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机械;应用;制约因素;发展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稳步发展,机械及相关领域在技术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必需品,近年来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不仅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更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质量,可靠地保证了农艺进度。不仅促进粮食的产量大幅提升,更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收入,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状态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在使用和普及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影响了农机使用和相关技术的提升。
1 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现状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对农业机械的发展与普及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导致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存在差异。对于耕地条件优越,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机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先进性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作业;而对于耕地条件较差、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农业机械在普及率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加之环境条件制约,农机购买力不足等因素,使农业机械的使用受到限制,即使采用农业机械作业,其设备的技术和结构也都相对落后。
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者以农民为主,由于大多数农民只重视生产效率,往往忽视对农业机械的规范使用与保养,常出现农业机械超负荷运转、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农业机械的不正确使用很容易导致农机故障问题的发生,不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也容易造成农机使用寿命的缩短,农机的带伤作业和反复故障不仅达不到农民对生产效率的高要求,更会导致实际作业质量的下降。加之农业机械本身的作业环境就很复杂,农机在田间作业时若不能按要求事先了解或清除障碍,也很容易出现因过大坑洼或石头等阻碍造成的农机损坏及安全事故,这都是每年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
2 国内外农机应用的差异分析
(1)农机使用形式的差异。我国农业机械使用由于受到经营模式的限制,现阶段仍多以中小型农业机械为主,这是由于农民经营的土地面积普遍较小,小型农机作业相对灵活,且有利于小块耕地资源的利用;而发达国家由于土地大面积集中经营,更倾向于使用作业幅宽大、效率高的大型农业机械,且很多大型农机和拖拉机都采用了履带式底盘,与我国使用的轮式农机具相比,能显著降低机械作业对土壤的压实。
(2)农机功能上的差异。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农业机械,多以单一功能为主,常需要多种功能的农业机械按步骤次序多次频繁进地作业,才能达到农业生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而农业发达的国家使用的农业机械多为功能集成的复合式农机,作业中能一次性完成多项农业生产任务。以耕整地作业为例,我国小地块使用的农机要分别通过机械进行灭茬、深松或旋耕、整地等工作,而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广泛使用的复式深松机能够一次作业完成以上全部过程。
(3)操作品质和工作质量上的差异。现阶段的大多数中小型农机存在着加工质量差、安全配置不足的问题,很多农业机械没有封闭式的驾驶室,在操作农机的过程中,驾驶员常处于振动大、粉尘大的环境中,严重影响了驾驶员的人身健康。国外广泛使用的大型农机设备都配有专用的封闭驾驶室,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也保证了驾驶人员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当中去。
(4)农机技术上的差异。由于我国农业机械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现阶段的大多数农业机械的功能实现仍以机械结构为主,农业机械与先进农业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仍比较薄弱。目前,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变量喷药、变量施肥播种等先进机型所占比例仍很低,而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在实现了自动化和多功能化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进步,“3S 技术”的应用,使驾驶员通过驾驶室内的信息显示功能了解機械运行情况,且很多农机功能都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显著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3 我国农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研发较慢、缺乏创新
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研究本身起步就比较晚,农业机械的现阶段技术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农业对农机的需求量很大,很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在产品更新过程中,只注重满足现阶段的使用要求,不考虑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导致技术实力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同时,很多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所研究的课题具有显著的前瞻性和科技性,但由于缺乏有效产业化途径,难以形成有影响的产品和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照搬外国的技术来制造自主农机产品是不合理的,很多类似的产品由于完全照搬而不进行自主创新,容易出现因适用性不足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问题。
3.2 观念束缚、影响推广
我国的农民普遍比较保守,多倾向于使用更贴近于传统耕作、收获等习惯的农业机械,而对于免耕播种、深松整地等新技术的接受十分缓慢。同时对于一些功能丰富、技术先进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也不愿耗费更多的资金购置,多认为传统农机就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这严重影响了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在农民耗费更少的资金购置传统农机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先进农机带来的高效率和低故障率,忽视了农机品质与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3 体制缺失、管理不足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不足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但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显著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快速普及与合理使用。例如对农机监管的人员不足、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机推广体制缺失、农机相关从业人员职业能力不足等,都会影响农业机械的规范使用与推陈出新。由于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体质的不健全,导致工作过程中很难将农业机械与地方农业生产特点紧密结合,从而引发农机使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尽管近年来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农业机械呈现集约化经营与使用趋势,但由于服务意识不足,管理方式缺失,也导致了大量农机购置不合理问题的发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4 售后受限、质量不一
售后服务是农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由于目前我国的农机生产企业规模不一,所能提供的售后服务质量也各不相同,导致部分农机在被购买后得不到专业的售后服务。造成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低下、故障频发,甚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收获,这严重降低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信心,阻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4 农机技术与应用方式的提升途径
(1)完善农机购置及作业的相关政策。国家及相关地区的惠农政策是引导农机使用与发展的有效保证,合理的政策设置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农机市场的发展方向,对于现阶段政策的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制度体系,保证相关政策和制度具有广泛的覆盖性和适用性,且与其他法规和制度无明显冲突,相关制度应涉及研发、生产、销售、使用、服务各环节;二是鼓励和支持成立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组织,促进农业机械租赁、作业服务数量的增长,有效利用农机资源;三是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鼓励农机企业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技术难题的攻克,形成农机使用与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
(2)加强农民的机械化作业职业能力培训,促使农民走现代化职业道路,使农民掌握必要的农机技术、管理理念以及农艺知识。农民作为农业机械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农机管理部门应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与宣传,努力提升农民在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新技术及种植农艺等方面的储备,并在传统的生产经营基础上,丰富管理经验、明确市场取向,使农民真正走上职业化道路。
(3)优化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鼓励农业生产向合作经营和集约化经营转变。集约化经营是先进大型农机推广与使用的基础性条件,很多先进高效的农業机械只有在大面积连片耕地上,才能发挥其作业优势。土地的适度集约应借助新型经营主体来实现,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经营主体包括了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对于有利于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国家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规范,以确保其良性发展。通过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区,总结和积累新型经营主体相关管理经验,更能有效发挥新型主体的优越性,使其更加积极合理的使用与购置新型农机设备。
5 结语
尽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农机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在总结农机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还应密切注意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突破先进农机技术应用的制约条件,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会, 张俊亮, 孙如军.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 农机化研究, 2006(9):21-22.
[2] 李辉.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浅析[J]. 科技展望, 2015(17).
[3] 王培进. 影响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因素分析[J]. 农机化研究, 1997(1):22-23.
[4] 杨印生, 刘佩军, 李宁.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辨识及系统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06(5):28-33.
[5] 杨敏丽, 白人朴, 刘敏, 等.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05, 36(7):68-72.
论文作者:魏东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农机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作业论文; 我国论文; 农民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现阶段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