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构建“酸碱盐”知识网络论文_李玉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2中学 830000

摘 要:九年级“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又是中考中的重点,本文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从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构建起“酸碱盐”知识体系,积极拓展主干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过程 酸碱盐 知识网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酸碱盐的知识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又是中考的重要知识考点。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可以说中考中“得酸碱盐者得天下”,但是许多初三上册化学学得不错的同学,面对初三下册酸碱盐中大量的化学方程式、繁多的物质俗名和用途,甚至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找到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体系,在酸碱盐的复习中我尝试了如下探索。

一、温故知新,为构建网络扫清障碍

因为本节课所有涉及的知识内容,都为构建酸碱盐知识网络扫清障碍,因此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化学式的读写,能正确区分酸碱盐、氧化物及其单质,首先让学生读出下列化学式所对应的物质的名称,并将它们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

 Zn   H2SO4 Cu NaOH CO2 Ca(OH2)

CaCO3 Na2CO3 CuO Fe2O3 HNO3 S

通过本环节复习,为下一环节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标注反应物的类别提供了保障。

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构建网络提供信息

如果复习进行到此,没有其他信息,没有老师的组织和引导,直接让学生自主构建酸碱盐性质及其转化的网络图,对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学生依然感觉无处下手,因此设计了如下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写出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注反应物的类别。并且要求同学四人为一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督促组内每一位同学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完成最快的组的作业老师在实物投影中展示批改,其余组的同学相互交换,参照老师的答案,进行批改,然后老师总结。

1.稀盐酸常用于给铁制品除锈,如将生锈的铁钉投入稀盐酸中,刚开始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发生的反应是什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又是什么?

2.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3.久放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该白色固体很难用水洗去,通常加入稀盐酸可将其除去。

4.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可以产生白色沉淀。

5.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质容器制波尔多液?

此环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并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学生构建网络提供了直观的信息,使得学生在构建网络的过程中有较为清晰的思路。

三、学生自主合作构建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有了前面复习的铺垫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环节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构建网络可以说顺理成章,因此要求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全组同学共同参与,每一组完成一张本组满意的网络图,完成最快的组代替老师写板书,其余组的网络图进行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在本环节,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构建,学生发现零散的知识变得集中、杂乱的知识变得有规律,并且每一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构建了有本组特色的网络,因此信心大增,学习兴趣盎然。如有的组构建了如下网络:

四、学会应用网络,延伸主干知识

在此过程中,老师为了抛砖引玉,便展示自己构建的网络图并引导学生扩展应用网络图:

学生自己经历了主动构建知识体网络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在此过程中联想、顿悟,升华思维、不断完善,逐渐使零乱的知识穿成串、结成网,变成“知识树”,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达到了“课虽终,思未了”的效果。

论文作者:李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构建“酸碱盐”知识网络论文_李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