氏是把其长诗献给提尼别克汗及其妻汗可敦(Han Hatun)的。诗人高兴地写道:
jihan bostany qayra boldy hurram世界的花园重新欢快
bar ers yshqyng imdi s
zl
s
n h
m.如你有爱,请说(8r,6)
作者把爱作为人们最高的品德加以赞颂:
ayur ishq birl tirig oshbu
l
m他说,世界因爱而存在
g
r ishq bolmasa bolmaz erdi adam.如无爱,也就没有人类存在
janym ishqdyn farh tapty aysa bildim.我知道我的灵魂因爱而欢乐
kngül berdim yering
ishq aldym.我献出了我的心,而获得了爱
bu ishqym birl bashlap dastanny我以爱开始我的故事
sala tep ishqqa ünddim jihanny.我号召人们去爱,像去祷告一样(8r,17—19)
故事内容简介:胡斯劳(Husraw)是伊朗国王胡尔木兹(Hurmuz)之子。他有一个知多见广的朋友,名叫沙悟尔(Shawur),他也是一位画家。一天,沙赞美阿尔曼(Arman)国的女王米辛巴奴(Mihin Banu)及其侄女西琳(Shirin)。于是胡斯劳爱上了西琳。他派沙悟尔去阿尔曼国了解姑娘的心意。于是沙动身去阿国,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草地。这时西琳由女伴陪同正在那里。沙把胡斯劳的一幅画像挂在一棵树上。西琳看到画像后,就爱上了这个从未见面的小伙子。沙向西琳详细介绍了胡斯劳。西琳按照沙的建议,去马达因(Madayin)寻找胡斯劳。 但这时胡斯劳去了阿尔曼,西琳未能见到胡斯劳,胡斯劳也未找到西琳。胡斯劳等待沙的归来。当沙回来后,胡斯劳又派他去马达因把西琳带回阿尔曼。当沙走后,胡斯劳得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他马上回到了马达因,继承了王位。其间西琳与沙一起回到了阿尔曼。这时候胡尔木兹的将军巴赫兰·楚宾(Bahram Chubin)起兵反对胡斯劳。胡斯劳不得不逃走。在逃亡中,不料遇见了西琳。西琳正与同伴在狩猎。两个恋人一起回到了阿尔曼,面见米辛巴奴。他们过了一夜愉快的时光。一天当胡斯劳醉后,要求西琳委身于他,但遭到了拒绝。西琳要胡斯劳首先要从敌人手中夺回王位和国家,这样她才能做他的妻子。胡斯劳同意西琳的要求。于是在拜占庭(东罗马)皇帝的帮助下,战胜了叛将楚宾。但胡斯劳被拜占庭皇帝强迫与其女儿玛丽亚木(Maryam)结了婚。这样胡斯劳虽实现了西琳的要求,但因玛丽亚木的原因,未能娶西琳为妻。
之后不久,米辛巴奴去世,西琳成了阿尔曼国的女王。但她未留在国内,而是去了马达因附近的一个城堡。该城堡是她第一次停留伊朗时建设的。胡斯劳思念西琳,并希望在玛丽亚木的同意下,把西琳带到宫中。但玛丽亚木不听。胡斯劳派沙悟尔去西琳处,要说服西琳来他这里。西琳生气拒绝。
西琳从小就习惯喝鲜牛奶。但其城堡距牛群太远。在沙的建议下,由年轻的法尔哈德(Farhad)修建一条管道,把牛奶从牧场引入城堡。法尔哈德一见西琳就爱上了她。于是仅仅在一个月内,就建好了管道,完成了任务。胡斯劳十分嫉妒法尔哈德对西琳的爱,但又不敢公开杀害这个青年。于是想出一个计策,他让法尔哈德劈断比苏屯(Bisutun)大山,要法尔哈德为此而送命。当他听说法尔哈德完成这一巨大工程后,又想出一条计谋。他派一老妇去告诉法尔哈德,说西琳已死的假消息。于是法尔哈德跳入一深坑内自杀死去。西琳十分悲痛, 让人在法尔哈德墓上建一圆顶。
胡斯劳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让人给西琳送去安慰信。西琳也派人给胡斯劳送去了安慰信,因这时候玛丽亚木已死了。
胡斯劳强烈思念西琳。一天胡斯劳大宴四方国君。一位客人向胡斯劳赞美了伊斯法罕妓院的美女夏克尔(Shakar)。于是胡斯劳去拜访夏。并在其家中过了一夜。但后来知道那个女的不是夏,而是另一女婢。一年后,胡斯劳又去了那里。这次他娶了夏,并把她带回马达因。胡斯劳仍不能忘怀西琳。一天他外出狩猎,到了西琳的城堡。经过长时间的谈话后,他终于把西琳带回了马达因。二人结了婚,过着幸福的生活。
胡斯劳感到自己日渐衰老。一天西琳劝他要对下属公正。于是胡斯劳召见贤人布·乌米德(Buzurg Umid),并向他询问关于宇宙的秘密。后者向他讲述了上帝及其使者,并向他推荐了穆圣和伊斯兰教。
胡斯劳与玛丽亚木生有一恶子,名叫细路亚(Shiruya)。他看上了西琳。胡斯劳与西琳退居一火神庙。细路亚继位,派人刺杀了其父。但他未能达到占有西琳的目的。西琳在胡斯劳棺木旁自杀身亡。
