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退热疗效分析论文_杨宁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退热疗效分析论文_杨宁

(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医院 四川五通桥 614800)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手足口病患儿的退热时间。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2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伴发热患儿,将患儿动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35人,对照组为37人。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喜炎平或炎琥宁注射液抗病毒,合并感染时予以抗生素,高热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进行降温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退热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治疗手足口病患者上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手足口病;退热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24-02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2008年被卫生部列为法定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症病例需转至有重症监护治疗的定点医院救治。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提到“中医治疗,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本文将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患有普通型手足口病伴发热的患儿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其退热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对本院住院的72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伴发热患儿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人,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月至6岁,平均年龄(3.12±0.23)岁,发病跟入院时间(2.665±0.755)d,实验组平均体温(38.00±0.35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37例,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10月至6岁,平均年龄为(3.15±1.23)岁。发病跟入院时间(2.705±0.852)d,平均体温(38.10±0.506)℃。所有病例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均按卫生部颁布的手足病预防控制指南。全部为普通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两组患儿相关资料间均无差异(P>0.05),对比研究有可比性。[2]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喜炎平或炎琥宁注射液抗病毒,合并感染时予以抗生素,高热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进行降温等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治疗,开水冲服,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7~9岁:一次4~5g;一日3次,持续治疗2~4天;对比两组患儿的完全退热时间,综合评价患儿的疗效,并作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研究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4.32±1.9)天,退热时间为(2.2±0.5)天,该组中有34例患儿治疗有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8.55±2.53)天,退热时间为(4.3±0.7)天,该组中有32例患儿治疗有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6.4%。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引起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肠道病毒,其中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多种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不同的感染途径传播。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在两到十天,平均在三到五天。根据实验研究发现,儿童手足口病属于急性起病类型,感染后普遍出现厌食、口痛和发热症状,儿童患者在口腔黏膜和手足等部位出现溃疡和疱疹,牙龈、软腭和咽部、扁桃体等处也会波及,手足等处皮疹多,无痕迹消退后也没有色素沉着。患者痊愈时间在一周左右,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重症表现,引发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严重则导致病患死亡。关于手足口病患者退热治疗中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从实验观察来看,治疗效果明显。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属于内科用药类型,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导滞的作用,主治症状包括咽喉肿痛、咳嗽发热、腹胀饱满、口渴纳呆和鼻塞流涕等,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热、低烧等症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药成分较多,有大黄、连翘、薄荷、青蒿、淡豆豉、荆芥、赤芍、黄岑、甘草、柴胡、槟榔、半夏、厚朴和炒制栀子等,药性温和、治疗有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治疗手足口病患儿上退热、退烧作用明显,在患儿体内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在患手足口病患儿伴发热时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4]

【参考文献】

[1]王会娟,栾海生,李宏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39例[J].河南中医,2015,35(7):1553-1554.

[2]王隆,刘静.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60-4160.

[3]党林蓉.阿昔洛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评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A03):254-255.

[4]方柯南,秦亚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5):54-54.

论文作者:杨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退热疗效分析论文_杨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