长诗的三个主角是西琳、法尔哈德和胡斯劳。西琳是理想女王的化身。法尔哈德虽是配角,但其身上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胡斯劳对爱情不专一,比起前二者来在各方面都逊色不少。
总之,库特普的长篇叙事诗,虽主题取自尼扎米,但不全是译作,而是一次再创作。它生动反映了金帐汗国的历史、社会关系。全诗使用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不多。在许多地方可看到克普恰克语格言谚语的使用,也可见到古代突厥诗歌头韵(alliteration)的使用。 长诗使用阿鲁兹(aruz)格律中的hazaj格式写成,即v- - -/v- - -/v- -,即一短三长,一短三长,一短二长音节,每行十一个音节,每两行押同韵,即masnawiy形式。总之,库特普的作品是中亚15世纪伟大诗人纳瓦依(Alesher Nawayi)之前最优秀的诗篇。
下面引示几段以见一斑:
关于描写法尔哈德能力的:
ajap shahsy erür bu adami yad人是个奇怪的东西
bolur mum adami elgind polat在他的手中蜡烛会变成黄金
bolur ish bashlaghyncha dushwar要知道事业开始时总是艰难
ne ish bashlansa qylnur ahyr ay yar.每件开始的事情终将完成,朋友
关于对胡斯劳爱情不坚定的描写:
shirinsyz kngli aram qylmaz erdi没有西琳他心里不安
vli h
m mülk qoysa bolmaz erdi.但让他放弃王位又不行
从下面胡、法二人的长篇对话中可见他们各自的气质:
burun sordy ne yerlig sn teyü d
n他先问,你从何处来
ayytty kim ashiqlar shahridin mn.他答:我从爱城来
Ayytty anda ne sana' at qylurlar他说,人们在那里做什么事情
Ayytty jan satyp qadghu alurlar.他答:人们在出卖灵魂,而买忧愁
Ayytty janny satmaqlygh hata ol他说,出卖灵魂是错的
Ayytty yshq yolynda hm rawa ol.他答:为了爱情是正当的
Ayytty kertü mu ashyq erür sn他说,你真的爱吗?
Ayytty bar kzüng ahyr k
rür s
n他答:你有眼睛,将看到结果
Ayytty ne qadar swdüng s
n any他说,你如何爱她
Ayytty szg
syghmaz hich bayany他答,用话说不出
Ayytty krdüng mu ol kün teg jamalyn他说,你看到她如太阳的面庞吗
Ayytty kim bli k
rdüm hayalyn 他答:我看到她如幻影
Ayytty gr yoluqsang k
rs
seni他说,如你遇见她,她会望你
Ayytty kzg
sürg
m topraqyny他答;我将把她脚上的尘土撒进我的眼中
Ayytty gr k
züngni hasta qylsa他说,如她把你的眼睛弄坏
Ayytty razi mn tek k
zg
ils
他答:只要看她一眼,我就满意
Ayytty gr adyn er sunsa elgin他说,如别人把手伸给她
Ayytty tilgm
n tash birl
bashyn他答:我将用石头打破他的头
Ayytty kel,bu ishdin yuw elingni他说,来,你要放弃此事
Ayytty szl
m
k
p tyd tilingni他答:闭住你的嘴,不要多说
Jawaplar eshitü Husraw boldy ajiz胡斯劳听后,无以对答
Ayytty asygh yoq ne szl
s
biz.他说,我们说的都无用
关于其他重要的古代哈萨克克普恰克语文献,我将陆续撰文介绍。
收稿日期:2005—04—08
注释:
① 在撰写本文时我参考了已故匈牙利学者艾克曼(J.Eckmann)教授发表在《突厥语文学基础》(Philologiae Turcicae Fundamenta,t.Ⅱ,1964)第二卷中的德文论文《克普恰克语文学》(Die kiptschakische Literatur)。
② 原文据波兰突厥学家A.Zajaczkowski的拉丁字母转写本(华沙,1958年),书名《库特普的〈胡斯劳与西琳〉叙事诗最古突厥语本》(Najtarsza wersjja turecka Husraw u Shirin Qutba);前面的数字为原文的页数,r,v表示正、反面,后面的数字表示行数。
【栏目主持:吴孝成】
标签:突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